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地圖導航類app一直是日常使用較為頻繁的工具類應用,由於資質、資源等原因,因此進入的門檻較高,遠沒有其他行業那麼熱鬧。經過數年的發展,導航類app已經形成了三者割據的形式,以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為首,騰訊地圖窮追猛趕的勢頭拼命追趕。

今天,作為地圖的資深用戶的我,將從多個維度,全方位解析導航類app的現狀與發展,當然還有用戶的體驗。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本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來分別闡述:

一、產品概述

1、競品選取

2、競品概況

3、體驗環境

4、產品對比

5、用戶人群分析

6、用戶需求分析

二、產品詳細分析

1、競品功能結構對比

2、核心功能對比

3、操作流程對比與優化

三、總結篇

一、產品概述

1. 競品選取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左圖為iOS端排名,右圖為安卓端排名,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在第一、第二名徘徊。百度地圖在Android市場排名第一,ios市場排名第二;高德地圖在ios市場排名第1,在Android市場排名第二。騰訊地圖在兩個平臺均排名第5。

本次競品定為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騰訊地圖。

2. 產品概況

導航類app發展至今,基本上是三大巨頭的天下。

導航地圖app的產業鏈條由上游的地圖測繪商和下游的互聯網開發運營商組成,BAT巨頭們通過收購等多種形式間接擁有了甲級互聯網地圖服務測繪資質。

下面具體來介紹下地圖三大巨頭們:

高德地圖:

高德地圖是由GIS服務商出身的高德軟件有限公司於2004年推出,“高軟”是全國第一家獲得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民營企業,於201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完成全對高德地圖的資收購。

現已覆蓋全國364個城市、全國道路里程352萬公里,2000萬POI信息點。產品定位“導航專業,數據準確”,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優質的電子地圖數據庫和相對精準的導航。

百度地圖是百度公司提供的電子地圖服務,於2005年推出,現已覆蓋209個國家和地區,全球POI(地圖興趣點) 總數達1.4億,室內圖覆蓋超過4,000座大型購物中心。

產品定位為:“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科技讓出行更簡單”。百度地圖的特色功能是智能導航,大數據運算推薦路線、躲避擁堵;智能語音,人機對話解放雙手;AR步行導航和360°全景地圖

騰訊地圖:

騰訊地圖,前稱SOSO地圖,是騰訊公司的互聯網地圖服務。目前數據覆蓋全玻400個城市,產品slogan是較為玄幻的“懷抱夢想,勇於探索”。騰訊地圖錯過國內地圖產業紅利期,目前處於奮力追趕階段,於2013年戰略投資搜狗,並逐步與海外GIS服務商達成合作。

3. 體驗環境

體驗版本:

  • 高德地圖:8.60.0
  • 百度地圖:10.8.5
  • 騰訊地圖:7.9.7

體驗機器:iOS 9.6版本

4. 產品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從產品定位角度來看三者功能內容。高德地圖藉助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深化“互聯網+出行”,拓展出行內容;深化“出行+“,在O2O方面做的更為完善,開始向人口應用方向發展。

百度地圖,也介入了很多O2O方面的業務,再觀騰訊地圖,圍繞海量數據和精準導航開展其功能,增加街景地圖,堅持“足不出戶看天下”。

5. 用戶人群分析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用戶群體為所有有出行需求的用戶。

用戶特徵:根據艾瑞諮詢顯示:

  • 用戶群整體年齡段集中在25-40歲之中,其中31-35歲用戶佔比最大;
  • 橫向對比各家用戶,明顯可見高德和百度地圖的用戶在31-35歲的用戶群中人數居多;騰訊地圖25-30歲用戶只領先31-35歲用戶0.44%,可忽略不計。手機地圖應用的用戶,整體男女比例大概為1:1。性別差異不再突出。

6. 用戶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可以分為兩類:

  1. 帶有明確目的,即定位和導航,也是用戶的剛需,定位的準確性及導航線路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用戶體驗,進而影響手機地圖的市場份額;
  2. 無明確目的,僅僅是基於當前的位置去進行探索,即探索周邊功能。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用戶使用導航的核心需求依舊是定位和導航,這種核心需求不會改變,甚至會對這種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更準確的定位、更合適的線路規劃。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出行路線規劃,一方面追求高質量的出行服務,另一方面渴望更多的出行方式,因此單純的導航功能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而由此而產生的附加服務,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同時在人工智能下為用戶推薦更為合適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步驟和決策成本。

二、產品分析

1. 產品結構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 從三者結構設計上看,結構大體一致,都是以核心功能為主的app,主頁面自然是地圖+搜索,只是細節上有所不同;
  • 從功能點上看,高德地圖的功能是最全面的,高德接入了高鐵動車火車票、大巴票、貨車票、騎行服務等接口,百度推出了智行服務,乘車和打車結合的方案,既舒適又省錢;
  • 從內容上,除了核心功能外,從不同的場景出發又提供了很多服務,比如:駕車時,可以沿途搜加油站、公廁等。

2. 信息架構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從信息架構上看,高德地圖的內容最為複雜,在增加更多出行方式的同時打通其他的功能服務,企圖通過地圖在出行領域做大做全。但一味的追求“大而全”有時就會使應用變得臃腫,有很多功能的點擊率很可能並不高,比如:探索附近中一些不常用的功能。

相反,騰訊地圖的功能結構就顯得清晰明瞭許多,專注於為用戶帶來更好的導航和定位服務。

定位和導航是用戶使用手機地圖應用的一個剛需,騰訊地圖如果能夠藉助其強大的數據採集能力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外加騰訊雲強大的計算能力,實現單點突破,現階段只做導航和定位,將導航和定位做好、做精準,那麼單點就實現了突破,用戶體驗也就隨之出來了。

3. 功能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由上圖3個競品的功能對比分析得出:高德地圖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全的,百度緊跟其後,騰訊地圖較弱。一些細節功能上高德和百度有些差異化,如:色盲在看地圖時比較有障礙,高德就很人性化的提供色盲模式功能,方便色盲或色弱的用戶使用。

騰訊地圖考慮到了左撇子一類用戶,開啟之後可以把右側邊欄的工具移到左邊,方便左撇子使用。

隨著油電結合的汽車的使用,高德和百度緊跟形勢,推出了充電樁地圖服務,方便用戶尋找充電站。

預定車服務,高德地圖不僅可以選擇現在乘車,也可以預約時間,百度地圖可以預訂接送機、租車等功能。

從用戶分群角度來看三者功能內容,用戶可分為有車一族和無車一族,更深層次體現的是其年齡和經濟能力的差異。

針對有車一族,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挖掘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在車主服務方面做的更為完善。針對無車一族,藉助其大數據及智能推薦算法,分別推出“易行”和“智行”平臺,減少用戶的選擇所帶來的操作,為用戶推薦更為合理的出行方式。而這些也恰恰是騰訊地圖目前所欠缺的。

4. 首頁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從結構上看,三者的結構基本一致。

  1. 頂部都是搜索功能、我的,不同之處是高德地圖裡面有掃一掃功能,可以掃二維碼,也支持ofo、摩拜掃碼解鎖,此功能入口外放,很容易被點擊;
  2. 底部欄,包含探索附近、路線快速定位當前位置,只是結構上略有不同,高德的比較分散,百度的比較整合,騰訊是把定位和路線兩個icon和右側邊欄右對齊,但是6個icon的尺寸不同,看著不夠統一;
  3. 再來看地圖的放大縮小功能,高德對這一功能沒有icon按鍵操作,但絕大多數用戶是知道可以用手勢來控制的。百度和騰訊這一功能的icon,個人認為百度的更好理解一些,點擊+,放大,點擊-,縮小。騰訊把+-號放一起,按住之後出現豎條然後上下滑動來控制地圖大小,第一次用很難get到,雖然交互方式新奇,但理解成本比百度要高,雖然在我的-設置-操作設置中可以更改縮放地圖的方式(滑塊/按鈕),但發現的用戶不會很多,大多數人會默認只有這種方式,而且滑塊功能對於新手用戶沒有相應引導。
  4. 右側邊欄,高德地圖功能顯示最多,除了三者兼有的路況、地圖樣式外,還有打車、組隊分享好友位置的功能。

從功能上,高德可以在首頁快速編輯家和公司的位置(藍色框),百度中需要進入我的-常用地址(紫色框)去添加才行。

從細節上,百度地圖,在下班時間,會出現回家的快捷操作鍵(紅色框),點擊後可以選擇喜歡的出行方式,不需要再在搜索框輸地址了,超級人性化。

5. 出行方式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從上圖的出行方式來看,高德地圖的出行工具是最為全面的,其次是百度地圖,只是沒有貨車這一功能;騰訊地圖中的出行方式只有四項,與二者相比有些弱勢。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前面有講到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都可以查詢併購買火車票,在高德地圖中直接切換到火車tab即可,百度地圖中需要選擇公交tab,終點輸入其他省市後,下方才會展示相關車次的車票及購買入口,百度地圖中,該功能入口較深,用戶不能輕易找到,很多人會認為百度地圖中無此功能。

在高德地圖中,點擊更多之後,以九宮格的形式展現出行方式,還可以根據用戶自己愛好給出行方式排序,長按拖動即可,交互方式簡單易懂。

從微交互層面,高德地圖中,在切換出行方式時,每個出行方式前的icon會有小動效。尤其選擇步行時,還會根據步行距離的長短選用不同的icon,距離短時是人拿著手機走路的icon,距離過長時,icon則為人拄著柺杖揹著包,用戶體驗上更舒服。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高德的易行,和百度的智行,功能基本一致,進入到該頁面之後,都可以快速選擇終點,是家還是公司。

下方則是歷史搜索記錄,方便用戶篩選,也可以一鍵清空搜索記錄。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輸入終點後,易行給出了推薦方案和備選方案,從給出的信息上看,百度地圖的信息更多一些,比如:騎行,有顯示會消耗多少熱量,這一信息,帶給用戶的觸動更大一點,用戶看到會消耗這麼多,很有可能就選擇騎行。

百度地圖中還有出行方式的設置,避免不必要的因素干擾。

6. 語音搜索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高德地圖:

  • 語音搜索步驟:點擊語音icon進入圖1,開始講話-圖2展示搜索結果,上滑展示更多結果圖3-點擊路線跳轉至圖4,選擇出行方式到達目的地。
  • 語音搜索後,可以選擇直接到達商場還是到達停車場,因為系統是不知道該用戶是駕車還是其他方式,所以展示搜索結果時儘量展示較全的用戶場景。
  • 選擇叫車的出行方式後,底部的信息分為出租車、經濟、舒適、商務、豪華四大類,根據價格及用途來劃分,並且告訴用戶所作出的選擇會優惠的價格,方便用戶挑選合適的。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選多輛車,避免有用戶是一群人分多輛車走的情況,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燒油汽車是分開的哦,避免有用戶坐不慣新能源車。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 操作步驟:首頁點擊小度開始講話-跳轉至搜索結果頁圖2-上滑顯示更多結果圖3-點擊到這裡去跳轉至圖4頁面,和高德地圖的步驟基本一致。
  • 乘車種類分為3種:出租車、快車、專車,同樣也把新能源車和普通車分開來,方便用戶篩選,和高德不同的是,不能同時選多輛車。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騰訊地圖:

  • 操作步驟:首頁點擊語音icon講話-跳轉至搜索結果頁圖2-上滑顯示更多結果圖3-點擊到這裡去跳轉至圖4頁面,和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的步驟基本一致。
  • 語音搜索的反應比前兩者相對慢一些。
  • 在搜索結果列表中看出,和語音輸入的地址有一定偏差。
  • 騰訊地圖的出行方式沒有叫車服務,出行方式比較少。

7. 截圖功能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搜索路線確定後,對於每一條路線的具體情況,都有相應說明,並且可以一鍵保存。這裡的截屏和系統截屏不同,系統截屏只能截取手機屏幕大小的尺寸,但app中的截屏功能,是把一整條具體線路全部截取出來,這樣不需要用戶分頁截屏,也不需要多次打開地圖app,畢竟耗電又耗流量。

3個競品中都詳細列出了步行距離、時長、經過站點、出入口信息等,但是從信息分佈上,我個人更傾向於高德和百度。在乘地鐵時,人們要麼習慣先確定從幾號口進入,然後在找相應地鐵線路,要麼,先隨便找個口進入,再去找1號線。

高德和百度是第一種情況,騰訊地圖中,既然先選擇1號線,那隨便找個口進去就行了,進入後去找1號線,沒必要再去找固定的19號口進入。

8. “我的”頁面對比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 高德地圖:點擊首頁-我的後,從底部向上彈出我的頁面,屬於模態視圖;分模塊展示不同的功能區域:我的、駕車、其他等。
  • 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進入方式一致,內容上與高德地圖相差無幾。
  • 騰訊地圖:我的頁面是以側邊欄的形式出現,觀察3個競品我的頁面,騰訊地圖我的中,內容較少,用側邊欄比較合適,更輕量化。

關於我的頁面,如果內容量不多,可以採取側邊欄形式,不過一定要做好產品規劃,如果開始做了側邊欄形式,在後期想要新增功能,會導致沒地方放,結構繁雜,拓展性不強。所以需要做好產品規劃,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9. 交互體驗-icon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關於定位icon,3個競品的icon是一樣的,如左圖所示:在初次使用地圖app時,很難知道是圓形的那一方還是箭頭那一端是實際方向的指向,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分不清楚,在新手引導上可以簡單說明一下,避免用戶走錯方向。

圖2、圖3是蘋果自帶地圖的界面,在進入主頁之後,icon是一個圓點,當點擊左下角icon(紅框處),icon樣式變為類似雷達一樣的icon,就像人眼的可視區一樣,一眼就能明白當前的朝向是哪裡,而不用自己去猜測。

10. 交互體驗-樓層引導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三者均在導航中添加了樓層引導的功能,該功能在用戶的實際應用場景中是會經常用到的一項功能,很多用戶對某個商場內部環境及專櫃檯面分佈情況不熟悉,雖然商場內有引導。但比較分散,不可能為了看引導專門從這頭跑到那頭再回來,有了樓層引導,在找某一家店時會超級方便。

在百度地圖中,還有全景地圖模式,方便核對要找的地址是不是這裡,高德和騰訊地圖中是沒有的。

11. 交互體驗-探索附近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在導航類app的核心功能,路線查詢越來越精準,越來越完善後,都開始了其他業務的探索。如上圖所示:探索周邊,可以探索用戶附近的美食、酒店、銀行等吃喝玩樂一系列服務。

從結構及內容上看,大體是一致的,只是功能的多少及入口深淺不同。高德地圖除美食、酒店等這些功能外,把車主用戶、行人用戶所需要的高頻功能都顯示在外,方便找到並使用。

比如:停車場,作為車主來說,停車場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開車出去到處在找停車場,這是車主們高頻使用的功能。高德中是直接展示在快捷入口,百度地圖需要先進入車主服務,再從8個icon中找到停車場功能。如此,浪費了很多時間及油費,同樣,騰訊地圖中也沒有外露停車場功能。

個人意見:這裡可以讓用戶自己來選擇外露展示的功能icon,方便自己操作,避免步驟複雜難以找到。另外,高德地圖在首頁中有語音搜索功能,在探索附近頁面,也沒有必要把語音搜索去掉,使用導航時,用戶基本都在戶外,用語音搜索更方便一些,解放雙手。

12. 交互體驗-探索美食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高德地圖:

操作步驟:圖1選擇美食icon-跳轉至美食搜索結果頁圖2,按照距離展示餐館-上滑後顯示篩選tab欄,可以根據距離、種類等方式進行排序篩選。比較人性化-選擇後進入餐館詳情頁圖4,有更多信息介紹,整個流程順序比較符合用戶的思維模式,先看看有什麼好吃的,不喜歡的話還可以個性化排序篩選。

結果列表中的信息比較貼心,是連鎖店的話有連鎖標籤,支持支付寶的話也有標籤說明,還有是否有優惠,都有展示,這樣更能吸引用戶去點擊查看。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百度和高德的美食搜索,在順序上有些不同,百度中選擇美食入口後,跳轉到圖2頁面,它比較傾向於內容型頁面。有很多影響用戶挑選美食的因素,而且需要先選擇美食的類型,才會根據選好的類型根據距離遠近的排序顯示出來(圖3),這種操作流程比較浪費時間。

地圖類app產品體驗報告:高德、百度、騰訊哪家強?

騰訊地圖尋找美食的操作過程和高德一致,只是篩選的方式比高德少一種。

三、總結

對於導航類產品爸爸來說,核心功能是免費的,那麼就需要通過附加功能實現盈利。比如:用戶通過在導航中訂酒店、叫車等增值功能,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數據的資源越來越大,地圖就需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通過地圖的服務才能實現盈利。

從賬號登錄體系來看,高德地圖支持:手機號、淘寶、支付寶、微信、QQ、微博登錄6種方式;百度支持手機號、微博、微信、QQ4種方式;騰訊支持微信、QQ2種方式。高德地圖的優勢是可以使用淘寶/支付寶賬號登錄。

此外,高德地圖將“互聯網+出行”做深做透,全力打造出行生態,接入網約車、共享單車、火車、大巴、貨車等,滿足用戶更廣泛的需求,有利於探索更多的流量變現方式。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三個競品現在開始實現從流量產品到利益相關者,再到變現的轉化,其所開展的一系列附加服務在增加盈利的同時,彌補了單純的地圖和導航沒辦法直接變現的缺點。

產品相對差異較小,並且用戶選擇這類滿足基本需求的工具型產品後,不會被輕易卸載,更換的頻率較低。用戶選擇產品時,感情因素佔一定比例,用戶的喜愛程度也成為產品競爭力之一。

未來的地圖導航,依舊要以用戶為導向,以技術為驅動,為人工智能技術在導航領域找到更多的應用場景。

目前高德地圖已通過AI公交導航、AI引擎,未來高德地圖的人工智能落地方向將緊緊圍繞用戶、車、管理三個元素的產品和技術,同時進行電商、金融、資訊等領域的生態賦能。

阿里雲強大的計算能力結合高德強勢的流量入口,有利於對各個維度數據進行實時挖掘,打造更加智能交通出行服務。百度雲的龐大數據,騰訊的海量用戶,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精準定位,智能推薦合理路線,進一步深化駕車場景。

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騰訊地圖分別通過不同的電商業務積累了大量用戶行為數據,和用戶出行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能把海量的數據形成模型,從而推動整個導航領域的質變,是導航產品爸爸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都會給地圖導航帶來精度或是應用場景的新高度。

三者之中,誰能借助人工智能的大潮,依靠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優勢,成為地圖導航霸主,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安迪 原創,產品會轉載發佈僅用於學習交流,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微信:hf16881688~ 產品會QQ群:140710383~ MVP聯盟QQ群:2136265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