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了10年!這個史詩級的泡沫最終還是破了

我有個幣圈的朋友,去年和我聊買北京哪個樓盤,今天我們晚飯的時候偶然相遇,他對我說:“您好,這是您的外賣。”

就在昨天(11月21日)下午,比特幣報價擊穿4300美元防線,人民幣報價跌破3萬元,而2016年最風光之時,一枚比特幣曾比肩15萬人民幣。

瘋狂了10年!這個史詩級的泡沫最終還是破了


24小時,下跌超17%;

一個月,暴跌超30%;

一年,狂瀉77%;

史詩般的比特幣市值從至高點蒸發了1.6萬億人民幣!

而七年前,比特幣曾創造了暴漲400萬倍的奇蹟。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瘋狂,這就叫瘋狂。

這場遊戲的瘋狂程度和結局遠遠超過了人類歷史的想象,比特幣已經成為至今最大的一次資產泡沫!遠超當年荷蘭“鬱金香狂熱”和英國“南海公司騙局”!


瘋狂了10年!這個史詩級的泡沫最終還是破了


比特幣“傳奇”

這傳奇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叫“中本聰”的人。他發明了一種數字貨幣:比特幣。

而“比特幣”就像金子一樣,蘊藏在“礦山”,也就是比特幣系統裡,然後需要去“挖”,也就是通過電腦或者專業設備不斷去運算,最終獲得“金子”(比特幣)。

人們被這個財富遊戲吸引住了,蜂擁而入的人越來越多。

造富神話,越來越多,越來越驚人。

2011年,一個女生在知乎提問,“大三學生手頭有 6000 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

當天,巴比特創始人長鋏回覆:“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後忘掉你有過6000元這回事,五年後再看看。”

他說的沒錯,從2011年到2018年,比特幣從3美元一度躥升至最高點時的1.9萬美元,如果那個大三學生將6000元全部買了比特幣,此時早已是千萬身家。

從此越來越多人相信:投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就是抓住了一個連努力都不要的發財機會。

在最瘋狂的時候,比特幣人民幣交易額佔到全球總盤子的98%,可見中國玩家之多。

魯迅先生一句話,人所皆知: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當一種賺錢方式人所皆知了,那肯定就賺不到錢了。

因為,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人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捷徑消失了,最終大家只能獲得平均的回報。

信徒們滾滾而來,可真正實現財富自由的往往是被簇擁的那個人。

其他的人,我們稱之為:韭菜。

泡沫碎裂後我們看到了什麼?

泡沫,一般就是指價格大大超過其內在價值的資產。

我突然想起一例著名的類似事件:美國豆豆娃。

美國曾出現一種毛絨玩具“豆豆娃”,它以豆狀PVC(聚氯乙烯)材料為填充物,是一種很普通的兒童玩具。

但令人驚奇的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歐美地區颳起一股對豆豆娃的收藏、交易與炒作之風。

出於營銷策略,公司會生產一些“紀念版”“限定地區版”或配合迪士尼等其他品牌推出的特殊版本豆豆娃,但絕大部分豆豆娃剛上市以新品出售時,都是不到10美元、人人買得起的普通玩具。

然而過一段時間,有些豆豆娃的價格就開始上漲,尤其是早期的、稀有版本的能達到上千美元,並且還很難買到。

世界上豆豆娃的收藏與交易需求非常驚人,乃至於國外知名拍賣網站eBay特意為豆豆娃開設了一個專門分類,收藏者們在此交易,平時常有上萬筆拍賣。

大多人都是以投機心態來參與交易,實際上很少人能真正從中賺利。豆豆娃這種特殊現象被經濟學家認為是泡沫經濟的一種實例。

eBay上豆豆娃的交易價格遠超出它自身成本,這也使豆豆娃公司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但比特幣比之豆豆娃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瘋狂上漲,但它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也算不上股票,更無法給持有人帶來分紅。

它也不屬於任何一家銀行或某個國家,它只是一種數字加密貨幣,運行在全世界的計算機網絡上。

比特幣其實和鑽石也很像,物品本身沒有使用價值,它的交易價值完全建立在世人達成的共識之上。

比特幣的技術都是10年前的,如今你只要有錢有人,可以開發出比它技術更好的虛擬幣,但你極難推廣你的新幣達到比特幣的知名度,也無法建立全世界範圍的共識。

我雖然老嘲笑鑽石就是玻璃珠子,但100多年來世人已經對鑽石達成共識,除非同時給全球人洗腦,否則它的交易價值也不會輕易崩掉。

我覺得比特幣的屬性和鑽石黃金差不多,世界和平它價值不大,若世界動盪,各國政府信用出現危機,那它保不準就有可能成為混亂秩序下飆漲的硬通貨之一。

所以從理財角度看,重倉投機虛擬幣絕不可取,普通人還是別湊熱鬧,但本君向來喜歡冒險,近期計劃拿家庭財富1%左右的錢“撿個小便宜”,就當為世界和平買個保險……

比特幣是泡沫,但區塊鏈是未來?

馬雲爸爸最近又出來自信滿滿的放話說,“比特幣是泡沫,但是區塊鏈技術是未來”。

這兩年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各家都開始瘋狂推區塊鏈概念,然而區塊鏈到底是怎麼應用,解決了哪些痛點和需求,各家卻都是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反正你買就是了,別問那麼多。

這跟當年天天演講鼓動年輕人創業,然後潛移默化地灌輸創業就是開淘寶店有一拼,都是馬爸爸慣用的套路了。

舉個例子,就像一個小鎮原來有一輛救護車服務市民,平時基本上滿足居民的救護需要。

有一天有個沒事找事的突然提出,如果這輛救護車壞了,那不就出大事了嗎?

所以我提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每人買一輛救護車僱一個司機在自己家待命,這樣即便小鎮上所有有同時生病,我們就不怕沒救護車用啦。

這不是廢話麼,對這個方案最高興的是誰,當然是救護車廠家了,本來只能賣一輛,現在可以賣成百上千輛。

其實經濟性的解決方案,根據需求搞一到兩輛備份的車就行了,每人買輛對社會資源是極大的浪費,還是要考慮成本效益的嘛。

然而這就是區塊鏈擁躉們吹噓的安全性的本質,因為人手一輛救護車呀,即便被人故意破壞幾輛也沒事。

這就是區塊鏈謊言的現狀,一件人人得而穿之的皇帝的新衣。

在利益面前沒人願意站出來充當那個指出真相的笨小孩,因為他各自心懷鬼胎都想在這場盛宴中分一杯羹。

如果非要說區塊鏈這個怪胎的出現有什麼積極意義的話,我覺得最多也就是重新喚起了人們對相關技術發展的重視。

然而區塊鏈的意義也就到此為止了,技術還是那些技術,該怎麼發展還是怎麼發展。

長遠來看,區塊鏈不過是技術發展長河中的一個小波瀾,把所有人都震了一下,一切終將歸於平靜。

但衍生出來的各種妖魔鬼怪卻可能永遠存在下去,畢竟賭場和傳銷這種東西,只要這世上還有人,就會永遠有市場。

據說,今年年初在澳門辦的世界第一屆區塊鏈大會(區塊鏈是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底層技術),邀請鄧紫棋獻唱。

而巧合又諷刺的是,鄧紫棋曾有一首名曲就叫《泡沫》:

陽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

就像被騙的我,是幸福的

追究什麼對錯,你的謊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