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講中“化險為夷”的小技巧!

試講中“化險為夷”的小技巧!

相信有很多考生在面試試講過程可能回出現以下語言表達的錯誤。這些錯誤如果沒有被自己發現,那麼必然會成為失分項,但自己瞬間發現之後就會懊惱自己當時是怎麼想的。於是就會絞盡腦汁想補救辦法。當然如果能有些技巧對原本的失分項進行補救,那麼就會化險為夷成為得分點。這裡給大家舉一些試講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語言錯誤,並告知相應的補救技巧。

案例一

理科計算結果錯誤

比如像數學這樣的理科 ,由於自己緊張算錯了或者沒有算出來。在這個時候建議大家在這個時候可以用糾錯環節進行補救。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把錯誤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並且設置一個問答請同學們來說結果。但是這裡面可以用“請大家觀察樣寫對嗎”或者“還有其他的算法嗎”這樣糾錯環節的常用語來過渡一下,因為這樣的設置日常授課過程當中老師已經講授過,所以我們不用太多思考就能夠自然說出來,藉此機會給自已一些緩衝時間想出正確答案。同時這樣設計還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發現問題的能力。瞬間就能巧妙化解這個尷尬轉為高分亮點。

案例二

語文生字詞

語文生字詞讀音錯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意識到了剛才的讀音出現錯誤其實比較尷尬。如果你意識到了錯誤,切忌不要做鬼臉或者說對不起,這裡面兩種補救措施:其一是再帶著大家用正確的讀音讀一遍,不用說多餘的話語進行解釋。一般考官不會過多進行追究,如果扣分也只是扣除小分。其二是設置錯解,“哦這位同學這麼讀,那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對,這個音應該這樣讀。”進行過渡,但是靈光性明顯沒有上一個案例具有說服性。畢竟讀音是語文老師的基本素質,所有我們只能講錯誤化解到最小程度。

案例三

英語歌曲忘詞

英語課堂導入中唱歌是一個比較亮點的環節,但是忘詞了也會相當尷尬。根據你唱歌的長短來衡量,如果已經唱了好幾句了,適當停止進行總結導入就可以,如果唱兩句就忘詞了,那麼可以這樣的方法進行補救:設置及時互動,把手伸出來示意同學來唱,然後自己“啦啦啦啦….”哼唱曲調就行,這樣的方式語態自然其實也不太容易漏出破綻的。其實導入部分更多的是看你能不能活躍課堂氣氛,能不能緊密聯繫課程內容,如果在後面對於疑問導入設置比較靈活,那麼這樣還可以算一個比較亮點的的環節。

以上的情況,如果各位在試講過程中出現,也可以嘗試著進行練習,以便運用的更熟練自然些。這樣也可以讓考官認為有能力去駕馭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