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下半場,站著才是印鈔機

最近天冷,大家注意保暖。

在外打拼,最怕的就是生病住院。偶然感個冒,拖嚴重了也挺糟心。

畢竟咱們這代人啊,整天吃外賣,熬夜也是家常便飯。

上了年紀,各種大小毛病就找上門來了。

我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打拼的朋友,最近重感冒引發了急性腸胃炎。

前前後後花了大好幾千。

她主要是平時工作忙,經常熬夜加班,飲食也不咋規律。

更沒工夫健身鍛鍊,病來就如山倒了。

去醫院順帶著做了個體檢,結果發現了乳腺增生。

不過還是嚇到了她。

人吶,最怕生病沒錢,即使身體有個小毛病,也能苦惱一陣子。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


人生的下半場,站著才是印鈔機


我們能決定的,就是提前保障好自己。

有了這次看病經歷,她對保險上了心,打算買個醫療險來抵禦大小病。

我說,你有經濟條件,就把重疾險也買上吧。

她對比了下發現,重疾險得好幾千,醫療險才幾百塊。

比如她買份康樂一生B,保終身,保額50萬交30年,每年得6000多。

即使買份純保重疾的康惠保,50萬保額保終身,一年也得3000多。

但是買份定心丸醫療險,200萬保額才400多。

於是反問我,醫療險也管病,買重疾險幹嘛?

這一問倒是提醒了我,咱們挺多人是不太清楚二者的區別的。

之前一個保險公司的朋友就說,自己的客戶覺得醫療險比重疾險划算,硬是要退保重疾險。

其實這大錯特錯。

能買重疾險,還是優先買重疾險,其次才是醫療險。

醫療險和重疾險相比,保障範圍廣,大小病都能保。

醫療險是事後報銷

也就是說你先去看病,看完了拿著發票報銷。

這種感覺就好像在公司財務處報銷差旅費一樣,得走一遍流程。

並且花多少報多少,不能重複報。

因為醫療險只有一張票據,只能在一家保險公司報銷。

你在A公司報銷了,B公司就不給報。

所以買多了也沒用,最後賠償給你的不會比你花的多。

而且因為醫療險專注治病,

報銷方式也比較嚴格。

先報什麼,後報什麼,哪些能報銷,哪些不能報銷都卡的比較嚴。

說起來,醫療險是專款專用,只解決醫療開支。

但重疾險就不一樣了。

比起醫療險,重疾險比較土豪爽快。

只要確診了或者符合理賠要求,直接打給你一筆錢。

這筆錢,你想怎麼花,都隨你便。

而且重疾險你買幾份就賠幾份。

比如老王吧,買了兩份重疾險,一份保額50萬,一份保額20萬。

不幸得了癌症,保險公司直接一次性給他80萬。

至於怎麼花,沒人問。

想出國治療或者支付康復期的所有生活開支,甚至直接留給家人,都是ok的。

不過重疾險報銷範圍窄了點,一般就保幾十種大病。

但真的得了大病,不但有高額的醫藥費,工作也會受影響。

對我們個人和家庭的打擊都是巨大的。

如果能有份重疾險直接給一大筆錢,用於支付高額醫藥費、康復費、術後損失等,還是挺好的。

買保險,本來就是用有限的錢轉移不確定的風險。

所以啊,重疾險一定是要先買的。

另外,重疾險比較穩定。

無論是返還型還是消費型重疾險,大多都是要交二三十年的。

在這期間保費不變,保單也不會因為身體狀況的變化而改變。

保障期限也比較長,最長能保終身。

但醫療險就不一樣了。

醫療險是短期險,大多都是一年期的,而且不能保證續保,有停售的風險。

不同年齡段,價格也是有差異的。

如果你有某些健康狀況,還可能被拒保。

所以啊,千萬不能用醫療險來替代重疾險。

看張圖,二者的區別一目瞭然:


人生的下半場,站著才是印鈔機


總結下,如果你有社保,買商業保險的時候,還是優先買重疾險。

醫療險做補充更好。

社保+重疾+醫療,才是份相對完善的保障。

當然了,如果你實在手頭緊,也可以先買份醫療險,有保障總比裸奔強。

等條件好點了,還是要買份重疾險。

我覺得,人生的下半場,為了避免因病返貧,掏空整個家庭,有份保險,才更有底氣抵禦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