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最邪性的门,又称“阴门”“鬼门”

故宫最邪性的门,又称“阴门”“鬼门”

东华门,是故宫的东大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

故宫最邪性的门,又称“阴门”“鬼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故宫最邪性的门,又称“阴门”“鬼门”

据说,清朝皇帝死后梓宫由东华门出入,因送殡迎灵都由东华门出进,所以东华门俗称“鬼门”。与故宫的其它三门不同的是,东华门靠近太子宫,所以是专供太子出入故宫的,太子并非天子,所以东华门上不能有九九八十一颗门钉,只能设有八九七十二颗门钉。

故宫最邪性的门,又称“阴门”“鬼门”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举凡服饰、车轿、府第等方方面面皆有定规。在清朝,等级尊卑制度非常严格,院墙的高低、房屋的规格,甚至门钉的数目,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故宫最邪性的门,又称“阴门”“鬼门”

比如按清代典制,规定皇家宫苑的宫门“朱扉金钉,纵横各九”,因九为阳数,又是数字之极,九九八十一颗门钉最能体现帝王的尊贵,亲王府第的门钉即减为“纵九横七”,亲王以下递减。东华门是供太子出入所用,纵横各九显然不合适,纵九横七又不太够,所以就设置为纵九横八。

当年,崇祯皇帝逃出紫禁城,就是从东华门出逃的。想想,也许是崇祯皇帝慌不择路,误打误撞来到东华门,也有可能是担心其他大门已经被围攻,反正崇祯帝由此出逃,最终选择在景山上吊自尽。有一种说法,东华门的门钉之所以比其他三个门的门钉少一行,也是清朝皇帝责备崇祯皇帝弃紫禁城而逃的一种方式。

故宫最邪性的门,又称“阴门”“鬼门”

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家成员死了以后灵柩、卤簿皆出东华门,所以该门主丧,属阴,门钉就不能是阳数,故去掉一排。

另外,关于东华门的门钉还有很多说法,这区区一排门钉竟成了难解之谜。再加上传得神乎其神的东华门城门上灵异的弹琴女子,让这座“阴门”“鬼门”透着那么一股子邪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