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免耕、淺耕、深耕、深鬆,4種耕作方式哪個產量高?

不同耕作方式下花生必需營養元素的吸收特性,作者: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沈浦等。

摘要: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花生生長髮有及產量形成過程中,必需營養元素的合理供給十分重要,而十一的耕作方式有利於改善花生生長環境及營養元素的吸收利用。

本研究基於青島萊西西典型棕壤花生田耕作試驗,分析了免耕、淺耕、深耕、深松4種耕作方式下花生大量營養元素(氮、磷、鉀)、中量營養元素(鈣、鎂)和微量營養元素(鐵、銅、鋅)的吸收情況,探究營養元素吸收與產量的關係。以期為花生養分資源高效管理報供理論依據。


花生免耕、淺耕、深耕、深松,4種耕作方式哪個產量高?

結果表明:花生必需營養元素吸收量大小依次為:氮(163-233千克/公頃)>鉀(52.5-67.8千克/公頃)>鈣(33.3-40.7千克/公頃)>鎂(28.2-36.8千克/公頃)>磷(20.7-27.8千克/公頃)>鐵(2.0-2.5千克/公頃)>鋅(0.13-0.16千克/公頃)>銅(0.04-0.06千克/公頃);莢果中氮、磷吸收量平均佔植株總吸收量的80%以上,其次鉀、銅、鋅為45.8% -67.6%,再次鎂為24.2%,而英果中鈣、鐵吸收量僅為3.0%-6.9%。耕作方式顯著影響營養元素的吸收狀況,各營養元素吸收量均以深耕和淺耕最高,深松次之,免耕最低。

花生免耕、淺耕、深耕、深松,4種耕作方式哪個產量高?

與此同時,花生產量有相似趨勢,即深耕和淺耕最高(6044-6140千克/公頃),深松居中(5284千克/公頃),免耕最低(4520千克/公頃)。就各營養元素與產量關係而言,氮、磷、鈣、鎂、銅、鋅與產量呈顯著正相關關係(P <0.05),逐步迴歸方程模擬表明,花生產量與氮、磷關係最為密切,表現為花生產量=-215+18.1x氮吸收量+93.3 x磷吸收量(P<0.001)。

因而,通過耕翻20-30釐米等適宜耕作措施,能夠有效緩解土壤緊實脅迫,促進花生的生長髮育,改善植株必需營養元素的吸收,提高氮磷等重要營養元素向莢果轉移,促進花生產量的形成。

關鍵詞:花生;耕作方式;養分;產量;吸收分配(整理發佈福達花生網)


花生免耕、淺耕、深耕、深松,4種耕作方式哪個產量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