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的兩點思考

從解決功能性要求轉為解決系統性要求

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汽車放到一間屋子裡,從最好的汽車裡挑選最好的零件,最後將這些來自不同車型和品牌的零部件組裝成一部車,能因此而組裝出世界上最好的車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結果往往不取決於任何單一零件獨立工作的優劣,而是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系統的表現。

今天的智能物流體系中的各類物流設備同樣有類似的匹配要求(互聯互通以及協同提升),其實就是組成物流設備“生存與運作”的生態圈。那麼如何匹配這些要求?用什麼紐帶來維繫呢?這的確值得物流設備企業深入思考。

在做智能工廠項目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很多物流設備供應商,發現他們很少關注客戶流程,只想瞭解客戶需要什麼設備。而不同的物流設備供應商有不同的核心能力與產品,如果一家企業只想賣設備,就容易遭受價格戰——因為你強調的是滿足客戶的功能性要求,而不是解決系統性問題,你無法幫助客戶優化整個流程。對於物流設備供應商來說,要進入製造業物流領域,關鍵在於分析客戶的價值鏈需求——到底其要解決什麼問題,並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


智能物流的兩點思考


筆者看來,一個智能工廠的規劃和建設應遵循以下四下步驟:

第一,考慮的不應該是採用多好、多現代化的設備,而是確定該工廠的戰略定位,涉及到行業發展態勢、產品流轉要求、生產製造的智能化程度、關鍵工序的智能化要求、關鍵物料/產品的智能化物流運作要求等。

第二是概念設計,涉及到物流部分有物料的包裝方式、流量、使用節拍、配送速率、配送頻率、存儲要求、工位配送模式、工位取拿和使用模式(機器人還是人工)、工位器具、空容器管理等,從而梳理出物流技術原理和相關特徵參數,初步定義物流技術與物流設備應用。這部分工作一般都是由諮詢公司來定義(絕對不是建築設計院),倉儲物流設備供應商難以介入。

第三是初步佈局,形成智能物流系統構建(可能涉及到建築功能區域定義、產品產線的P-Q分析、智能製造的產線佈局和設施需求分析、物流流線和關聯設施、生產和物流運作、信息機制和觸控模式等多個方面)。系統解決方案出來後,一般會由甲方或者諮詢公司召集物流設備供應商來了解該方案,並結合各自的主打設備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個性化的對應方案,然後才是供應商參加技術投標和商務投標。

第四是確定物流管理和運作流程,以及物流信息系統選擇。由於智能物流需要各類參數,比如物料BOM、供應商參數、到貨提前期、包裝參數、運輸效率和頻率、檢驗和放行時間、庫存比例、工位配送節拍和方式、人機使用界面、物料總裝模式、成品打包模式等,這些參數將決定流程的有效性和物流設施的有效性與兼容性,同時物流數字化也將成為可能。

但現實中,不少製造企業發現花巨資購買的物流系統沒有真正發揮其價值。筆者經歷的一個家電行業案例很能夠說明該問題:G企業建設好了智能工廠,使用的是全球頂尖的製造設備、檢驗設備、立體庫、輸送機、AGV、裝配機器人等,但是等到生產的時候,發現物流設備彼此不連貫,調試了3個多月才勉強能夠運作。看似G企業實現了物流自動化,真相卻是:所有物料在上輸送線、立體庫之前,都是以各類包裝保存、隨便存放,連條碼也沒有,物料現場“亂得像菜市場”!顯然,這種智能物流系統難以發揮真實的生產協同效應,形同虛設。


智能物流的兩點思考


要深入瞭解智能製造物流的邏輯和作業場景需求

不容置疑的是,製造業物流難做,不僅因為涉及到供應商、生產計劃、工位物流配送等多個方面,具有嚴格嚴密的邏輯關係(既有橫向的關係,也有縱向的關係),需要整個流程實現互聯互通,更需要實現從產品標準設計,到生產計劃——物流計劃排布,以及執行過程中的差異管理,還有過程中變數的預警和應急物流。而且製造企業的物料配送與搬運都有明確的節拍,這個節拍是由作業計劃和物流計劃共同協同而來的,即使是製造業的一些人也未必能夠說清楚(實際上很多企業並沒有詳細的物流計劃),更不用說能夠單純地依靠同質化的物流設備解決問題了。但是,物流設備供應商往往不瞭解製造業工藝與流程,容易誤以為製造業物流系統項目“與其他物流項目一樣提供設備即可”,實際上很可能一不小心成了“專業的外行”!


智能物流的兩點思考


近年來,中國物流裝備行業快速發展,技術創新突飛猛進。然而大部分製造業客戶並不認為僅僅在AGV功能上、立體庫的技術實現上、輸送模式的技術實現上等方面有了改進提升,就代表了物流裝備的技術創新。在他們眼中,物流系統方案應真實地解決客戶的痛點問題,只有合理有效的物流方案應用才是最好的技術創新方向。

但現實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例如,H家居企業一直想找到一家智能產線和智能物流設備商,並且尋找了十來家擁有汽車、家電等行業成功案例的供應商,沒想到等他們來了進行一通調研後,不是沒有聲音了,就是說自己做不了。原因是客戶需求的物流設備不是標準化產品,而是個性化產品。該企業最近想上AGV解決成品沙發的搬運問題。結果來了各類型AGV的供應商,卻沒有一家為客戶思考過如何優化該物流作業場景,最終導致客戶無所適從,並感嘆“沒有適合家居行業的物流設備”。

以上現象說明,如果物流設備供應商想要涉足製造業物流領域,卻沒有意願深入瞭解智能製造物流的邏輯和作業場景,難以針對製造企業物流癥結把脈開方,那麼其技術創新如何能夠獲得客戶認可與買單將成為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