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

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因為英國不僅發生了王權的復辟,還有議會的迴歸。蒙克首先邀請在”普萊德清洗“中失去議席的議員重返議會。其中長老議員已經演變為保王分子,渴盼政局穩。議會宣佈廢除1648年議會清洗後製定的一切法規,任命蒙克為全軍總司令。1660年4月的議會不是國王召開的,被稱為”協商議會“,保留了8個月。蒙克立即同正在流亡的查理二世談判。

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

4月14日發表了《佈列達宣言》,表示新君一旦即位,除“弒君者”外一概免罪,並應允信教自由,補發軍隊欠餉和尊重現有產權關係。25日,新議會召開,它通過決議,要求國王陛下儘快接受國王稱號。5月25日,查理二世在多弗爾登陸,不列顛島上重見王旗。協商議會敦促查理二世逮捕了一些“弒君者”。但查理二世不願在報復的道路上走得太遠,總共判11人以死刑。克倫威爾、愛爾頓和佈雷德肖等人的屍體從安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棺材裡拉出來,在絞架上示眾一日,再絞首毀屍。

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

數萬名士兵被遣散。1661年5月,英國曆史上為期最長的一屆議會開幕。其成員多為信奉國教的保王分子,故被稱之為“騎士議會”。協商議會召開不久,一些信奉國教的貴族和闊別議會多年的主教們回到上院。議員成分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國家政策和制度,1661-1665年間,騎士議會連續向政府提出恢復國教的法令,實行宗教迫害。這些法令被人們借用當時政府中首席大臣克雷倫登的名字,統稱為“克雷倫登法典”,其中有1661年的“市鎮機關法令”,要求市鎮供職人員宣誓服從現任政府,按國教儀式做禮拜。

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

1662年的“劃一法”,要求所有不信國教者服從聖公會教義。以後又禁止舉行國教以外的公共祈禱會。1664年的《非法宗教集會法》,要求神職人員一律承認國教教義,宣誓服從國王和國教會。約有1760名僧侶拒絕宣誓,被剝奪了聖職和俸祿。1667年公佈的《五哩法案》禁止所有不宣誓的教士進入自己過去的教區,並不得在有市政府的城市及其周圍的五英里之內活動,違者罰款40鎊,或收監羈押。對不信國教的世俗百姓,也橫加逮捕和罰款。

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

“克拉倫登法典”的實施,似乎有助於加強王權和國教,可長遠看來它不利於查理二世。它刺激了敵對勢力的宗教感情和派別情緒,導致了政黨的產生。1672年,查理還頒佈《信教自由宣言》,允許非國教徒獲得信仰自由但引起資產階級新貴的恐懼,因為這意味著天主教在英國的恢復。但是,復辟並非就是全面倒退,查理二世惟恐國內局勢不穩,承認現有議會的合法性。他不敢公開漠視安立甘教的國教地位,不再恢復革命時代被消滅的封建稅務衙門,認可議會關於完全取消國王與封建主之間附庸關係的決議,承認議會在財政和賦稅政策方面的優先決定權。

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

在地產問題上,國王和保王派大地主都面對困境。他們的大部分土地是在革命時期為償付罰款由本人賣出的,法律上屬於自願買賣行為不得索回王室和教會的土地雖屬強制性沒收,後經拍賣轉讓,要恢復就會牽涉到極為複雜的產權問題。而且這些土地大部分落入長老派資產階級手中,他們現在也在保王黨陣營。面對複雜現實,國王主教和保王派貴族只好同意議會的妥協性解決辦法。在對外政策上,復辟政府也注意推行符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政策。

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

60年代初的一系列法律不僅重申了“航海條例”的規定,還禁止將急需工業原料輸往外國和禁止外國工業品輸入英國。為打擊海上貿易的競爭者,英國在1664—1667年與荷蘭進行了第二次軍事較量。議會及時撥了250萬英鎊,建造了一百多艘戰艦,配備了新式大炮。6月,英國艦隊(150艘艦艇和5000門大炮)在洛斯托夫的海面上與當時世界上另一強大的荷蘭艦隊遭遇。經過激戰,英國艦隊的兇猛火力壓住了對手。後者敗陣撤退,保留了繼續作戰的能力。

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並非意味著歷史車輪的完全倒轉

最後,荷蘭得到了法王路易十四的襄助,其艦隊配置了重型火炮,於1666年6月在北福爾蘭附近與英國艦隊激戰4天,扭轉局勢。英國戰艦退回泰晤士河,經過整頓後。8月重新出戰,打退荷蘭艦隊。英國雖然在海戰中重新奪回了面子,可在財政上難以為繼。另外,自1664年末起,英國還承受著自1348年黑死病以來最嚴重的瘟疫。它滋生於骯髒汙穢的貧民區,高潮階段僅倫敦每天就躺下上千具屍體。全市40多萬人中,7.5萬人亡故。國王和宮廷逃離倫敦,由蒙克駐守首都。瘟疫從倫敦蔓延到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