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不为恶,黄泉今有辞——聊一聊东汉名士范滂范孟博

宁将身塞祸,不忍母流离。我自不为恶,黄泉今有辞。---宋.林同

大家好,我是竹吟风。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东汉名士范滂范孟博别母的故事。在党锢之祸中,范滂的死是最光明磊落的。范滂别母,更是给天下人和中华文化史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

我自不为恶,黄泉今有辞——聊一聊东汉名士范滂范孟博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范滂传》

我自不为恶,黄泉今有辞——聊一聊东汉名士范滂范孟博

在第一次被捕时,范滂与同案被押在黄门北寺狱,狱吏让犯人祭皋陶。范滂带头拒绝:“皋陶是贤人,也是古代的直臣。他要是知道我无罪,必定会代我向天申诉。如果我真的有罪,祭他又有何益?”狱吏要进行拷打,他见同案大多体弱有病,就要求从他开始,与同郡袁忠争着挨打。

第二次逮捕党人的诏书下达时,督邮吴导来到县里,抱着诏书,在宾馆闭门痛哭。范滂闻讯后,知道一定是为了他,就主动到县监狱投案。县令郭揖大惊,他立即扔下印绶,准备与范滂一起逃跑,说:“天下如此大,先生为什么要到这里来?”范滂说:“我死了祸害才能停止,怎么敢以我的罪连累您,又让老母流离失所呢?”他既没有像张俭那样不顾别人的死活,千方百计地逃亡;也不像有些人那样自杀;而是从容诀别亲人,拒绝别人的营救,主动投案,接受一切刑罚。

我自不为恶,黄泉今有辞——聊一聊东汉名士范滂范孟博

范滂别母

其时老母在堂,遂于老母诀别说:仲博(滂弟)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滂先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滂母道:"汝今得与李、杜(指李膺、杜密,皆当世名士,亦同时被征身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 。范滂跪着接受母亲的教诲。尔后,他站起来看着自己的孩子,叹了口气,对他说:“我这一生,从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却落得了如此下场。我多希望你做个坏人,趋炎附势,随波逐流,自己开心就好,可是想想,坏事毕竟是不能做的。我又想让你做个好人,多做些善事,可是想想我这一生,又担心你重蹈覆辙,也落得我这样的下场。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活的富足快乐、无风无浪,我却又知道正义真理不可违背。我真的是左右为难啊!”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一句话,道尽了范滂满腔的不甘,道出了范滂一生的心酸。刚过而立之年的范滂,满心壮志却即将赴死的范滂,一生坚守正道的范滂,深爱自己孩子的范滂。种种纠结、悲凉、希冀都在这一句话里了。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最后范滂从容的跟着督邮一起赴京师,不久,死在监狱里,当时年仅33岁。

我自不为恶,黄泉今有辞——聊一聊东汉名士范滂范孟博

表面看来,在独立人格与皇权发生冲突时,范滂已经无条件地服从了皇权,心平如镜,视死如归。但他给儿子的遗言,却透露了内心激烈的冲突和深切的悲哀。范滂一生,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对得起朝廷的信任,不辜负百姓的嘱托,却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知识分子不得不面对这样永远无法两全的痛苦抉择!知识分子多少有点知识,这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不幸。有了知识,就想有运用的机会,就不会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有妻室儿女,这就是所谓实现自身价值。

我自不为恶,黄泉今有辞——聊一聊东汉名士范滂范孟博

但汉代的知识分子能学的、能干的事实在少得可怜。除了天文、历法以外,其他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是“医卜星相”、“百工”的贱业,法律、经济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专利,琴棋书画之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业余爱好,知识分子能做的只有读书和做官。在皇权垄断一切的社会,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除了做官就别无他途。可是做了官就只能服从皇权和上司,就绝对避不开现实政治。嫉恶如仇会有党人那样的下场;洁身自好或许能做到,却会因此而一事无成;同流合污又有违初衷,而且不齿于士林;急流勇退倒也干脆,但原来的理想也随之成为泡影。何其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