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攝影師王徵

王徵人生的“瓦爾登湖”

撰文 | 林路

一百多年前生於康科德城的梭羅,曾在1844年的秋天得到主人愛默生的許可,可以讓他在荒無一人的瓦爾登湖邊居住,一直獨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

梭羅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1845年3月尾,我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裡,到達我預備造房子的地方,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雲而還年幼的白松,來做我的建築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們感到難過的冬天正跟凍土一樣地消溶,而蟄居的生命開始舒伸了。”

接下來的1854年,一本讓以後整個世界都可能為之動容的文學名著《瓦爾登湖》出版了。150年以後,回族最優秀的作家石舒清送給在固原採訪的攝影家王徵的正是這本《瓦爾登湖》,並且告訴他:“這是一本可以用一生來讀的書。”又過了幾年,

石舒清拿走了王徵的七十幅照片,看著每張照片寫了七十篇散文,出版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瓦爾登湖》最早的中譯本就是由著名的作家徐遲翻譯的,他在書的序中這樣寫到:

“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並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難讀,艱深,甚至會覺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1997年寧夏同心城關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2000年寧夏同心紀家鄉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2001年寧夏同心紀家鄉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曠野中的禮拜

的確,要想走進梭羅的靈魂居所絕非易事。因為人生的境界其實就是一重修煉的空間,儘管在靈魂的居所有無數間可以容納思想的屋子,但是一個人能夠走進哪一間屋子,不僅僅是他的運氣,還有賴於他的努力。尤其是在人格的修煉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無數種分裂的狀態,你是否能夠靜下心來思考生命的過往,準確把握自己的生命走向,這時候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其實,中國攝影家王徵的生活空間,就是在一種讀書和思考的過程中展開的。

你讀過王徵的《西海固》嗎?那樣一個被譽為“寂寞天堂裡的生靈”,在他的鏡頭中顯得如此遼遠和蒼涼。西海固這樣一個現有回族人口一百萬的中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卻在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然而王徵的鏡頭長達七年的撫摸,讓無數人感到了西海固的某種溫情。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一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二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三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四

正如《古蘭經》所寫:“你看看大地一片荒蕪,但是當我對它降下雨時,它就被激動了和生長了。” 那些“激動了和生長了”的影像,是基於王徵所強調的“尊重”前提下誕生的。他以為必須“尊重你所拍攝的人和物,無論是自然、土地還是人民,你都必須去尊重。

”他在拍照片的時候有個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多問問自己,如果我面對的拍攝對象是我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孩子,我還可以這樣拍嗎?如果可以那我就繼續”。

然而面對鏡頭中最後的西海固,王徵一度感到了迷惘,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常折磨自己,“但也甘心情願受這種折磨”的王徵,即便有“在世界上找不到同伴的感覺”,他還是堅強地挺過來,不斷調整心靈可以拓展的空間。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躲進人生的“瓦爾登湖”,“銷聲匿跡了兩個月,看碟看書,看了好幾部伊朗的電影,覺得在這世界上還有同道”。

那時候他還讀了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希望“看看大師是怎麼說的”。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五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六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七

王徵真的是很聰明的,在遠離塵世的靜謐中,在靜下心來的讀書過程中,他不斷排遣心中的苦悶,不斷調整心靈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從而重新把握人生的航線。一旦當他意識到“常常是幹三個月睡半年,醒了就喝酒”那樣一種 “離自己內心太遠”的“生活不真實”時,也就有著重新定位自己人生走向的勇氣和決心。一個“可以預見的結果使我在那裡不想再往前走”的人,也真的是很幸福的——不像那些自以為“功成名就”卻依然渾渾噩噩生活著的“攝影家”,一輩子只會陶醉在自己營造的虛無的“囚籠”中。

王徵的成功總是和讀書,總是和不斷的思考和發現緊密關聯的。1992年以後才開始走到紀實攝影的這條路上來的王徵,契機是當時任《現代攝影》主編的李媚給他寄了本張承志的小說《心靈史》,這是一個描寫西吉縣沙溝哲赫忍耶教派回族為堅守心靈的純靜而不斷犧牲生命的故事。這是王徵第一次地看到了西海固,讓他進入了西海固,拍攝了“也許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東西”。懂得感恩的王徵由衷地說:“《心靈史》是我決心重返家鄉的唯一讀本。所以我一直感激李媚。”請問:在中國攝影界,有多少人能夠達到這樣一種純淨的境界?或者說,他從中國偏遠的地域空間,展開了和中國改革開放同步的心靈史。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八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九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十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十一

我見到的王徵,有如閒庭信步面對紛亂的世界。儘管有時候他還會激動地大聲喊叫,但是很快又會平靜下來,構思著下一個奇蹟。王徵曾經“感覺我拍的西海固是為我自己立了一座豐碑,也許以後自己都無法超越。現在常常有種不會拍照片的感覺,總有一種不好的心理暗示:“自己已經廢了”。

然而一個善於在理智和激情之間平衡的人,不是那麼容易“廢”的。我想,也許在某一天,人們突然發現不見了王徵的蹤影,或者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王徵的消息,也不用擔心。因為王徵也許又一次躲進了他的“瓦爾登湖”,尋找新的心靈蛻變過程。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十二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十三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十四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十五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十六

王徵鏡頭下的寧夏人,這些“寂寞天堂裡的生靈”都長什麼樣?


《西海固》系列攝影作品之十七

還是讓我用徐遲的文字結束這篇已經不短的文字:“因為這本《瓦爾登湖》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並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如果你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你很難進入到這本書裡去。我要告訴你的是,在你的心靜下來以後,你就會思考一些什麼。在你思考一些什麼問題時,你才有可能和這位梭羅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則。……這位梭羅先生是與孤獨結伴的。他常常只是一個人。他認為沒有比孤獨這個伴兒更好的伴兒了。他的生平十分簡單,十分安靜。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也可以說,他的一生十分不簡單,也毫不孤獨。他的讀者將會發現,他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而且是精美絕倫,世上罕見,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讓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中,再一次與王徵的影像神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