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故事」倪敏:我的象棋江湖

我是倪敏,安徽安慶人,大專文化,現就職安慶市市建司,助理工程師。

「象棋故事」倪敏:我的象棋江湖

小時候,我是一個木訥、內向的孩子。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比較宅,小朋友在外面鑽弄巷,扔泥巴“戰鬥”的時候,我通常都是一個人在家裡,擺弄眼前能拿到的任何一件東西——只要這東西還有動手的餘地,或者,僅僅是想象的餘地,我都會興致勃勃地把玩,一坐就是半天。

那時候,我常住在外公家,發現外公和舅舅因為喜歡玩一樣叫象棋的東西,也經常宅在家裡。他們相向對坐,棋盤擺在中間,將帥馬炮卒擺來挪去,沒完沒了的。有時候他們安靜得似乎不存在,有時候又吵鬧得要命,兩個本來長幼有序,斯斯文文的人,經常漲紅了臉,像兩個說急眼就急眼的小學生。

「象棋故事」倪敏:我的象棋江湖

開始我是不屑象棋的,包括下棋的人。小小年紀,心裡嘲笑外公和舅舅,一把年紀的人了,還淨幹小兒科的事。但手頭可玩的東西玩膩了,難免會湊上去看他們到底在玩什麼。不看還好,這麼一看,象棋就像一粒蓬勃的種子,由眼入心,從此生根,長葉,結果,再也沒能撥出來。

一切只因為象棋確實好玩,集我所有的喜愛於一身:需要動手,又不是簡單的動手;需要動腦,又不僅是簡單的測算。每一次對棄,都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故事,具象、立體,在頭腦中不斷變化、演繹,以至於更像是一部由兩個武林高手真人出演的功夫片,一招攻擊,挾風帶雨,一式抵擋,火花四濺。


看過周星馳的《功夫》沒有?反正我看過之後,就一直臆想自己就是那個街頭小混混,因為偶然間花幾毛錢買到了一本《如來神掌》,稍不留神便成了武林奇才。敢這麼想,一是自覺資質還算不錯,因為學棋沒多久,外公和舅舅就已經不再是對手,看到他們目瞪口呆的樣子,心裡甚是得意。二是我算得上肯學肯練,初嘗勝果後,經常去家門口的棋攤去下,剛去的時候下不過那些大人,經常輸,於是去請教高人,得到的結論是要多看書,於是纏著媽媽買了好多棋書回家看,在書裡我知道了胡榮華,知道了呂欽,知道了佈局飛刀。不到一年我棋藝突飛猛進,再回到棋攤上下已經沒有對手,有熱心的棋友開始帶我挑戰那些安慶名手,戰績也是勝多負少。慢慢的,大家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小倪敏”名氣開始迅速飆升,像一隻年少氣盛的新股,吸引了安慶棋界幾乎所有人的目光。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安慶象棋氛圍特別好,有很多外地棋手來交流,安慶高手們都會去應戰,程序禮數,完備周詳。我也會去下,基本上也都是全勝。那段時間,每當棋勝歸來,都會約上幾位棋友,登臨高處,任清風拂面,環顧周遭,躊躇滿志,雖內心雀躍卻又故意深鎖眉頭,擺出獨孤求敗的架勢,不知天高地厚地矯情起來。

直到有天,來了一個外地高手,在安慶擺棋,一下就是十多天,沒人可以贏他。幾乎是被人簇擁著來到陣前,勒馬望去,此人30歲上下,貌不出眾,語不驚人,衣著普通,表情淡定。與其寒暄過後,落座廝殺。此人下棋落子如飛,他在吃子的時候,並不是輕輕移開對方的子,而是拿著自己的子當大刀,揮子如刀向對手的棋子砍去,對手的棋子被他在棋盤上略頓下然後啪啦一聲就被摔出棋盤,那種臨場氣氛如同真實的搏擊,讓對手感覺一種強大而無堅不摧的力量。可想而知,棋手心理如果存在弱點,子被吃本來就心疼,再遭受如此打擊,後果就可想而知了,我“小倪敏”那時心理就存在弱點,結果四盤皆輸,落荒而逃。

「象棋故事」倪敏:我的象棋江湖

正是此人,棋壇人稱“江湖彩霸”,讓我知曉了“人不可貌相”的玄機,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慘敗終結了我的狂妄,也刺激了我的雄心。更瘋狂地看書學棋之餘,外地拜高師學藝,也悄然被納入了我的規劃,無奈高考將至,迫於家庭、學校和個人前途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只好先放下象棋,專注投身學習,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安慶建築工程學院。三年的專業課學習之餘,我未放下夢想中的象棋,當其它同學都談戀愛、玩遊戲的時候,研習棋藝幾乎佔據了我可支配時間的全部。為此,我目標明確:自大學畢業、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始,我要重返棋壇!

對重返棋壇的初始戰,我至今還印象深刻。因為剛剛畢業,人又在異地,想找人下棋都成了件難事。只好按老規矩,先從棋攤開始,一試水深。果然,連戰連捷讓老闆對我側目,於是挑選了幾位手頭的“種子”選手與我較量,依然不是我的對手。站起身來,搓搓手掌,剛要挪步,老闆說你等等,我再找一個人和你較量。不一會功夫,來了一箇中等身材,三四十歲的中年人,看見我就對我邊笑邊說:“小夥子,聽說你下的不錯,敢不敢跟我下幾盤?”

他氣宇軒昂,看似來頭不小。我戰戰兢兢,畢竟多年未見過大場面,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我就是衝著勝利來的,還用得著顧忌對手是什麼人嗎?硬著頭皮和此人交鋒了8盤,直殺得天昏地暗,華燈初上,我們兩人激戰成和。

來人站起身來,跺著已經麻木的雙腳,眼睛卻一直盯著我,笑得意味深長:“棋還不錯,小夥子,敢不敢和我一起出去闖闖,去會會外地高手!”

棋攤老闆一旁笑嘻嘻地插言道:“還不快謝謝前輩?對了,知道你面前站的是誰嗎?”

我懵懂地搖搖頭,他們就一起笑起來。棋攤老闆說:“他就是咱們安慶大名鼎鼎棋師蘇小東,蘇老師呀!”後來我才知道,安慶名將蘇小東,因棋藝高超而稱霸一方,人稱“西霸天”。

此時,我想到的不是他的聲名,

「象棋故事」倪敏:我的象棋江湖

也不是與之戰平的得意,而是想到了三年前的慘敗、因高考而擱淺的宿願和憑一手棋藝,闖蕩江湖的理想。去!為什麼不去?去看看大千世界,去學學一招制勝,去會會天下英雄!

翌日,我們自安慶出發,沿途經過黃梅、九江、黃岡、黃石,砍瓜切菜,一路殺到了大都市武漢。

90年代武漢下棋的人特別多,第一個應戰的是一個外號叫“燕子”的棋手,我輕鬆的4比0,當地一片譁然,一度竟無人應戰。原來燕子是那個區最厲害的棋手,我首戰即破了寨門,擒了魁首,至山頭人馬四散,避之還不及,哪還有膽再來挑戰?於是我枯坐苦等半日,除了偶有幾隻嘰嘰喳喳的鳥兒在門前覓食,終不見一人。

英雄落寞,起身打理行裝,突然有人聲由遠及近,驚鳥兒飛散,一個熟悉的身影閃現在眼前。定睛細看,來人竟是三年前棋訪安慶,戰我4比0的那個“江湖彩霸”。此人名叫劉宗澤,因與之二度結緣,後來自然成為了朋友,當然這是後話。幾乎是與此同時,他也認出了我。驚訝於造化弄人,我們相視而笑,但笑的內容卻大有不同。他得意居多,我敵意大半,甚至可稱為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事先定好的4盤,最終我以2勝1和1負的戰績勝出,也了卻了少不更事時,一樁稚嫩心願。

與蘇小東的這次行走江湖,成為我象棋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標誌著我心智與棋藝共同成長,並逐漸走向成熟,我的象棋人生也由此揭開了序幕,開始了精彩的演出:

從2000年出道到2011年退役,一共取得省級以上比賽冠軍10次,亞軍14次,被稱為十省棋王。其中在2008年、2009年、2010年曾經三度在全國性公開賽上力壓當時業餘第一人姚宏新奪冠。

2008年江蘇省金箔杯比賽前八名:倪敏、姚宏新、徐超、項陽紅、程鳴、廖二平、朱曉虎、李濟拯。

2009年全國煤礦烏金盃前十六名:倪敏、姚宏新、夏金凱、劉曉寧、廖二平、謝金傑、郝繼超、馬維維、黃華、劉明軍、孟辰、劉強、王富平、蔣鳳山、竇超、王明虎。

2010年松英杯全國公開賽前十二名:倪敏、姚宏新、謝今傑、章磊、季彥鑫、言贊昭、劉宗澤、田長興、劉磊、餘小舟、馬維維、徐向海。

「象棋故事」倪敏:我的象棋江湖

因為成績突出,我開始連續代表安徽參加全國個人賽和全國團體賽。後來被湖南教父文竹看中,開始代表湖南參加全國賽,取得全國團體賽亞軍的好成績,成功取得象甲資格。

個人棋藝達到巔峰後,我算是激流勇退,回到安慶,創辦了倪敏少兒棋院,至今培養出多名安徽省冠軍,安徽省象棋大師一名,12名一級棋士。

最喜歡的象棋人物是有內涵、有修養的許銀川。象棋之餘,愛好有二:看書和炒股。讀書偏重文學史籍,篤信開卷有益,只要有空,哪怕是小學課本,讀來一樣津津有味。炒股不只是為賺錢,而為綜觀大勢,不爭一時之短長,該出手時才出手,博得與象棋異曲同工的快感。最崇拜彼得林奇,在我心裡,他不光是股神,亦是棋聖,雖然很可能他並不下棋。

最喜歡小虎隊的歌,當音樂響起,三個男孩子或者張揚,或者簡單的聲音淙淙傳來,想起自己的青蔥歲月,有時候會感動莫名,以至淚流滿面。

我認為,一個人的事業其實很簡單,孝敬父母、愛護妻子、撫養孩子,通過自己創業給自己愛的人最好的生活,我想這是每個人一生的事業!什麼是興趣?我想應該是可以帶給自己一生快樂的事物。因為事業而放棄了興趣,生活可能很乏味,而因為興趣而放棄了事業,可能就是玩物喪志了。所以一定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

有時候突然覺得,最重要的不是象棋本身,反而是因象棋而帶來的其他,構成了我的象棋江湖中最重要的部分:從小支持我的父母,無處不在的棋友,棋局中殘酷拼殺,生活中卻惺惺相惜的師長和同仁……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部分,象棋才吸食了人間煙火,讓人雖在江湖,卻如沐春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