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揭真相:三星縮水48%仍是霸主,全球市場萎縮華為一枝獨秀

在全球智能手機增速放緩、國內競爭激烈的態勢下,中國各大智能手機巨頭也趕在年底前紛紛出具了三季度財報。總的來看,國內智能手機品牌TOP5榜單仍然被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佔據。

下表為三季度內,中國市場幾大智能手機品牌商家的數據對比統計。

三季報揭真相:三星縮水48%仍是霸主,全球市場萎縮華為一枝獨秀


據上表可以看出,2018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在銷量排名上,vivo以2160萬部的銷售量位居首位,OPPO以2140萬部的成績緊跟其後;華為與其子品牌榮耀分別佔據了三、四名的位置,出貨量分別為1570萬部、1330萬部;其中,小米在出貨量稍顯弱勢,以20萬的差距排在了榮耀手機之後。

在手機市場份額上,OPPO和vivo以近20%的市場佔有率分別摘得冠、亞軍,華為手機佔據了14.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榮耀與小米以細微的差距分別排在第四、第五。不過,若把華為榮耀看作一家公司的話,不管是其總出貨量還是市場份額,都穩居國內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國內各大手機廠商的增長速度總體呈現下滑趨勢。在三季度內,vivo相比2017年同比增長了僅2%,OPPO、小米分別下滑達11%、15%;在智能手機整體出現頹勢的背景下,華為、榮耀都同比增長了14%,成為銷量擴張最快的品牌,同時也是TOP5品牌中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廠商。

此外,據統計,三季度全球手機龍頭的蘋果iPhone也衝勁不足,出貨量出現了同比17%的大跌幅,市場佔有率也出現下跌;而包含有三星、錘子、聯想、360和魅族等在內的其它智能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形勢則更不容樂觀,據統計其跌幅已經達到了48%。

反觀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正持續出現下滑趨勢,據IDC最新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今年(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合計為3.552億部,同比下降了6.0%,而成為繼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後的第四個同比下滑。

三季報揭真相:三星縮水48%仍是霸主,全球市場萎縮華為一枝獨秀


IDC數據顯示,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表現還很不錯,華為、小米、OPPO幾個國產品牌在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機品牌中佔據了三個席位。其中,華為與小米增勢尤為明顯,分別以同比增長32.9%與21.2%的突出表現奪下了海內外的關注目光。

民營龍頭華為,對外仍存差距

作為“國產手機之光”,華為一直以來的市場表現都令業內外學習稱讚。從IDC發佈的Q3數據來看,在全球TOP5智能手機廠商中,來自華為的增速最為迅猛。

在出貨量上,華為財報顯示其三季度總出貨量已達1.455億部,從Q1-Q3分別為3930萬、5420萬、5200萬;對比之下,蘋果前三季度出貨量為1.404億部,從Q1-Q3分別為5220萬、4130萬、4690萬。可見,華為在第二季度首次超越了蘋果同季度的4130萬出貨量之後,又在第三個季度再次排在了蘋果前面,同比大幅增長32.9%,併成功坐上全球第二把交椅。

據華為相關人士透露,在今年7月底之前,華為智能手機今年的全球發貨量就已經突破1億,而華為也將在今年全年銷量上挑戰2億大關。從華為三個季度的出貨量表現來看,完成2億部的目標想必也並非難事了。

這些年來,華為一直都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在專利積累方面有著雄厚的基礎,同時還具備一些科技製造領域的核心技術。據瞭解,目前華為的科技研發投入已經位列全球第三。

其在2013年推出的子品牌——榮耀(Honor)也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這幾年為華為的營收貢獻出一份強勁的力量,真正與華為實現了“雙飛共贏”的局面。

作為國內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華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公司的半年度財務報表顯示,華為僅在半年時間就已經實現了477億美元的亮眼成績。

不過,儘管華為勢頭正旺,前三季總出貨量已經超越蘋果,但其在利潤方面還與蘋果存在一定差距。除此之外,華為最強大的競爭者三星儘管出現持續下滑,但依然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霸主。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三星出貨量同比下滑13.4%只有7220萬部,市場份額降至20.3%,但2.219億部的總出貨量仍然大大拉開來了與華為之間的差距。

財報進一步顯示,三星在三個月實現了營業收入高達65萬億韓元左右(約合人民幣3957億元),遠超華為,再次達到新高。

11月19日晚,三星還與中國電信聯合發佈第十一代高端旗艦級手機產品——心繫天下三星W2019。公開資料顯示,三星W2019是三星電子與中國電信對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深刻洞察,同時人工智能平臺Bixby與IoT技術的結合。在發佈會上,除了最新發布的心繫天下W2019產品體驗區以外,還以回顧展的形式覆盤心繫天下三星W系列的十一載傳承經典創新科技之路,進一步彰顯了三星在智能手機高端市場的信心與牢固的地位。

看來,要想在國際舞臺上佔據更多的位置,擴大高端市場,還需要華為繼續發力了。

Vivo逆勢增長,OPPO還需發力

不難發現,在各大手機廠商的三季度表現中,vivo也成為一個亮眼的角色。在出貨量上,vivo相比較於去年同期的數據足足增加了近兩成,增速明顯甩開了其他廠商,市場佔有率接近20%,成為第三季度最大贏家。

與此同時,此次也是vivo首次超越OPPO獲得中國市場銷量冠軍,成為領跑國產手機行業的第一品牌。

有專家表示,vivo在三季度的逆勢增長要歸功於企業老道的戰略佈局和精準的市場定位。長期以來,vivo兼顧高、低端市場,致力於在產品上下功夫,從實際出發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一方面,在高端機上,vivo年中恰逢時宜地推出今年的主打旗艦NEX。憑藉其栩栩如生的星跡版配色、創新性十足的升降式前置攝像頭以及頂級的HiFi音質,備受消費者好評;另一方面,vivo在年末又發佈了新一代千元機皇Z3,完善了各個價位機型的競爭力。作為性價比之王Z系列的最新成員,Z3略顯“奢侈”地用上了高端機常見的高通驍龍710處理器和紅外人臉識別技術,成為吸引消費者的最大噱頭。

Vivo及華為榮耀的產品,均是結合了當下的潮流,顯示出強大的產品創新及供應鏈整合能力,如屏佔比超過85%的“全面屏”技術、漸變色後蓋、雙攝、AI智能處理器等。有分析師指出,正是這些以前只能見諸“旗艦”機型的產品設計及較高成本零部件,開始被這些廠商應用到了中端甚至中低端價位的機型,為市場帶來眾多性價比極優的產品,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的換機慾望。

我們似乎可以進一步期待,vivo四季度的市場表現。

另一方面,OPPO從Q1季度的銷售量第一寶座,到Q3季度的下滑增速似乎逐漸顯現出後勁不足的趨勢。數據顯示,OPPO三季度出貨量2990萬部,同比下降2.1%,市場份額為8.4%。

Vivo對OPPO的窮追不捨,也顯示出國內手機廠商競爭的火熱態勢。如今,vivo銷售量已經強勢超越OPPO,想必也給了這家企業一顆“悶聲雷”。一直以來,以高質量的音質為主打的OPPO手機還是在創新上稍顯不足,尤其進入2018年,我國智能手機呈現出階梯式飛躍,性能方面更加彰顯技術性。因此,如何掌握高端技術與性比價之間的平衡,發掘有足夠吸引力的新的消費熱點,也是包括OPPO、Vivo等在內的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急需思考的問題。

小米高速增長的背後短板仍在

數據顯示,在全球智能手機廠商TOP5中,大多是低速增長亦或下滑趨勢,只有華為和小米保持了難得的增長。

據小米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了營收508億元,同比上漲49.1%,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公司三大業務板塊保持了高增長,其中,小米手機業務營收為350億元,同比增長36.1%;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貢獻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89.8%,其中,小米智能電視及筆記本計算機的銷售收入增長至42億元,增長100.3%,小米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繼續增長至47億元,同比增長85.5%,其中來自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09.8%。小米其他業務方面收入為3.3億元。

此外,小米三季度出貨量3430萬部,同比大幅增長21.2%,市場份額也從去年同期的7.5%增至9.7%。

對此,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2018年第三季度對小米而言,是承前啟後,開啟新徵程實現新突破的一季,有著里程碑式的深遠意義。同時,小米集團CFO周受資也稱,這個業績超出了市場預期,符合公司內部預期。

不過,小米公佈三季度財報後最讓人關注的,還是今年末將臨近的小米雷軍與董明珠2013年立下的“10億賭局”。從小米財報數據看來,業內外人士都紛紛發來“賀電”,表示雷軍的10億要贏了。

小米的高速增長與亮眼的財報數據的確可圈可點,但不可否認的是,與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相比,小米的護城河仍然屬於較淺的水平;而在高端機市場上,小米在手機硬件方面與華為、三星、蘋果相比也仍需進一步努力。尤其是在現有業務存在增長侷限的情況下,要想挖掘更多增長空間也是一個難題,小米也正在努力補齊手機高端市場的短板。

當下,手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產品創新力不足、同質化嚴重,消費者的購機慾望也日益放緩。有專家指出,手機市場紅利期正逐漸接近尾聲。2018年即將結束,但手機行業變革還在繼續,各大手機廠商應該如何守住紅利,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