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巔峰 2萬元與監獄旁創業 如今營收9000億

逆境中的巔峰 2萬元與監獄旁創業 如今營收9000億

中國大陸被稱為“世界工廠”,然而“代工之王”卻是臺灣地區的鴻海集團。幾乎是在世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鴻海集團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以及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合同生產商。

40年,從2萬元開公司,年年虧本到年營收9000億;從15名員工到15萬員工;從一個小作坊成長為世界工廠“代工之王”,他沒有背景,沒有靠山,赤手空拳打下江山。

他說,創業者最重要的精神,不是錢。人最重要的是:學會在逆境中行走!

1、初次創業,慘淡收場

“每個成功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因為經歷不平凡的事,做了不平凡的決定最終成為成功的人。”郭臺銘就是這樣平凡又成功的人。

郭臺銘出生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直到他長大成人,他的家庭仍然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家裡最好的傢俱是一把單獨的藤椅。

1966年,15歲的郭臺銘,進了剛創校的“中國海專”。由於家境貧寒,求學期間,他的學費都是自己賺的,為了學費,他曾到橡膠廠、砂輪廠和製藥廠打工。

靠半工半讀,郭臺銘終於讀完了專科,進入航運公司工作。那時,臺灣的航運貿易越來越好,不少同學都進入航運公司上班,但郭臺銘思考的卻是: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呢?開工廠才能發展出更好的事業。

一年後,郭臺銘拿著母親給他的20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2000元),一半用來結婚,一半拿來創業。

他與朋友合資成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成品。當時,公司規模不超過7萬元人民幣,員工也只有15個。

由於沒什麼生產經驗,一年後,他們虧了個精光,原股東都逐一退出。第一次雄心壯志的創業,就這麼慘淡收場。

但郭臺銘不願輕易放棄,硬著頭皮把這家公司頂下來了。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興起,“鴻海”便從製造電視機選臺的旋鈕做起。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零件切入,終於,公司慢慢步入正軌,開始走向盈利。

逆境中的巔峰 2萬元與監獄旁創業 如今營收9000億


2、“必死”決心,把公司搬到監獄旁

80年代初,臺灣經濟飛速發展,地價不斷飆升,房價更是成倍增長,不少商人看到了商機,都做起了炒房炒地的買賣。

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的郭臺銘,卻並未買房置地,而是從日本購買模具設備,建起了自己的模具廠。他堅信:做長遠的生意,才能贏到最後。談長遠,興辦工業一定要比投機炒作好!

不過,他的決定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因為風險太大。為此,他還把自己的公司從鬧市臺北搬到了偏遠的屠城,只是因為那裡的監獄是臺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地方。萬一哪天他出事被關了,員工還可以天天就近彙報公司的情況,客戶可以到“隔壁”跟他談生意,確保公司繼續運營……

他終究一意孤行。事實也證明,郭臺銘極有遠見。

憑藉著先進的技術,“鴻海”陸續建立起來的電鍍部門與衝壓廠,迅速拉開了與同行的距離,並在80年代個人電腦工業起飛中,以成熟的模具技術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

郭臺銘什麼都想代工,電腦主機板、電視遊戲機、連接器等以“量大、低價”搶奪市場,郭臺銘的連接器王國自此開始建立。

1985年,郭臺銘又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臺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富士康)”品牌。

3、獨裁者:我的眼淚都是往肚裡吞

不過,開發美國市場也不容易。

客戶一開始不搭理他,他在一間小旅館裡等。“哪裡都不去,每天吃一餐,每餐吃兩個漢堡。”

5天的等待之後,他換來客戶的5分鐘:“這是一張產品藍圖,您們試試看吧,把價錢開出來!”之後,為提高效率,他請一位美國人給自己做助理,讓人家又跑業務,又當司機,還順便教他英文,每天早上6點跑到晚上11點,幾年內跑完美國有可能給他生意的32個州。

最後的成果就是,美國市場被他踩在了腳下。

在郭臺銘的觀念裡,“成長的名字叫痛苦。”他強調自力更生,凡事要求先把自己拼到極致。同樣的,對於員工他也如此要求。

隊伍大了以後,郭臺銘也一直施行高度的軍事化管理。在鴻海,郭臺銘擁有堪比成吉思汗的絕對權威,一旦軍令下來,絕對不容置疑。

到今天,鴻海已在全球擁有超過120萬員工,是全球最大的企業僱主之一,而統兵百萬大軍“紫禁城”的郭臺銘,依然以軍事化管理掌握著這個世界代工巨無霸的點點滴滴。

郭臺銘開會下命令,習慣用筆在白板紙上清楚寫下自己的要求,而且喜歡用一、二、三來總結說明,並因此落下個“郭三條”的別名。

過程中,誰若是不全神貫注,被他看出來就會被點名罰站。他自己也跟著站,“讓他覺得不是在處分,而是要在這個重要關鍵時刻,把事情記清楚。”

部署做完,郭臺銘要求絕對政令暢通。他要找誰,必須隨傳隨到。

把紀律變成鐵律,讓鴻海的效率聞名全球業界,但也讓郭臺銘的“獨裁形象”傳播天下。

因為這樣“鐵石心腸”,有人問他,您自己是否也會落淚?他說:“我的眼淚都是往肚裡吞。感動時,難過時,都是往肚裡吞。”

逆境中的巔峰 2萬元與監獄旁創業 如今營收9000億

4、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郭臺銘說: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錢是要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多年來,他對於公益慈善領域的投入也確實值得一書。

幾年來,郭臺銘為老家山西蓋橋鋪路、幫助失學兒童,在四川雅安地震時就向政府捐助了5000萬元。早在去年,他在大陸的捐獻總額就已超過50億元人民幣,多次入選中國慈善排行榜。

在臺灣,郭臺銘掏出150億臺幣,在臺灣大學打造全世界最先進的治癌醫院,這是臺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捐贈金額。他還拿了7億臺幣建“希望小學”、500萬臺幣蓋“流浪狗之家”。

2008年,與現任妻子訂婚時,郭臺銘公開宣佈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將捐出自己九成財產做公益。而他此前對未婚妻的最大要求就是,你要同意我這個捐贈協議。

“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這是洛克菲勒的傳世名言,顯然,郭臺銘虛心聽進去了。

從最初創立公司的2萬,到現在的年營收9000億,但郭臺銘艱苦創業的本色始終不變。

郭臺銘喜歡用“寒冬裡的孤雁”來形容自己,他說,“寒冬裡的一隻孤雁,要覓食,要在逆風中找好一個安全的落腳點,就只有努力地飛,飛得越高越好。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生存下去。”

就是靠著這樣的堅持,郭臺銘在創業的路上越走越順。如今,這隻“寒風中的孤雁”已經成為亞洲IT產業的領頭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