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輔導班 從未想過的“名師”與“明師”天淵之別

輔導班何其多也?隨著國家教育部門一聲令下,許多在職教師無法在輔導班任教,於是,很多輔導班為了生存,開始自行包裝“名師”,其中確有一些有才華的教師從業者,但也有一些魚目混珠之輩。如果孩子確實要報名輔導班提升成績,家長該如何選擇輔導班的老師?

面對輔導班 從未想過的“名師”與“明師”天淵之別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遇到一位傳說中的老師:知識淵博,樂於溝通,知曉孩子的優點缺點,傳教不遺餘力。這樣的老師,名不見經傳,沒有“著作等身”的光環,姑且稱為“明師”;而平時遇到更多的是被宣傳成執教若干年、成績無比耀眼的天使一般的“名師”。

一、“明師”與“名師”,該選哪一個

選擇輔導班的目的,就是選擇輔導班的老師。如果讓家長給孩子選擇,會選擇“明師”還是“名師”?看過輔導班提供的宣傳材料,許多家長會毫不猶豫選擇“名師”:沒有水平,怎麼會被稱為“名師”?“名師”就是有水平。結果真是如此?

面對輔導班 從未想過的“名師”與“明師”天淵之別

參加過一些初中教師的觀摩課、評審課,其中不乏精彩的講授,帶給人耳目一新的享受:條理清晰,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參與習題分析,鼓勵學生髮表見解。當然,也遇到“擺拍”明顯的“表演課”,教師講課的內容不知道彩排過幾次,孩子們回答問題也是如同背臺詞,一舉一動令“名師”的稱謂蒙塵。

學校的“名師”尚且如此,教育部門嚴禁在校教師外出補課之後,輔導班包裝出來的“名師”,又會有多少水分?班裡有個孩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參加輔導班的作業吧,三年時間,連最基本的寫作業方式都沒有養成:晚上九點鐘基本完成的功課,這個孩子能寫到十點半。為什麼?磨蹭了三年,習慣了。

面對輔導班 從未想過的“名師”與“明師”天淵之別

二、“明師”路,難求索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如果較起真,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老師傅在教授弟子時慎之又慎,因為傳授學問如雕琢美玉,需要因地製材,推敲復推敲,刀刀去蕪存菁,不傷玉之筋骨神氣,紋理之見考量師傅的功底:因材施教才是“明師”所為。

但是,“明師難做”。一位眾人心目中“很有責任心的高級教師”,退休前給學生們留言中寫道:“孩子們,你可以不聰明,但你要踏實地把基礎夯實;你可以調皮,但你要認真聽課,跟隨老師學會思考;你可以內心保持一份小小的驕傲,但你要知道,人外有人,自信、虛心皆不可少,唯自大不可有;你可以跟老師開開玩笑,說說心裡話,但你要明白,一張一弛,輕鬆的環境是要讓你更好的學習。老師需要你的成績,你也需要你的成績。等你們真正停止學業,走進“天地為爐”的社會,你一定會明白,老師“碎碎叨叨”裡包含的一片苦心。”寫完這句話的老師轉頭對我說:“明師”太累,原因是對學生花費太多的心思,“收益太低”。說者慨嘆,聽者無語。

面對輔導班 從未想過的“名師”與“明師”天淵之別

相比在教育系統工作的老師,多數輔導班教師的教學經驗比學校的教師遜色,教學目的更簡單,提升學生的成績追求“短平快”,尤其是遇到貼有“名校”、“狀元”標籤的大學生們,教育方法單一,往往是採取“快餐式”,“用金錢衡量”教育時間,忽視孩子的基礎培養,對孩子的知識架構瞭解少,因此,有些家長常常反映,孩子認為輔導班老師講課挺好,可偏偏成績沒有多大提高,自然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明師更難尋”。要想成功,就要捱住成功前的“寂寞”,這似乎是一個定理,提高成績更是如此。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能耐住寂寞的教師,畢竟是少數。教育系統內如此:有教師因為職稱評定不滿意,稱病住院者有之;教育系統外更是如此:沒有打動人心的利益,稍有些名氣馬上跳槽者亦有之。

面對輔導班 從未想過的“名師”與“明師”天淵之別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老師的時候,不能只聽宣傳、看包裝,不要被“一分價錢一份貨”的不切實際宣傳干擾理智,而是要聽一聽輔導班教師講課內容,判斷一下教師的講課水平,分析一下輔導班的孩子成績有效提升的百分比是多少,如果自己聽不懂教師講課,就問一問孩子能不能聽懂,如果能尋找到“明師”,是家長之福,也是孩子之福。

最好的教育永遠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愛溫暖生命,懂得用愛和包容去教育感化孩子,激勵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的老師才是“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