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壇智庫」劉寶存:教育國際化既是對外開放的過程,又是精神氣質和氛圍的展現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齊魯大講壇”

「讲坛智库」刘宝存:教育国际化既是对外开放的过程,又是精神气质和氛围的展现
「讲坛智库」刘宝存:教育国际化既是对外开放的过程,又是精神气质和氛围的展现

21日,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做客齊魯大講壇,在山東大學主講《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的戰略選擇》

在近三個小時的時間內,劉寶存教授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定義、動因、經驗以及中國的戰略選擇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用嚴密的學術邏輯把一個宏大的概念具象化。

高等教育建立之初就有國際化基因

“教育國際化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系列政策措施,又是精神氣質和氛圍。”在分析了各種不同的教育國際化概念後,劉寶存教授作出總結。

在國內,考慮到國家主權和教育主權,官方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概念認同度不高,主要是用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概念。

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動因,劉寶存教授認為,高等教育建立之初就有國際化的基因。最初,和孔子領著學生遊學一樣,蘇格拉底也是帶著學生遊學,這也是一個高等教育機構。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在二戰之後,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後逐漸加強。第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全球化帶動了人才全球流動和全球競爭。這裡,劉寶存教授用一個例子說明。“打比方說,我們山東大學培養的人才,到哪裡就業?可以到世界銀行,可以到紐約。那麼你培養的人才必須要競爭過別人,而且還要比別人更卓越更優秀。因為你和別人一樣優秀的時候,你不一定能拿到那個位置。”

另外國際組織的推動、國家戰略的驅動、經濟利益的追求、信息社會、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等原因都在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

「讲坛智库」刘宝存:教育国际化既是对外开放的过程,又是精神气质和氛围的展现

外國留學生在中國最愛學西醫

在介紹高等教育國際化經驗時,劉寶存教授舉了英國的例子。在1992年,英國頒佈《高等教育改革法》,要求英國教育轉向完全面向市場的體制,使英國的國際教育,尤其是留學生教育成為大學創造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之後,英國陸續出臺了《首相行動計劃I》《首相行動計劃II》《置世界於世界一流教育之中》等文件,每一項都有切實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措施。

在闡述中國高等教育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選擇時,劉寶存教授講到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出國留學教育和來華留學教育的成就。從1978年到2017年,出國留學人數從860人達到了519.49萬。這其中,有313.2萬名留學生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留學生人數的83.73%。

2017年,有48.92萬名外國留學生在我國高校學習,其中學歷生24萬人,佔49.38%。“有意思的是,他們來讀我們學位最多的是醫學,而且是西醫。然後是我們傳統的語言文學和工科。

「讲坛智库」刘宝存:教育国际化既是对外开放的过程,又是精神气质和氛围的展现「讲坛智库」刘宝存:教育国际化既是对外开放的过程,又是精神气质和氛围的展现

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交流中的人才流失問題

“人才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從發達國家流向最發達國家。”

21日,做客齊魯大講壇的劉寶存教授還講到了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交流中的人才流失問題。

“現在大家經常談到三種概念,brain drain(人才流失)、brain gain(人才流入)、brain circulation(人才環流)。從國際人才流動趨勢來看,人才基本上是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從發達國家流向最發達國家。”劉寶存教授結合自身的經歷講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我到意大利去,意大利人就說我們工資太低了,我們想流動一下。我說你們想去哪兒?說想去英國。有時候我們和英國人聊天,英國人說我們的人才都跑了。跑哪兒去了?跑美國去了。美國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人才流失問題不僅是中國遇到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劉寶存教授提供了一組數據。2013年有一個調查,美國的移民科學家和工程師當中,57%出生在亞洲,16%出生在歐洲,6%出生在非洲,20%出生在北美洲。也就是說,美國在國際交流過程中吸引了更多的人才。目前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的歐洲科技人才中,70%以上留在了美國,這也是美國為什麼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收割人才!

對於brain circulation,劉寶存教授這樣解釋,進入20世紀之後,在國際上出現了一個群體,在國際間不停流動。比如,我國有一些人在美國紮根,可能無法再回國工作。但可以在休息時間為祖國做點事情,比如,為國家、企業合作牽線搭橋,這也類似人才的“軟引進”。目前,這種現象在國際上比較普遍。

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師勝

圖/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中

「讲坛智库」刘宝存:教育国际化既是对外开放的过程,又是精神气质和氛围的展现

齊魯大講壇由

山東省社科聯、山東大學、齊魯晚報、山東博物館聯合主辦,以“搭建思想平臺、共享精神財富”為宗旨,堅持公益性原則,向社會免費開放。

搭建思想平臺

共享精神財富

「讲坛智库」刘宝存:教育国际化既是对外开放的过程,又是精神气质和氛围的展现

齊魯大講壇

新浪微博:

@齊魯大講壇

地址欄輸入:齊魯大講壇.手機

發現不一樣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