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族激光黃祥虎:鋰電裝備智能整線交付成為必然趨勢

摘要:黃祥虎在論壇上表示, 未來兩年,鋰電池製造將向高品質、高效率、高穩定性發展,向信息化、無人化、可視化發展。在設備領域,鋰電裝備智能整線交付成為必然趨勢。

大族激光黃祥虎:鋰電裝備智能整線交付成為必然趨勢

ABEC 2018 | 第6屆鋰電“達沃斯”論壇現場

鋰電“達沃斯”-電池網11月21日訊(張倩 山東青島 圖文直播)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智造強國”,智能製造將在五個領域長足發展:汽車、製藥、3C、鋰電和光伏。

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黃祥虎透露:“日韓一流鋰電企業自動化比例在70%以上,國內一線企業約50%,二線企業僅20%,較低的自動化程度,導致中國動力電池在一致性上有較大差距,同時生產效率的低下甚至導致了成本優勢的喪失。”

11月21—23日,一年一度的全球電池行業盛會——第6屆中國(青島)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8,鋰電“達沃斯”)在中國·青島西海岸新區·星光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大族激光黃祥虎:鋰電裝備智能整線交付成為必然趨勢

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黃祥虎

21日上午,黃祥虎在ABEC 2018論壇上做了題為《大族激光是如何走出一條鋰電整線交付道路的?》的主題演講,分享了我國新能源智造轉型背景、我國動力電池行業智造現狀、鋰電池製造發展趨勢以及大族激光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優秀經驗等,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我國動力電池行業智造現狀

據黃祥虎介紹,我國動力電池行業智造水平不高,主要是因為:國內鋰電裝備多為分段採購,設備兼容性和多樣性,工業軟件之間集成度低,加劇了智造難度;國內鋰電池尺寸不統一,約150多種規格電芯,限制了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發展速度;鋰電池產品生產和測試數據採集量大,每個工序不同管控需求,屬於混合模式製造。

中國與日韓在鋰電智造上有系統性差距

在鋰電智造方面,黃祥虎認為,國內外的差距較大。國內企業沒有長遠規劃,往往各自為戰;智能製造專項申報搞強強聯合,目的是拿專項資金;自主核心技術少,受制於人;缺乏培養智能製造的供應鏈體系的思維;中國智能製造企業喜歡跟政策走,自覺性不高。

而日韓企業,專注自主核心技術創新開發;技術研發不以拿政府專項資金為目的;具有打造智能製造的供應鏈體系思維,共同發展;智能製造生態體系比較完善,掌握絕大多數核心技術;緊跟時代和市場走,自覺性高。

鋰電裝備智能整線交付成為必然趨勢

大族激光是世界主要激光加工設備生產廠商之一,從2000年開始進入電池市場領域。近年來,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興起,動力電池產業進入飛速發展期,對鋰電池智能化裝備生產線的需求日趨旺盛。大族激光新能源裝備事業部專門服務於新能源鋰電行業,為客戶提供專業定製自動化設備系統,廣泛應用在模組、PACK、軟包、電芯等整線系統。

黃祥虎在論壇上表示, 未來兩年,鋰電池製造將向高品質、高效率、高穩定性發展,向信息化、無人化、可視化發展。在設備領域,鋰電裝備智能整線交付成為必然趨勢:整線交付模式,可減少繁瑣的商務溝通、技術對接,降低運營成本;可有效提升產品線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水平;大幅度縮短設備設計、生產、交付週期,實行統一售後服務。

(以上內容根據論壇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