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話武安之武安三君之謎

谜话武安之武安三君之谜

谜话武安之武安三君之谜

從武安市中心出發,東北向行不到五公里,有一處湖光山色交相輝映、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的秀美園林——東山文化博藝園。我們徜徉其間,便會發現公園裡有以“武安三君”命名的廣場,更有以文化為主題的展館區“武安三君館”。那麼,武安三君是何許人也?與武安又有什麼關係呢?

武安君,古代封號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最早出自西周,歷朝歷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君”是卿大夫的一種爵號。

廈門白超謙先生以此為謎底,曾制謎刊於2015年《中華謎藝》45期上:

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列人封號名)武安君/白超謙

谜话武安之武安三君之谜

謎面出自唐朝駱賓王的名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謎底中“武”指“武則天”;“安”作疑問詞“哪裡”;“君”代“君王”。連起來解為“武則天安可稱帝?”謎面大攏意與之相扣合。《中國謎語庫》中有謎作者自擬謎面“軍旅出,寡人無憂也”,亦射此底。正面會意扣合之。

汕頭陳德生先生更是奇思妙想,在謎底上作文章:

播千載之英風,當六雄之敵(車名冠銷售地)武安、君威/陳德生

謎面是《敕修武安君白公廟記》中的句子“竊以武安君威靈振古,術略超時,播千載之英風,當六雄之敵。”意在宣贊武安君白起威風凜凜,一人可敵六國之雄師,千載英風浩然。謎底巧妙地頓讀作“武安君/威”而與之扣合,以“武安君”指實“白起”,一個“威”字乾淨簡潔,盡顯白起之雄風,獨得燈謎之妙趣。

上文中的“武安君白公”就是“武安三君”之一的白起。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於用兵,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秦封其為“武安君”為先。《史記正義》說他獲“武安”封號的原因是:“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谜话武安之武安三君之谜

揭陽謎家孫國光先生將“白起”和“武安君”連到一塊作為謎底,為其製作謎面“舌劍唇槍解主危”,猜“列人帶封號”。謎底頓讀為“白起武/安君”,其中“白”作古漢語“說”解;“主”指“君王”。

白起功封“武安君”,那麼在猜謎時,謎面中出現“武安君”,便會自然聯想到“白起”,謎底中多以“白”或“起”而代指。在諸多謎作中,以此扣合的作品屢見不鮮:

武安君自裁,顏淵出世間(成語)起死回生/駱巖

注:“回”代指顏回,又名顏淵。

乃陰使武安君為上將軍(稱謂二)白領、導師/陳浩

注:底頓讀為“白/領導/師”。

自古功成禍亦侵,武安冤向杜郵深(象棋用語)白得一卒/趙首成

注:謎面出自唐朝胡曾《詠史詩·杜郵》。 “卒”在此別解為“死亡”。

武安君持劍在手,嘆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五字常言)白白被冤枉/小鹿亂撞

注:謎面出自《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九回目《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謎底頓讀為“白/白/被冤枉”,第一個“白”為古漢語中“說”的意思,第二個“白”代指“白起”。

武安君“病篤”被賜死(四字安全用語)起重傷害/白超謙

注:“病篤”就是病重的意思。謎底頓讀為“起/重傷/害”,解作“白起重傷後被害死了”。

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梁羽生小說人物)白英傑/ 雲帆凌風

注:謎面出自《史記》卷七十一卷《甘羅列傳》中張唐語,盛讚白起英雄了得。大攏意扣合。

武安君又生一計(三字大型器械)起重機/王芳

注:謎底“重”別解讀作“chóng”,作“重複”意,“機”作“機謀”解。

因懼武安君,便獨自偷跑(中分字、離合字各一)心怕白、起己走/黃躍佳

注:“離合字”和“中分字”均是燈謎的一種出謎方式。謎底由兩個以上的“子字”和一個“母字”組成,“子字”湊在一起成為“母字”,“子字”和“母字”組合起來扣合謎面。兩者的不同是:“離合字”形式為“子子母”或“母子子”;而“中分字”則為“子母子”。此謎謎底頓讀為“心怕/白起/己/走”,其意自見。

甘羅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與?”曰:“知之。”(四字足球技術動作描述)頂起過人/風馬

注:謎面出自《戰國策》,意為:張唐自認不如白起。謎底頓讀“頂/起/過人”。“頂”網絡流行語,指支持,贊成。

“白”字和“起”字的意思都有很多,找來《詞典》查一下便會發現,“白”具有“顏色、明亮、清楚、純潔、空的、沒有成就的、沒有付出代價的、 陳述、喪事”等等15項含義; “起”具有“立、開始、發生、擬定、自”等等16項含義。謎材含義越廣,那麼謎人制作謎面時思路便會越寬泛,成謎也就越容易。再加上“白” 與“起”兩字字素也不太複雜,離合手法也較易扣合。制謎容易,謎作相應便會很多。在各地報刊、謎刊、網絡上搜集發現,以“白起”或與“白起”連綴為謎底的燈謎作品竟多達幾百則。然限於篇幅,不能一一詳解。只能從成謎的不同角度入手,挑選出十則,試析如下:

開始發言(列人)白起/李方正

注:“白”在此用“陳述”意,“起”用“開始”意。

顛狂柳絮隨風舞(春秋戰國人名)白起/佚名

注:謎面出自唐朝杜甫的《絕句漫興九首》。“白”在此用“顏色”意,“起”用飛“起來”意。

夢已經醒來,天亮就出發(三秦人物)白起/劉維仁

注:謎面出自陳明演唱的《快樂老家》。“白”在此用天“明”意,“起”用“開始起身”意。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古名將連情緒,2+2)白起、火了/喝風

注:謎面出自《三國演義》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詩句。“白”在此用“空的”意,“起”用“開始”意。謎底別解為“(孔明)白白(用)了火攻之(計)”,從而攏意與謎面扣合。

素貞抽身護丫鬟(古代軍事家二)白起、衛青/香君眉冷

注:“白”在此代指“白蛇”,“起”用“立”起身之意,“青”代指“青蛇”。

以字行(探驪)名將、白起/趙首成

注:探驪,謎格一種。謎條上只寫出謎面和謎格,不標謎目,猜時帶出謎目並與謎底融為一體,以扣謎面。又名“驪珠格”。 謎面意為: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以字行”即是因為種種原因,多僅稱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謎底別解為“名字將會白起了。”與謎面扣合。

忽聞岸上踏歌聲(列國人二)白起、要離/佚名

注:謎面出自唐朝李白《贈汪倫》句。“白”代指“李白”。

朝如青絲暮成雪(列人二)毛遂、白起/曹曉耕

注:謎面出自唐朝李白《將進酒》句。謎底別解為“毛髮遂即開始變白了”與謎面扣合。

碧(古人名二)白起、王安石/尤家禮

皇上出走后妃亂(列人)白起/未名雨

注:“皇”字上半部分為“白”,“走”字與“妃”字後半部分“己”,合為“起”。

白起的故事,大家最為熟悉,也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秦趙之間的關鍵一戰“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 )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戰爭中,趙王在戰爭指導上,昧於秦強趙弱的基本形勢,急於求勝,錯誤地堅持進攻戰略。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而起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趙括遵照趙王意圖,急於求勝,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白起則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獲得戰爭的勝利。趙軍最終戰敗,秦軍獲勝進佔長平,並且坑殺趙國40萬降兵。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白起作事狠毒的作風多被後人垢病,被送上一個“人屠”的不雅稱號。

謎家多有以此典故制謎的:

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六字NBA戰報)凱爾特人屠牛/微風

注:謎面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句。謎底頓讀為“凱爾特/人屠/牛”會意與謎面扣合。

知白起之顯赫(探驪,2+2)明人、屠隆/青霜

注:謎底頓讀為“明/人屠/隆”與謎面扣合。

人道武安狠且毒(3字五月天歌曲,捲簾格)黑白講/王亮

注:謎面出自清朝王浚都詩句。謎底依謎格倒讀為“講/白/黑”,意為“講白起心黑”,與謎面會意扣合。

困住馬服子者,唯有武安君也(五字常言)包括在一起/寒夜

注:謎面化用長平之戰典故,自制謎面。“馬服”指馬服君趙奢,其子為“趙括”。謎底頓讀為“包/括/在一/起”,別解為“包圍趙括的唯有一個白起可以做到呀”。

白起坑降,道之失也(地理名詞)首都/陳健聰

注:謎面似用典,但扣合時卻採用離合手法:“白”與“坑”、“降”兩字的起筆字素“土”和“阝”合成“都”字;“道”字失去“之”為“首”,合為謎底。

白起長平滅降卒,趙軍祖孫同殞命(2012年春晚臺詞)坑害的是幾代人/虎伏

注:謎底一個“坑”字盡得風流。

與白起齊名的還有一位武安君,他就是趙國的李牧,他們和王翦、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公元前228年),嬴姓,趙國柏仁(今河北邢臺)人 ,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李牧因數退攻趙秦軍,趙惠王稱讚曰:“李牧為寡人的白起啊!”並封李牧為趙武安君。

谜话武安之武安三君之谜

以“武安君”來借指“李牧”的謎作也較常見:

趙武安君,騎士也(國產影片)牧馬人/周昕

賢哉武安,志勝霜霰(新電視劇)大牧歌/燈溫書香

注:面出宋代陳元靚《武成王廟李牧贊》。謎底為新近播放的電視連續劇名,在此別解為“偉大的李牧將軍,讓我們來歌贊他吧。”與謎面扣合。

守邊受封武安君,未及被害似狗烹(動物名)牧羊犬/熊俊

注:運用生肖借代法,以“未”借指“羊”。

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戰國時代,北方遊牧民族統稱“胡”,其中主要為“林胡”和“樓煩”。孝成王時,林胡又隨匈奴率眾而來,被李牧以“奇陣”擊潰,從此林胡名字失於史冊。鄭志強先生以此典實自擬謎面“趙國何軍破林胡”猜“冠姓稱謂”,底頓讀作“李牧/師”與謎面扣合。

後一階段以抵禦秦國為主 ,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文人墨客也多有詠悼。宋代劉克莊在《雜詠一百首·李牧》中曰:“向令名將在,兵得到叢臺。”筆者便以這兩句詩作為謎面,猜二字導演二,反猜會意射“李安、趙安”。

“李”姓在我國是一大姓,歷史上出現的李姓名人很多,如李白、李商隱、李世民、李隆基等等,在以“李牧”為底制謎時,用以借代較容易。但帶“牧”字的除李牧外,有名的卻不多見,唐朝有一位,就是被稱為“小杜”的杜牧,他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謎友天龍駒便以“商隱與小杜並稱”為謎面,猜列人一,射“李牧”。

“牧”字有三方面意思:一是放養牲口;二是治理人民;三是古代治民之官。常用的是第一個意義,以“放牧”之意為“李牧”製作謎面的有:太白放羊、唐太宗放馬、鴻章放牛等等,雖然從謎法扣合上說得通,但缺少典實,為謎而謎,終是淺陋之作,不復贅言。

還有一些謎作者從“李牧”這兩個字的字素構成上入手,運用拆分離合之法制謎,試看幾例:

先生了不起,本分而牛X(戰國名將)李牧/九方浩然

注:“生”字之先為一“撇”,與“不”字起筆“一”,和“牛、X”合為“牧”字;“本”字分而為“木”和“一”,與“了”字合為“李”。

解放後,攜子回村前(潮劇目)李牧/方圓教育

注:此謎用方位指示法,“解、放”的後面,得到“牧”字,“村”前為“木”,攜“子”合為“李”。

“斷機教子”後牢記(古代名將)李牧/離別鉤

注:此謎化用孟母斷機杼典故。卻巧用離合,“機、教”斷而取“木”與“子”合為“李”字;取“攵”,與“牢”字後半部分“牛”合為“牧”。

戰國時代的另一個武安君則是縱橫派代表人物蘇秦。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

谜话武安之武安三君之谜

民國《丁嚶社謎選第一集》中就錄有北京謎家孫經存以“武安”借代“蘇”秦的一則謎:

武安國(封神人)蘇護/孫經存

注:謎面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將。丁嚶謎社自民國二十三年(1934)十月七日成立至集刊時民國二十四年(1935)十月,每週日下午一時起,在宣外大街路西松蔭軒茶社內懸壁候教,達七十餘期,選擇諸位社友所射中之謎或未射中者,集成一冊,共為二十四家作品,計有一千餘條。

當代謎人也有以此扣合的作品,在《國粹網》上就見到一則:

乃助武安君者(反探驪)扶蘇、秦人/霧都劍

注:反探驪是是探驪格的一種,其實與探驪格如出一轍,並無大變,只是將謎目與謎底本末倒置,以更貼切地扣合謎面。謎底頓讀為“扶/蘇秦/人”,解作“扶佐蘇秦的人”。

蘇秦的名頭很大,他的故事也富有傳奇色彩,在很多文學作品、影視劇中經常見到,大多耳熟能詳,在燈謎作品中當然也不例外。讓我們先來欣賞幾則以他的名字為謎底的作品吧:

黃初改為春秋前(曲詞人物)蘇秦/陳霄

注:黃初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號,共計7年。這是魏朝的第一個年號。謎面似在做一道歷史填空題,將黃初改為了春秋之前。實則不然,作者是在字素上作文章。 “黃”字之初為“艹”,“為”字“改”變為“辦”,兩者相和為“蘇”;“春、秋”兩字前半部分,和而為“秦”。

春天花初放,化為暗香來(戰國人)蘇秦/小無悔

注:“花”之初為“艹”,“為”變化作“辦”,兩者合為“蘇”;“春天”謎面抵銷掉“日”字,“暗香”抵銷掉“日”字,“春”與“香”的剩餘部分合而為“秦”。

東坡門生是少遊(2字古都人物)蘇秦/喬北海

注:東坡指蘇軾。秦觀,字少遊。

畢竟不成眠(列人)蘇秦/心陽

注:謎面出自宋朝秦觀《菩薩蠻》句,“蘇”別解為“甦醒”意。以詩意暗指“作者秦觀還醒著。” 扣合謎面。

少遊為其所困矣!我不解圍,誰為撮合(列人二,2+2)蘇代、蘇秦/吳一鳴

注:謎面出自《醒世恆言》第十一卷《蘇小妹三難新郎》篇。謎底別解為“蘇東坡代扔石子,使秦觀甦醒”。進而答出蘇小妹難題,撮合他們成就美滿姻緣。

東風吹醒陝西地(春秋戰國人名)蘇秦/佚名

注:運用地名借代法,以“陝西”扣合“秦”。

用蘇秦的故事為謎的很多,下面就讓我們一邊欣賞與之有關的謎作,一邊來品讀他的傳奇故事:

作為說客,蘇秦的運氣實在不太好。他先去了秦國,以連橫說秦,但卻吃了閉門羹。“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

《隱書》中就錄有清代著名文學家俞樾依此史實制的一則謎:

蘇秦始說秦惠王(古書名一)論衡/清·俞樾

注:“衡”通“橫”。

蘇秦他回到故鄉時,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一副窮困潦倒的樣貌。“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深受刺激,於是用錐刺股苦讀。功成名就後,蘇秦北投趙王,路過洛陽,回故鄉一趟。這次,他的兄、弟、妻、嫂對他皆側目而不敢正視,俯伏侍奉飲食。蘇秦見狀,於是笑著對他嫂子說:“為何前倨而後恭呢?”他嫂子又怕又羞,跪在地上以頭叩地說:“見叔叔位高多金。”蘇秦聽了,不禁感嘆地說:“貧賤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蘇秦合約受冷落,大困而歸遭恥笑(韋莊詞二句連)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方婷

注:謎底“縱”別解為“合縱”;“不能”別解為“沒有本事”。

蘇秦錐刺何處 (三字股票詞)個人股/蘇沃

刺股勤學圖榮華(省簡稱四)蘇、秦、冀、貴/莊祥茂

注:謎底頓讀為“蘇秦/冀/貴”,別解為“蘇秦努力學習是希望得到榮華富貴啊”。

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四字電視劇)再見阿郎/駱巖

注:謎面出自《史記·蘇秦列傳》,謎底別解為“再見時為何阿諛奉承我蘇五郎呢?”。

“見季子位高金多也”(省簡稱四)雲、蘇、秦、貴/昌慶鋒

注:謎面出自《史記·蘇秦列傳》。“雲”用“說”的意思,與謎面引號互指。底頓讀為“雲/蘇秦/貴”。別解其意為“嫂子回答說叔叔蘇秦你富貴了。”扣合謎面。

蘇秦用一整年的功夫,苦研《陰符》,悉求真締,找到與國君相合的門道,激動地說:“就憑這些足可以遊說當代的國君了。”但他的遊說之路卻不是一帆風順。他求見並遊說周顯王。可是顯王周圍的臣子一向瞭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也不信任他。於是,他向西到了秦國。秦孝公已經死了,就遊說惠王。但秦國剛剛處死商鞅,諱恨遊說的人,因而不任用蘇秦。於是,他向東到了趙國。趙肅侯讓自己的弟弟趙成出任國相,封號叫奉陽君。奉陽君不喜歡蘇秦。最後,蘇秦又趕往燕國,用了一年的時間,最後有了晉見燕文侯的機會。他對燕文侯陳述燕國的危機,指出合縱政策對燕國的好處,燕文侯深受感動,並立即採納了蘇秦的推薦,還委派蘇秦帶著燕國國君的書信,去說服其他五國的國君也一齊站在一條線上共同抗擊秦國。這樣,蘇秦最後擺脫了厄運,開始了偉大的縱橫家之路。之後出使六國,並佩六國相印,採用合縱策略使山東六國與秦國對峙,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王以萬乘下之,尊之於廷(古人連朝代,三字)扶蘇、秦/朱潔戀

注:謎面出自《戰國策·人有惡蘇秦於燕王》。 謎底頓讀為“扶/蘇秦”,正面會意與謎面扣合。

小妹少遊皆不羈(戰國重大事件)蘇秦合縱/牧之

注:“縱”用“放縱”意。謎底別解為“蘇小妹和秦少游都是放縱不羈的人。”

蘇秦遊說六國,六國平息干戈(國際事件)敘化武/董佩玲

蘇秦奔走說六國(宗教名詞二,捲簾格)縱慾、雲遊/武騮

注:謎底按格讀作“遊雲欲縱”與謎面扣合

蘇秦合縱計得成(即物贈)一塊六角一/黃建平

注:即物贈是猜謎語的一種方式,公佈謎面讓大家猜,謎底為某種物品,猜中後立即將該物品贈送。謎底別解作“六國聯合到一塊和一個秦國抗爭”,正面會意,底面相扣

蘇秦力主合縱計(4字國際名詞)東盟六國/天龍駒

蘇秦的一生轟轟烈烈,他的死也富有戲劇性。據《資治通鑑》載“其後秦使犀首欺齊、魏,與共伐趙,欲敗從約。齊、魏伐趙,趙王讓蘇秦。蘇秦恐,請使燕,必報齊。”蘇秦去趙而從約皆解。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曰:“臣即死,車裂臣以徇於市,曰蘇秦為燕作亂於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齊湣王聽了蘇秦的話後,宣稱:“蘇秦是燕國的間諜,我特別恨他。如今他被人刺死,解了我心頭之恨,我現在懸賞,誰刺死了蘇秦,我獎勵給他一千金。”這個消息發佈出去後,沒想到,竟然有四個人站出來稱是自己殺死了蘇秦,四人一起來到齊湣王身邊要求領賞,齊湣王說道:“蘇秦身上只中了一刀,只是一個人下的手,是你們四個當中誰幹的呢?”四個人爭來爭去誰也說服不了誰,齊湣王說:“看來是你們四個人一起幹的,我只能把這一千金各賞你們二百五了。”四個人聽了此話都面露喜色,同意了自己就得二百五也行。見他們都承認了,齊湣王便命令手下將每人刺了二百五十刀,為蘇秦報了仇。“二百五”這個俗語也自此流傳下來。

爭功刺蘇秦,一人二百五(帶量中藥,捲簾格)四分瓜子金/青松

注:按謎格,謎底讀作“金子/瓜分/四”與謎面扣合。

蘇秦與張儀同出自鬼谷子門下,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俱以遊說見長。蘇秦以合縱,張儀以連橫而聞名天下。謎中也多有以二人並稱來作為謎面的作品:

蘇秦張儀何技能(中藥二)當歸、白朮/吳樹戈

注:“白”作“說”解。

蘇秦張儀善縱橫(安全生產名詞)各行其道/陳浩群

注:謎面出自宋朝邵雍《戰國吟》詩句。

對於蘇秦、張儀靠遊說取得的成功,後人也多有微辭,司馬遷在《史記·蘇秦列傳》最後亦言世人對其的不同看法: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諸葛亮在《陰符經序》中雲:世人以夫子為不遇,以秦、儀為得時。不然!志,在立宇宙,安能馳心下走哉?丈夫所恥!

當代燈謎大師蘇溫才先生就曾有謎作譏刺之:

蘇秦張儀獻策徒勞(五唐)縱橫計不就/蘇溫才

注:謎底為唐朝魏徵《橫吹曲辭·出關》中的詩句。

被稱為武安君的還有一位,他就是南方楚國名將項燕,曾擊敗名將李信,大挫秦師。被封為武安侯的在歷史上有名的有三位:一是趙國馬服君趙奢的孫子、趙牧的兒子趙興,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將趙興遷徙至陝西咸陽,封武安侯。二是秦末農民起義時期,楚懷王封劉邦為武安侯。三是漢代田蚡,因是王太后的弟弟,被漢武帝封為武安侯。

武安君與武安是否有關,歷來有兩種觀點:一是根據《儀禮·喪服》篇講:“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賈公彥又疏道:“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這裡指出了稱君的兩個條件,一是據有土地,二是屬有臣子。依此推斷,應是將武安作為封地才封為武安君的。二是根據武安是西漢初(公元前202年至195年)開始置縣的,與白起、李牧、蘇秦根本就不是一個朝代。相差這麼多年,當是歷史的巧合吧。

谜话武安之武安三君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