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臨床治癒工程項目深圳啟動 培養基層肝炎醫生

2018年7月22日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設立的“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 召開深圳啟動培訓會。

乙肝臨床治癒工程項目深圳啟動 培養基層肝炎醫生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希忠、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辦公室主任王江、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志良教授、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宇明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何清教授以及深圳市項目示範基地醫院和分中心醫院代表等參加會議。

該項目旨在提高各級醫生乙肝診療水平,提升患者對乙肝治療的認知,積極探索、優化、完善臨床治癒路徑,造福更多慢乙肝患者,實現臨床治癒夢想。項目在深圳市建立1家示範基地,4家分中心醫院,重點培養40名基層肝炎醫生,計劃入組1300名患者。同時,建立深圳市慢乙肝患者臨床治癒數據庫,開展慢乙肝臨床治癒科學研究,實現部分患者臨床治癒,並積極探索、優化、完善慢乙肝臨床治癒路徑。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批為深圳市項目示範基地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中醫院、深圳南山區人民醫院、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獲批為深圳市首批項目分中心醫院。

乙肝臨床治癒工程項目深圳啟動 培養基層肝炎醫生

乙肝臨床治癒工程項目深圳啟動 培養基層肝炎醫生

一直以來,對付乙肝病毒的手段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而針對乙肝抗病毒治療的終點,也與時俱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目標。我們經常提到的治療終點有以下三個。

基本治療終點:抗病毒治療後病毒持續陰性,肝功能維持正常。在目前強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下,該目標已經算是探囊取物之事。但是需要長期用藥,停藥後復發比例高。

滿意治療終點:經過抗乙肝病毒治療後,e抗原陽性患者能獲得血清學轉換(e抗原轉陰,同時出現e抗體陽性),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三陽”轉“小三陽”。獲得該狀態的患者,病情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是停藥後還是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會出現病毒反彈、病情復發。

理想治療終點:就是經過治療後表面抗原轉陰,甚至表面抗體陽性,血清乙肝病毒檢測陰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臨床治癒”!這是目前公認的最理想且最靠譜的目標。

達到臨床治癒的患者,可顯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同時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中國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指出,部分條件適合的患者可追求臨床治癒。

現階段慢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即長效干擾素(免疫刺激治療),和核苷(酸)類似物(直接病毒抑制)。由於乙肝病毒感染使得患者免疫功能紊亂,提高患者機體抗病毒的免疫功能尤為重要。正是由於干擾素具有調節免疫和直接抗病毒的雙重作用機制,所以使用核苷(酸)類似物降低病毒載量後聯合或序貫長效干擾素治療有助於慢性乙肝的免疫控制,實現臨床治癒。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何清教授強調,合理優化抗病毒藥物治療方案為慢乙肝的臨床治癒提供了方向,但臨床治癒不等於完全清除病毒。當人體免疫功能顯著下降時,這些病毒可能會再次活躍複製,所以,即使臨床治癒的乙肝患者,仍然需要定期監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