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绵竹县城方圆不盈两公里,人口不足三万,竟有大小茶园上百家

昔时绵竹县城方圆不盈两公里,人口不足三万,竟有大小茶园上百家

绵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富饶,商贸繁荣,素有“芳名小成都,宜诗宜画宜商贾”之说。因此茶园也特别兴旺发达。

小小县城方圆不盈两公里,人口不足三万,竟有大小茶园上百家,分布在县邑大街小巷。单就一条不长的南街,就有上百个座位的大茶园十多家,而且名字起得特别吉兆、祥和有趣。什么奎鸿茶园、万安茶园、南勋阁茶园;什么紫禾、梅轩、各说阁、一洞天……茶园的名称往往都用鎏金大匾镌刻挂在铺面门额上方,书法精湛,诱你驻脚观看,望而思饮。

昔时绵竹县城方圆不盈两公里,人口不足三万,竟有大小茶园上百家

图注:茶馆

如果你是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或经商,或访友,或游历;无论你下榻小城何处,一觉醒来,正值鸡鸣卯时,虽然你还睡意未消,却又思家心切,难以入眠,辗转反侧之际,你便会隐隐约约地听见在不远的地方有堂倌(茶师傅)的吆喝声,碗盏的碰击声,叫卖的嘈杂声,我敢保证你下榻不远的地方就是一家茶园。

隆冬季节,天还未亮,小城被夜幕笼罩,大雾把街道捂得严严实实,寒气把人们恋在热被窝里不想动弹,家家关门闭户,大街小巷一片沉寂。倘若你是一名茶客或商贾,早早地来到迷迷朦朦的街上,无需你下细寻找,走不了多远,你就会发现靠边一顺铺面豁然开敞,里面晃悠悠地油灯闪烁,热昂昂的雾气蒸腾,你可以放心地迈步进去,百分之百那是一座大茶园。

昔时绵竹县城方圆不盈两公里,人口不足三万,竟有大小茶园上百家

图注:茶馆

你迈进去的可能是一座商贾早市茶园,那热闹劲儿不摆了。茶园里厅堂宽敞,茶座密集,茶客兴旺,你来我去,你起我坐,你喊我应,人声鼎沸。客人们高声吼道:“倒八碗春茶来!”茶堂倌便高声吆喝应着:“八仙品茗,春茶八碗,来啰!”穿行茶坐之间。老板们相互絮絮叨叨,袖手讨价还价,一旦成交,互致祝贺,收款时把银元和铜板敲得叮当直响。卖纸烟、瓜籽、南瓜米的,卖油糕、烧饼的,卖热鸡蛋的小贩们不停地高声叫卖川流不息,供你早点时品尝。

如果你有点闷,还可以叫袋水烟来抽抽。装烟师傅身背布袋,袋里装着烟丝,手持金亮的青铜水烟袋,把亮晶晶的烟嘴管接得老长老长的,隔着人群或桌椅将烟嘴伸向你嘴里,他这边装上烟丝,点燃火;你那里咕噜噜地长长吸上一口,憋着气、眯上眼儿、稍停呼吸片刻,再张开嘴,吐出烟云,那情景啊,真是别有风味。此时,偶尔走进来的是位社会名流,穿着皮袍,头戴翻皮帽,嘴里翘根长长的玉石嘴烟杆,烟杆上挂支精绣的荷包,大大咧咧地走进茶园,一时四座鹤起,“茶钱我给了!”的叫声此起彼伏,茶堂倌赶忙安排座位坐下,名流向四周抱拳致谢,把偌大一个茶园烘托得喧嚣热腾,不知不觉把你融入这轰轰烈烈的气氛之中。

昔时绵竹县城方圆不盈两公里,人口不足三万,竟有大小茶园上百家

图注:茶馆

你想休闲吗?可以去那些背街或公园里的小茶园。园内八九张竹制茶桌,周围摆上木制躺椅,老板坐在高高的柜台上往茶碗里分茶叶,茶堂倌坐在椅子上打盹,开水在炉上壶里沸腾,蒸气把壶盖冲得吱吱地跳跃。你沏碗花茶,与几位五老七贤慢条斯理地谈天谈地、谈猫谈狗、话桑麻,只是别谈政治。不像现在,你可以纵谈国家大事。那时的政府不准老百姓关心国家大事,墙上还明明白白地写着“休谈国事”的禁令标语呢!要么你就干脆什么都不谈,品口香茶,闭上眼睛养神,听挂在梁上笼里鸟儿的悲歌。

有时也许突然撞进来一大群人,打破小茶馆的静寂,那是“讲理信”的(旧时民间调解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只见他们镶上几张茶桌,围成一个大圈,有威信的长者坐在上方首位当调解人,当事双方坐两旁,下位坐旁听者。双方各陈事实和理由,大家心平气和地评论,最后由调解者调停,输理的自付茶钱,双方拱手言和,一桩民事争端就此迎茶而解,息讼罢争。

昔时绵竹县城方圆不盈两公里,人口不足三万,竟有大小茶园上百家

图注:茶馆

夏日,假若你为生计奔波在邑里途中,你会突然发现在幺店边、小河旁、大树下,摆上一张原木小桌,桌上放一支用油棕包裹保暖的大锡茶壶,再放几只土碗。桌旁撑几把木制蔑编的软卧马架躺椅。你往上面一坐,自倒一大碗不冷不烫,清香扑鼻的老茶,牛饮而下,你便渴意顿消。再向店主要一碟五香豆腐干,打二两烧酒,慢慢品尝下肚,使你昏昏然;再把衣襟敞开,仰卧椅上,头枕树干,闭着眼儿,让轻风在你体肤上盈盈地抚摸,让蜜蜂在你耳边任意嘶闹,让蝴蝶在你头上轻舞,让小虫子在你面部痒舒舒地碰撞,定会使你忘却人生苦旅,进入无忧境界,不失为人生又一番美好享受呢! (肖望曦/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