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案|貴州教師面試真題分享

每日一案|貴州教師面試真題分享

每日一案|貴州教師面試真題分享

每日一案|貴州教師面試真題分享

每日一案|貴州教師面試真題分享

每日一案|貴州教師面試真題分享

小學數學《平均數》

【示範教案】

課時: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數,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計算平均數。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計中的意義。

三、教學用具

統計表

四、教學法

講授法、統計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以後,要想比較藍鑫小組和長敏小組哪個小組的成績好一些,怎麼比較呢?

生:1.比較總分,看看哪個小組的總分高;這樣不公平,我們小組三個人,他們小組四個人。

2.應該比較平均成績。

師:對,應該比較他們兩個小組的平均成績。在我們數學的統計中,平均成績也有一個名字,它叫做平均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均數。

(二)新授

每年的四月七日是世界衛生日,環境衛生對我們的身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學校的環保小隊利用週末的時間去收集了很多的廢舊塑料瓶。(出示課件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課件出示自學小貼士,學生獨立完成:

(1)想辦法找出這幾位同學收集的廢舊飲料瓶的平均數,你有幾種方法來解決。

(2)這個平均數表示什麼?它是不是實際每個人收集廢舊飲料瓶的數量?

(3)平均數與這組數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獨立完成後組內做好分工,在組內交流,看誰說得好,看誰聽得認真!

1、小組交流

生:(1)可以通過畫圖表來解決,每個人先都畫出11個,然後將剩下的8個平均分下

去,每人就是13個了;(2)把他們每個瓶子用一個圓圈表示,再進行移動,使每個人的瓶子一樣多為止,這樣把小紅的一個移給小蘭,小明移兩個給小亮,這樣每個人就一樣多了;(3)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

2、展示點撥

第一問:(1)移動瓶子;(2)把所有加起來平均分成4份;

第二問:平均數就是把收集瓶子的總數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得到的數量。它不是實

際每個人收集廢舊飲料瓶的數量;(二年級學習的平均分的知識)

第三問:平均數與這組數據相比,它不等於少先隊幹部收集廢舊瓶的實際數量,(它比

最大的數字要小,比最小的數字要大,居於這兩個數中間)。

講解:想一想:為什麼要把小紅的瓶子移給小蘭?(小紅的多,小蘭的少)這樣把多的

移補給少的,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我們叫這種方法為“移多補少法”(板書“移多補少法”)。我們還有一種方法,(14+12+11+15)÷4=52÷4=13(個),就是先求出這四個人收集的瓶子的總數量52(板書總數量),然後在除以總份數4人(板書總份數),13表示什麼意思?他們每個人收集瓶子數量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那麼這個式子應該怎麼表示呢?(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三)鞏固

蒐集班上同學的身高,求出平均身高,看一看你的身高處於什麼位置?

(四)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本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可以求得平均數;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特徵:它比一組數據中大於最小的數,小於最大的數,它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五)作業

課後習題3題、蒐集生活中平均數的運用例子。

六、板書設計

每日一案|貴州教師面試真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