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行加密數字貨幣,是福是禍?

19日早間,新西蘭央行(The Reserve Bank of New Zeal 以下簡稱RBNZ)在其官網發佈了一篇名為《發行中央數字貨幣的利與弊》的文章,文章從流通、支付、貨幣政策、金融穩定等方面探討了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利與弊。

國家發行加密數字貨幣,是福是禍?

在這一個紙幣、央行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三者並行的體系當中,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能與傳統貨幣實現直接兌換,由此解決了數字貨幣最大的“信用背書”的難題。另外,該行也總結道帶利息的央行數字貨幣可以作為實行貨幣政策的工具,進行經濟調節等優點。

總覽全文,不難發現,國家發行數字貨幣與當初提出的加密貨幣在國家監管下運行的構想,結果大體是相同的——國家進場監管數字貨幣,市場得到規範管理;國家金融體系得到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技術支持,加快原有體系技術轉型升級。

但是,這兩種發展體系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幣值不穩定使得比特幣、以太坊等現有的主流加密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呈現變動幅度大、頻率高等特點,根據一些數據網站的數據顯示,比特幣的價格從5月份8000美元跌落到6500美元左右,最近又短期反彈到7000美元到7200美元的價格區間,且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持續低迷。

國家發行加密數字貨幣,是福是禍?

如果央行要發行數字貨幣,維持加密貨幣與紙幣之間匯率的穩定是央行必然採取的動作,這也有利於維持市場的穩定。另外,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匿名性、分佈式記賬的特質在提高交易安全性、透明度的同時,也給後續的追蹤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技術上的一些漏洞與不足也在考驗加密貨幣+區塊鏈系統能否成為大規模商用的體系。例如,多方數據顯示,區塊鏈技術的負載能力尚未達到能夠承載大規模現實交易的要求。日經新聞13日也報道了一篇由於技術困難,平臺無法凍結違規賬戶,為用戶追回損失。因此,從現實層面講,發行國家數字貨幣之事,還任重而道遠。

除此之外,國家發行數字貨幣還有引發一系列新的問題。各國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大多基於[央行-商業銀行]的二元體制。國家發行數字貨幣之後,(在文章的構想下)現有的流通體系可能變成[央行-商業銀行]、[央行-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平臺]兩種體系並行的狀況。而由於數字貨幣具有流通快、費用低等優勢,加之獲得了央行的信用背書,國家數字貨幣體系一定會對傳統銀行業造成衝擊,特別是對銀行跨境匯款業務會造成極大的衝擊。

然而,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是否會衝擊銀行業仍存在不確定性。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分走了傳統銀行業的存貸款業務,這一趨勢對銀行造成衝擊的同時,也倒逼銀行業採取措施轉型,帶動了行業的良性發展。因此,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是福是禍,目前尚不好下定論。

但是,上文提到的監管難題、技術問題以及長期對於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是否應該接受國家等中心化機構監管的爭論,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