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最大危機!這個行業進入冰河期?

11月8日,中國乘聯會發布重要數據,10月份,廣義乘用車零售額190萬輛,同比減少13.2%。降幅較上個月擴大0.1個百分點,連續第五個月下滑,連續兩個月保持雙位數下滑。

這預示著,我們的汽車行業可能要經歷今年來的第一個寒冬。

房地產和汽車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行業。

2018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6.7%,很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標!說明我們宏觀經濟運行平穩。

我國的汽車行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軌跡長期以來保持正相關聯繫,而今年卻出現了反常曲線,特別是一季度之後,車市狀況急轉直下,不容樂觀。

20年最大危機!這個行業進入冰河期?

2018年前兩個月,我國乘用車市場還處於穩步增長狀況,從一季度最後一個月開始,到五月份,乘用車市場處於零增長狀況,從六月開始,就出現了顯著下滑態勢,並且連續四個月處於大幅負增長狀況,九月下滑13.1%,10月下滑13.2%。

不僅是零售,10月乘用車批發量也同比下跌12.7%。

根據數據推斷,2018年,我國乘用車市場可能會發生20年來首次負增長。

一直處於景氣週期的汽車行業為什麼會經歷20年來的第一個寒冬?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1、房價高企,吸收了大部分購買力。與房子相比,汽車也是大件消費,但卻不是必需品。沒有房子,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沒有房子,可能連老婆都娶不到,這就是社會現實。但汽車對大部分人來說,重要性是排在房子之後的。而很多人,買房都是找銀行貸款,並且聚集了六個錢包,買房之後,一部分人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在車市消費了。

2、油價高企,買得起用不起。汽車相對於房子來說,完全沒有保值增值的功能,相反,汽車是純消耗品。而近年以來,油價不斷上漲,汽車的消費成本與日俱增,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確實買得起,卻加不起油。

3、停車難,買車了也沒地方停。暫且不說去商場、公園、辦事處停車非常難,即使在小區,稍微買車遲一點可能都沒有車位了。很多地方的車位費已經遠遠高於汽車本身的價格,天價車位費常有媒體報道。

然而,這說的還是有小區房的消費者,或者說是租住在小區的人。還有一部分人,特別是年輕的上班族,他們沒買房子,可能有買車的能力,也有買車的慾望,但由於租住在城中村,根本就沒有地方停車,買車的念頭只能打消了,買車只能停在公司,下班就沒地方停了。

4、限號和限行。很多一線城市限牌制度的推行,也阻斷了很多買車人的初衷。譬如在深圳,搖號比中彩票還難。小汽車最高拍賣價曾經接近過10萬元,車牌比一些汽車本身的價格還要貴。

有人說,買新能源汽車啊!新能源汽車也有自己的弊端,充電難,續航里程短,很多人也是望而卻步。

汽車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這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消費,投資還是內需,其作用都不可替代。

20年最大危機!這個行業進入冰河期?

如今,汽車行業面臨著20年來的危機,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應該很快就會到來,譬如購置稅優惠政策,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等措施。

到底是杯水車薪還是雪中送炭,時間會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