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歌聲——87版紅樓夢歌曲原唱陳力

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歌聲 ——87版紅樓夢歌曲原唱陳力

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歌聲——87版紅樓夢歌曲原唱陳力

陳力在CCTV《回聲嘹亮》演唱《枉凝眉》


《序曲》響起,陳力飄渺的女聲吟唱著、縈繞在山谷之間,她的歌聲將人生起伏跌蕩,都在這音樂中迴響過一幕一幕。這音樂彷彿是無言的心聲,道盡人世滄桑。


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歌聲——87版紅樓夢歌曲原唱陳力

陳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紅樓夢音樂會上演唱《葬花吟》


陳力 - 紅樓夢 電視連續劇歌曲集原聲帶《葬花吟》


《葬花吟》,每一次聆聽,淚如雨下。曲中合唱與領唱交織,鋪天蓋地的氣勢出來,如漫天的花瓣紛紛揚揚灑在身邊,只拋向那未知的歸處。

低頭嘆花,抬頭問天,聲淚俱下,無語凝噎。人生的悲涼,看似繁花似錦,但是花不離枝,落下塵土,便隨水東流不知去向,這是個人不能自主的無奈,整本書,最道出人心的便是這首。而用大合唱來演繹,又彷彿是成百上千人的心聲。

《紅豆詞》,《枉凝眉》,雖沒有伴奏只是清唱,也依然字字敲心,像細細的泉流一樣,盡在含蓄委婉的一顰一笑裡。《紫菱洲歌》、《分骨肉》、《嘆香菱》,一句一句是傾注了心血啼著血唱的,心碎到了骨子裡。《題帕三絕》、《秋窗風雨夕》,欲說還休,含情脈脈,渴求又不好說的憂傷,只有你用愛去解讀這個剪不斷理還亂的憂傷。《聰明累》、《晴雯歌》,即使音樂做的那麼歡樂,卻不知道那麼開心的旋律背後是大廈傾人去樓空的悲歌。《好了歌》看似瘋癲,卻一語中的,言者胡語,聽者有心。唱情的,唱空的,唱心的,傾注在音樂裡了。


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歌聲——87版紅樓夢歌曲原唱陳力

王立平與陳力在錄音室


王立平給《紅樓夢》創作音樂時,既沒有按照越劇音樂風格來創作,也沒按中國民歌的方式來編配,更不能加入當時文革留下來的樣板音樂來,而是參考了中國古樂。在經歷了文革之後,當時樣板戲模式深入人心,音樂學院學習的是藝術歌曲,他卻尋找了中國古典音樂的靈魂。中國古樂裡很有特點的“琴歌”,“道情”,雅樂,崑曲,絲竹,都被運用在這部劇裡。音樂裡時不時透出一種夢境一樣的“空”,飄忽來飄忽去。原來我們多年的音樂教育裡,中國古典傳統的是這般唯美高雅,如青蓮般純潔不染瑕疵。曹雪芹附體了嗎?寫得那麼深刻,像柳絮一樣輕盈,像石頭一樣堅硬,流過的水帶著絲絲血絲,心裡只帶惋惜。


陳力在唱《紅樓夢》裡的歌曲時,聲音空靈淳樸,沒有現在學院派的所謂“科學”的正統標準,而更多的是傾向古曲唱法裡那樣悠悠的方式,氣帶遊絲又有韌性。一聲一聲如杜鵑啼血,歌裡有人物的優美悲情,也結合了她自己的經歷故事。她也是經歷了喪夫和病痛的折磨,才入情之深。這個歌聲和那些演過《紅樓夢》裡的人一樣,雖然只唱過一次這樣的歌,人生只演繹過這一次入戲了就夠了。

三十年過去了,聽見這樣的音樂,依然有個不醒的夢,依然恍恍惚惚的。美麗不是塗在表面的粉墨,是底蘊,聲音不是張揚技術的粉飾,是感情。以人入戲,以戲感人,不管唱歌也好,演戲也好,做音樂也好,首先你是個人物,你深入了一個場景中,瞭解到那樣的感情,才做出了符合感情的音樂。只是入戲太深,再拔出來時,已是物是人非,於是真的成了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