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历史悠久,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5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

广饶县历史悠久,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5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当时在古济水以南的县境西南部和淄博市临淄区北部地带,有一个大汶口文化部落,是目前已知山东内陆最靠北的大汶口文化部落,部落中心就位于广饶县城南郊的傅家遗址之上。其面积37万平方米,是已知为数不多的规模宏大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之一。在约700平方米的小范围内就曾发现了500余座墓葬,分布密集,墓大多互相叠压,说明该聚落有可观的人口。有学者依据大汶口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特别是那些宏大中心聚落的发展进程,认为傅家部落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之交或稍晚,已经转化为国家。傅家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和胶莱平原西部弥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基本一致,而同其他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存在差别,因而构成大汶口文化鲁北地方类型,称为傅家类型。该类型可能属于史前东夷族团的爽鸠氏一支。它介于半岛和泰沂山北侧西部地区之间,含有两地大汶口文化的因素,对研究大汶口文化、先齐文化、环渤海考古、东夷文明起源、山东古史及鲁北海岸线的变迁等一系列重要课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傅家遗址作为目前该类型的一个典型中心聚落,受到考古界的关注。

广饶县历史悠久,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5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

傅家大汶口文化古国,发展成临淄、广饶、博兴交汇地区的龙山文化古国。在已经发现的30余处居住遗址中,广饶境内就占12处,北面越过了小清河。

龙山文化发展为岳石文化,在田旺龙山文化古国范围内已发现不少岳石文化遗址,广饶境内已发现4处。鲁中北地区的岳石文化约处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商代前期,商代后期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大致属于商代山东第二阶段的地方文化。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这阶段博兴、临淄、广饶地区有个强盛的方国蒲姑国。郦道元《水经?济水注》说:“济水又迳蒲姑城北……蒲姑故城,在临淄县西北五十里,近济水。”今博兴县城以东的寨郝镇有蒲姑故城址,在今小清河北侧,东距广饶10公里左右,证明当时广饶属于蒲姑疆域。

周成王灭蒲姑,地封姜太公之子吕伋,是为齐国。广饶成为齐国开发渔盐之利,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地区,为东周齐国发展成“泱泱大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广饶的历史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春秋晚期,兵圣孙武的祖父孙书就食采于乐安(约在今广饶县花官乡草桥村一带),说明广饶是兵圣的故乡,是我国先秦兵学的一个重要产生地。

秦始皇统一全国,实施郡县制,分山东之国凡七,泰山之北为齐郡,广饶属齐郡。西汉时,今县境为齐、千乘两郡属地。据《汉书?地理志》载:齐郡领县十二,千乘郡领县十五。县境在齐郡者有广饶、钜定及利县的东部,在千乘郡者有琅槐及千乘的东部。因此,西汉时,今广饶县境为两郡五县之属地,即南部广饶县、西部利县、中部钜定县属齐郡,东北部琅槐县、西北部千乘县属千乘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置广饶县,此广饶县名之始。王莽时,县境属建信郡。

东汉时,广饶、钜定、琅槐三县俱废,将其地分为利、益、博昌三县,属乐安国。三国时,县境属青州齐郡,归魏国所辖。西晋为利县和广饶县地,分属乐安国和齐国。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 ,青州没于汉刘聪,东晋时,后赵石勒、燕慕容广鬼、后燕慕容垂相继占据;至南朝宋,刘裕曾于此置乐安郡,不久即入于北魏,仍为乐安郡,属青州。至隋,罢郡为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 ,移千乘于广饶,县名改为千乘。另据清光绪《山东通志》载,南北朝时,南朝刘宋即徙千乘于钜定故城。千乘之名始于战国,因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而得名。

唐代初置乘州,辖千乘县。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废乘州,县境属青州都督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青州为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 ,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道改为军,青州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五代时,梁、唐、晋、汉、周共53年,县境一直隶属于平卢军。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罢军使,复称州,平卢军仍改称青州,县境仍属青州。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占据青州后,县境被伪齐刘豫统治8年。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为乐安,属益都府。元代因之,明代改益都府为青州府,乐安仍为属县。清代因之。

中华民国初期,厘定官制,首废府,另设道尹为承转机关。民国2年(1913年) ,置胶东道,乐安县为属。民国3年 (1914年) 1月30日,政府改定全国重复县名,依照“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新名从旧,仍还故称”的原则,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在《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中,乐安县存废理由是:江西省乐安县相沿较久,拟存;山东省乐安县,金时因千乘改名,迄今仍之。查该县旧为汉广饶县, 至隋时始省去, 拟即定名广饶县。由是复名广饶县, 隶属胶东道。民国14年(1925年)改属淄青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尹后,直属山东省。

广饶县历史悠久,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5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

抗日战争时期,广饶县有下列政权:1、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行政办事处:民国28年(1939年)10月成立, 隶属清河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年)4月撤销,民国31年(1942年)2月重建,隶属清东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1年(1942年)8月,改称四边县政府,隶属未变;民国33年(1944年)2月,隶属渤海行政区主任公署五专署。2、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29年(1940年) 4月建立,隶属清河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2月, 改属清东分区办事处。民国30年 (1941年) 6月,改属清东专署。民国31年(1942年)2月,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撤销。3、广北县行政公署:民国30年(1941年) 1月建立,隶属清中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2年(1943年)2月,改称广北县政府,隶属清中办事处。民国33年(1944年)2月,隶属渤海区五专署。4、国民党县政府:民国26年(1937年)12月,国民党政府县长周义章敛库存现款潜逃,一时政权无主 。民国27年(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8年(1939年) 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广饶城,国民党政府县长李寰秋及随员出逃。5、日伪政权。民国28年(1939年) 2月,侵占广饶城的日军组织伪广饶县政府,隶属日伪山东省公署青州道尹公署。

解放战争时期,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民国35年、36年(1946年、1947年),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曾两次进占,均立足未稳。新中国成立后, 广饶县属渤海区清河专员公署。1950年5月,广饶县隶属惠民专区。 1958年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广饶县归属。1961年1月,惠民专区分立,广饶县仍归属惠民专区。 1983年8月30日,广饶县划归东营市管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