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巴彥淖爾——河套麵食文化

聽見巴彥淖爾

巴彥淖爾地區盛產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素有“塞上糧倉”之美譽。農作物用黃河水澆灌,晝夜溫差大!小麥麵筋含量高,麥香濃,品質好,屬純天然綠色食品。2005年12月,“世界拉麵大王”厲恩海受邀來巴彥淖爾市表演了自己的絕技:用1公斤河套牌面粉抻出200多萬根拉麵。

听见巴彦淖尔——河套面食文化

用河套麵粉製作的麵食,品種多樣、實惠佔長,深受巴彥淖爾人喜愛。人們除煮著吃麵外,還採用蒸、燜、煎等多種方法。

燜面

屬河套地區農家風味的傳統麵食。先將輔料煸炒,加湯,然後放入切好的麵條,蓋上鍋蓋燜熟,待收幹湯後將輔料與麵條攪拌均勻即成。此飯因輔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比如排骨燜面、豆角燜面、豬排豆角燜面。燜面的特點是飯熟後面條是乾的,油大光亮,燜面中的肉肥而不膩,濃香可口,營養豐富,應該算是麵食家族裡的“抗硬漢”。

听见巴彦淖尔——河套面食文化

“黃河百害,唯富河套”九曲黃河造就了富裕的河套平原,肥沃的土地裡生長出來特別的美味,勁道的小麥,正宗的葵花,飄香的瓜果、蔬菜。是內蒙古糧、油、糖的主要產區。從西漢設郡開發至今,兩千多年來,這裡就沃野千里、物阜民豐,是人們修養生息的好去處。

听见巴彦淖尔——河套面食文化

河套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這裡優越的自然資源和綠色生態的農畜產品,為河套飲食文化的孕育和形成、發展積澱了深厚的底蘊。歷史變遷,河套飲食文化經過山東、山西的融匯,河南、河北的貫通,陝西、甘肅的兼收幷蓄,形成了獨具濃郁地方風味、民族特色和深厚積澱的飲食文化內涵。後套菜無宗無派,但是讓人吃得大快朵頤、酣暢淋漓。後套美食有別於東北及西北其他地區的飲食特色,融匯著自己獨具的特色。飯菜偏於下里巴人,但味道油而不膩、後而不重,菜式花樣雖然簡單,卻老少皆宜,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燴酸菜、燴幹豆角、豬肉勾雞、鐵鍋燉羊肉、燜面、蒸餅、河套硬四盤、釀皮(面精)油糕等。但凡是在後套土生土長的人,無論走多遠,成就多大的事業,飲食上總是離不開這些地域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