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價並加速國產化 Model 3交付代價巨大

特斯拉從11月22日宣佈在中國市場開啟促銷活動,在中國銷售的Model S、Model X電動車的價格下調12%-26%;Model 3系列各車型價格也全面下調10萬元左右。業內認為,在中國銷量遭“腰斬”的情況下,特斯拉宣佈全系國內價格下調,目的在於借降價刺激中國市場、提振國內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下調售價外,從今年7月簽署投資協議,到10月拿地擬斥資20億美元建設上海超級工廠,再到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生產主管等30餘個職位等,特斯拉還在不斷加快國產化步伐。

今年特斯拉多次調價

根據特斯拉官網公佈的信息,從11月22日起,在中國的產品售價下調12%-26%。其中,Model S系列中最便宜和最貴的車型新售價分別為78.29萬元和109.1萬元,分別降價12%和26%。Model X系列的價格也分別下調12%-24%,最便宜和最貴的車型分別為86.18萬和118.93萬。

在下調售價的同時,特斯拉還正式公佈了Model 3的售價。其中Model 3長續航電池雙電機全輪驅動版起售價為54萬元;Model 3 Performance 高性能全輪驅動版為59.5萬元。售價均比較早前公佈的價格分別下調4萬和10萬元。即便如此,Model 3在中國的售價仍比美國的售價高出1.4倍左右。

對於此次降價,特斯拉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更多中國消費者享有特斯拉產品,特斯拉選擇承擔了大部分的關稅來降低客戶的購車成本。

這並不是特斯拉今年在中國市場上進行的第一次調價。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中旬,中國財政部宣佈從7月1日起進口車關稅從25%下調至15%。特斯拉即宣佈下調Model S和Model X的在華售價,降價幅度從4.83萬元到9萬元不等,且新價格即刻生效。不過,受中國從7月6日起針對美國的整車進口關稅從15%調整為40%的影響,特斯拉在中國銷售的全線車型價格上調。8月中旬,特斯拉再次上調售價。

三季度銷量在華下滑37%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特斯拉降價目的是拉攏中國消費者,推動其在華銷量。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也是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場。2017年,特斯拉在華銷售額突破20億美元,同比翻倍。

但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特斯拉在華銷量下滑37%。今年10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僅為211輛,暴跌70%。其中Model S 僅賣出50輛,下滑82%;Model X僅賣出161輛,下滑62%。特斯拉在華市場面臨嚴峻的負增長壓力,按照此趨勢,特斯拉2018年在中國市場銷量將遭“腰斬”。

Model 3交付代價巨大

北京時間10月25日凌晨,特斯拉發佈2018年度第三季度財報,營收68.24億美元,增長128.6%。淨利潤3.115億美元,去年同期淨虧損6.71億美元,第三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2.90美元,而此前市場預期虧損15美分。深陷虧損泥潭的特斯拉在第三季度終於實現盈利,這是繼2013年第一季度和2016年第三季度之後,特斯拉歷史上的第3個盈利季度。

特斯拉在財報中提到,第三季度扭虧為盈得益於Model 3銷量的直線增長以及產能的突破。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特斯拉共交付電動車82775輛,其中Model 3的交付量達到56065輛,平均每週產能達到4300輛。不過目前Model 3還只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實現了交付。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CEO馬斯克稱付出了巨大代價。彼時,為提升Model 3產能的過程中,特斯拉現金消耗驚人。根據財報,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為34.09億美元,但經營性支出超過10億美元。加上其他支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淨虧損為7.85億美元,同比擴大97.7%。截至今年5月,特斯拉未償還債務就達94億美元。

11月26日,馬斯克在電視節目中表示,今年在實現Model 3產量目標前,特斯拉距離“破產不足10周”。馬斯克稱,“今年早些時候,公司差點破產。由於Model 3產量提升,特斯拉真的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公司花錢如流水,如果沒有在很短時間內解決出現的問題,我們會破產。要解決當時出現的問題面臨極大困難。”

按照計劃,特斯拉的四季度目標是10天實現從生產到交付。屆時,交付量將進一步提升,並有望從美國市場走向全球。

本土化佈局持續加碼

特斯拉在華持續加碼的本土化佈局也正日益顯現。為了降低關稅影響,特斯拉正加快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建設,儘快實現國產化。

今年7月,特斯拉與上海有關單位簽署投資協議,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特斯拉表示,希望借鑑北美Model 3產能不斷提升的經驗,將上海工廠建設成一個資本效率高和進度快速的工廠。臨港工廠會為中國市場生產Model 3和Model Y,但不生產Model S和Model X。“只有在中國建設工廠,才能為當地提供真正具有經濟性的車型。”

隨後,在特斯拉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致股東函》中,特斯拉宣佈提前在華生產的時間表,計劃2019年就開始把部分Model 3的生產轉移到中國,而在中國所生產的車輛將只供應給中國消費者。

今年10月,特斯拉拿下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的一塊工業用地,計劃斥資20億美元建設上海超級工廠,目標年產能25萬輛純電動車。

新京報記者還注意到,11月21日,特斯拉在2018臨港產業區秋季人才招聘會上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生產主管等30餘個職位,包括BIM項目經理、儀控工程師、生產主管等30個崗位,為超級工廠的落成提前做準備。

一份《特斯拉產業鏈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大眾市場產品的長期目標是面向本地市場在本地生產,背靠中國巨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海超級工廠將給本地供應商帶來巨大的業務增量。

但與此同時,業內普遍認為,目前幾乎所有的主流車企都將新能源汽車提至戰略高度,且在銷量上已形成一定規模,新造車勢力們也都即將進入交付階段。特斯拉在產能放量進入市場化競爭後,若不能儘快奪得市場份額,在中國新能源市場也難站穩腳跟。

新京報記者 蔡妍霏 編輯 張冰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