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今天在某東瀏覽數碼產品時,打開客戶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微軟超級品牌日廣告,有感而發想到這個老生常談而又令人糾結的話題,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當今的數碼三大件: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排名中,隨著手機的使用頻率和使用範圍越來越高,要不是筆記本擁有辦公更加效率的先天優勢,手機已經有了隱隱超過筆記本的趨勢。而平板電腦一直在不溫不火中徘徊者,新品出了又叫好不叫賣。其中的蘋果平板算是獨佔鰲頭,微軟平板只能說堪堪一戰,安卓平板幾乎全軍覆沒。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平板剛問世的時候,確實火爆了好幾年,但現在的狀態,並不是平板本身在退步,而是用戶對其期望值過高,用過才發現,平板電腦在日常使用頻率中佔據的地位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大,已經到了2018年年末了,我們真的還需要一臺平板電腦嗎?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先來看看平板電腦自身的定位,通過觸摸屏功能,可以脫離鍵盤鼠標的束縛,並保持了大屏幕的優勢,它是填補手機與計算機之間空白的產品。這幾句話就是我們買它的最大理由,電腦太大,手機太小,平板剛剛好。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在未來加小編孫智戴看來,現在平板最大的用途,就是給孩子當玩具,不管是一歲的寶寶還是七八歲的大孩子,他們並不需要打電話這個功能,即便需要兒童手錶可以代替。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個陪伴他們成長的玩具,而平板電腦這個玩具,看佩奇玩遊戲,都可以勝任,也是媽媽們哄孩子的利器,畢竟媽媽們也不想一天24小時都在逗孩子,那樣真的太累太累了,也不現實。有了孩子才知道,只有讓孩子玩平板,他們才能安靜下來,父母也可以幹一點自己的事,這是不爭的事實,不是你說一句小孩看平板不好就能解決的。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相對於筆記本、手機,平板很便宜,安卓平板千八百塊錢,ipad雖然貴,但是功能上完爆安卓平板,也是值得那個錢的,如果平板對於大人來說,也會用一用,那麼不要猶豫,選ipad就對了,如果只是哄孩子或者追個劇,那麼幾百塊錢的安卓平板也能滿足你,不必多花冤枉錢。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因為平板電腦沒有手機那麼多花哨的功能,電池容量也大,所以續航時間普遍很長,能滿足長時間追劇、玩遊戲需要,這也是用戶看中的地方。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平板具備更大的屏幕,這是平板電腦最大的優勢,沒有之一,大屏幕可以有更強的可視視角和更良好的互動體驗。而且最新的平板電腦已經開始配置手寫筆了,並且支持adobe軟件,這讓平板電腦在設計領域煥發了第二春,隨時隨地的作圖、後期,把你閒散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好了,優勢說完了,如果你想買個平板電腦,又想說服自己花掉這筆錢,看完上面就可以關閉文章了。孫智戴來說說但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隨著手機全面屏的發展,平板大屏幕優勢在漸漸喪失中,尤其是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max系列,屏幕均超過7英寸,非常接近ipad mini的7.9英寸,所以孫智戴認為,現如今,再做小的平板是沒有意義的,蘋果漸漸放棄mini的生產線,重點發展大屏幕的ipad pro,也印證了孫智戴的判斷。這是缺憾是非常致命的,平板到現在都緩不過來,主要就是因為與手機功能重疊,卻又可以被手機代替。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其次,如果應用程序可以分三六九等,iPhone和安卓應用是一等,ipad應用是二等,安卓平板和win平板是三等殘廢,應用少不說,還bug超多,這就忍不了了。有些圖省事的應用軟件,直接把手機端的移植到平板端,也不多少優化一下,能把你坑到哭。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其實這兩個缺點,就是致命的,不解決這兩個痛點,平板市場很難做到以前那種風生水起,順便多句嘴:雖然醫學界仍然沒確定下來孩子在第一次使用平板電腦之前的年齡,但至少有多項研究指出了兩歲以下兒童,使用平板電腦與言語發展延遲之間的聯繫。手機常常是大人自用的,而平板往往是給孩子玩的,這就是為什麼孫智戴要把鍋扣在平板頭上的原因。

微軟超級品牌日,有感而發的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總結: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真的不太需要一個平板電腦,目前手機具備的優勢,已經大大超越了平板,與其額外花費兩三千塊錢買個平板,不如把這個差額投入到手機上,享受一下旗艦手機帶來的樂趣。好多人常嚷嚷說安卓手機卡的要死,試問一下你真的用過4000+的安卓手機嗎?iPhone是不卡,它賣多少錢呢?筆記本逼著自己越來越強大,但是平板越來越想取而代之,而手機虎視眈眈,又想著代替前者。如此來看,大家都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要想不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必須讓產品具備別人無法取代的痛點,ov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