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前幾日,南京一個33歲的年輕媽媽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突發腦梗。

原因是女兒太磨蹭,晚上10點多了還沒有寫完作業,導致這位媽媽情緒比較激動,訓斥女兒一番後,出現口角歪斜、握筆困難等症狀。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此新聞一出,立刻引起全網父母的強烈共鳴:

“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們家也是,每晚都想揍他!”

“養娃不如出家,阿彌陀佛。”

……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等等?

腦梗、心梗這種病,

不都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嗎?


01

腦梗是一種“老年病”?


很多人認為腦梗、心梗一類的病,只會發生在年紀大的人身上;青年人身強力壯,怎麼會得這種病呢?

此前,醫學界普遍認為,腦梗多發於40-70歲的中老年人,因為腦梗患者往往伴隨著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菸酗酒等,這些都是腦梗的誘發因素。

但隨著城市亞健康的蔓延,不少青壯年人提前出現了高血壓等健康問題,也就促使腦梗年輕化。這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任何年齡段都有爆炸的可能。

02

“梗”都是氣出來的!


都是年輕的媽or爸,都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為什麼有的沒事,有的就能氣到爆炸?這可能得說“梗”病的特性。

為啥要叫“腦梗”、“心梗”?

其實,腦梗的全稱是腦梗塞,學名叫腦卒中。梗塞、梗塞,就是堵了的意思;哪裡堵了?腦梗就是腦部血管發生了堵塞,心梗就是心血管發生了堵塞。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新聞中氣到腦梗的媽媽,也許平時就已經有了一些亞健康的積累,但要說起腦梗的發作,離不開她的“火冒三丈”。

生氣,是引發腦梗的重要原因。我們人體的血管內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種不好的物質:粥樣硬化斑塊。

這種東西就像餃子一樣,外面一層皮(薄膜),裡面的“餡”則是脂質、糖類聚合物、血栓等等。

當你因為某件事氣炸時,血壓會迅速飆升,血流的衝擊力會使一些斑塊破裂,裡面包裹的東西就都跑到了血液裡,造成一時堵塞。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大腦供血不足,某些神經區域失去正常補給就會“罷工”,然後就會出現一開始說的那種“嘴眼歪斜”了。

所以說,這些“梗”病,多半都是氣出來的啊!

03

為什麼我總愛生氣?


不想患腦梗住ICU就要少生氣,可那些“陪讀”父母該說了:“孩子不爭氣,我怎麼可能少生氣?!”

比如下面這幾家的孩子,分分鐘讓家長氣吐血: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投胎的渴望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將滿腔幽怨化為鏗鏘有力的字跡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媽媽正提刀趕來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非要把跳高的小姐姐

描繪成科幻“屎詩”大片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樹葉蓋臉、頂牛彈琴也就算了

大桶扣蛙是什麼操作

……居然有點餓了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你這麼寫,媽媽會更兇的。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屎從屁股掉下來……小小年紀就明白地心引力

有前途,有前途嘛!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從生物老師的角度來看,沒毛病!


你們不要以為孩子是故意磨蹭、故意不好好作業,人家真的很努力了啊!

“5+3等於多少?”

“6”

“……我再問一遍5+3等於多少?!”

“……是6啊”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小傢伙已經哭成淚人

破作業都想刁難我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5……減3……6……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笑死了,孩子這麼皮,怎麼可能不腦梗?



04

我們不是監工


家長“陪讀陪作業”生氣,多半還是因為著急:孩子寫得慢著急,孩子寫不對著急,恨不得拽過來自己寫。

再想想我們小時候,哪有人陪著寫作業?我們吭哧吭哧寫到9、10點鐘,父母在看電視;現在我們開始陪孩子寫作業,父母還在看電視。

這麼看來,以前的父母真是人生贏家,為什麼他們就比我們活得輕鬆呢?

一位網友說,小時候自己不想寫作業,媽媽是這樣說的:

“不想寫?反正作業是你自己的,第二天老師批評的是你,又不是我。大不了週末不出去玩了,這星期的零花錢也不給你了,等你什麼時候會自己寫作業了,什麼時候再出去玩。”

方式簡單粗暴,但是卻讓孩子明白一件事:學習是繞不過去的。

父母與孩子,並不是監工與工人的關係。有些家長喜歡在孩子做作業時指手畫腳:“這裡寫得歪了……這麼簡單的字都能寫錯啊……你瞧瞧你寫的對嗎? 不對,擦了重寫……”這種狀態下,不僅孩子會頻繁受到干擾,還會讓孩子的狀態越發緊張。

就像新聞中的媽媽,她看到的是最直觀的現象:孩子做作業拖拉,導致十點多了作業還沒有完成……孩子不能睡,自己不能睡,第二天還要早起……做不出來題就相當於落後於別人,考試又什麼都不會……

但這背後反映的本質,是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真正需要陪孩子的,是陪孩子養成習慣,而不是親力親為陪孩子每夜遊遍題海。

你會因為孩子做作業的問題

氣到“腦梗”嗎?

歡迎給我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