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了規矩的中國教育!

中國教育在近幾十年的改革中,存在一個明顯的誤區:對學生過度強調了所謂的尊重、自由,過度講了天性、個性等,缺了基本規矩,多了嬌縱,少了懲戒

缺了規矩的中國教育!

2018年8月31日,河北邢臺,一所小學的一年級新生身著漢服,參加開筆禮儀式。

陳志文最新文章

QS大學排行榜中的教育江湖

如何寬待老師

決定孩子的是你,不是老師與學校

中學生假論文為什麼氾濫

河南“考卷掉包”事件中的“說謊國情”

再說“高考還能改變命運”嗎

重慶公交車因過站乘客毆打司機引發極端惡性事故,震驚了全國人民,各地類似事件不斷被曝光。幾乎天天都有人這麼做:要求公交司機按自己的意願停車。與此同時,廣西幾位不足14歲的少年竟然毆打一位智障老人取樂,並把視頻放到了網上炫耀。聯想到近期不斷髮生的各種高鐵霸座事件,我們突然發現,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違規,甚至違法,肆意妄為而不知恥的人?

雖然說這類人還是少數,但的確需要全社會深刻反省這類人為什麼越來越多,反省背後的社會原因。一個顯性的原因當然是我們在社會治理上,過度講和諧,缺少了懲戒,如果有嚴厲的懲罰,恐怕沒有幾個人敢這樣幹。但另外一面,我們可能需要多想一步:為什麼這些人往往都氣勢洶洶,或者恬不知恥,幾乎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錯的?

我更多想從教育角度做一點反思:這些人從小受的教育可能就是如此,缺少了大家的規矩,只有自己的利益,肆意妄為!

英國牛津大學學監日前發郵件提示學生注意畢業典禮中的規矩:在剛剛過去的這個畢業季,多個畢業生因為著裝不符合規定被推遲參加畢業典禮的時間。一位女生被告知不得參加畢業典禮,因為她著裝“露肉”,在朋友臨時給她穿上一雙襪子後她才得以參加畢業典禮。在學監下發的這份提醒郵件中,列舉了以下違規的例子:待畢業學生未穿長褲或黑色的襪子,未穿深色的鞋子,未穿黑白服裝。

不知道我們中國的家長看到這些要求會有什麼反應?如果因為一雙襪子,因為穿著暴露而沒有發畢業證,或者沒有同意學生參加畢業典禮,估計家長與學生都會不依不饒,媒體輿論一定是口誅筆伐。

但並非只有牛津大學是這樣。

日前一位劍橋畢業的同學給我看她的畢業典禮照:她正裝跪在校長面前接受畢業證書。她說,此前,每一個人都實際演練過一次,但自己還是非常緊張。

其實何止大學。伊頓公學作為英國最著名的中學,培養了19個英國首相,這所學校的規矩也是非常嚴苛的。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不同榮譽的學生需要穿不同的衣服,以示區別,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也是在這所學校,體罰仍然是學校的懲戒手段之一。2015年,BBC僱傭5名中國人,模擬中國學校拍了一場真人秀節,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批判中國教育的熱潮。當時伊頓公學的前教務總監就在社交媒體上說,如果這幾位老師來的是伊頓公學,就不會有這種衝突了。換句話說,伊頓公學要求很嚴格,甚至比中國的要求更嚴格,學生也很自律,學習很努力。

“小霸王”李天一當年從美國一所中學退學回國不久就因為打人出事了,其中具體退學原因不得而知,但我幾乎可以肯定是違反校紀的原因。這所位於明尼蘇達、有100多年曆史的學校,有著非常繁瑣嚴苛的規矩。在日常管理上,學校實行紅白卡制度,3張白卡換一張紅卡,三張紅卡在身就是開除了,而其中一些給紅卡的行為,在中國甚至還達不到請家長的級別。2012年,我在舊金山轉機買了一份時代週刊,無意間看到一篇討論體罰的報道,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還有19個州在法律層面就是允許和支持體罰的。

那時我突然醒悟,自己也被“騙”了。中國教育在近幾十年的前進與改革中,存在一個明顯的誤區:對學生過度強調了所謂的尊重、自由,過度講了天性、個性等,缺了基本規矩,多了嬌縱。在中國,體罰已經被我們描繪為最野蠻落後的教育方式被完全禁止,無論是什麼學校,而其他懲戒手段,也基本被歸於“變相體罰”,幾乎禁絕了。於是中國的學校教育出現了荒唐的一幕幕,學生可以有各種違規行為,甚至辱罵毆打老師,但老師卻不能也沒有好的手段懲戒這類學生。日前河北某縣,一位班主任在課堂上批評學生時,被這名學生摁在地上暴打一通。但因為這名學生是未成年人,也還在義務教育階段,不能開除,最嚴厲的懲罰只是回家反省。老師住院治療還沒有結束,這位學生已經結束反省回到學校上課了。

很多的“小霸王”、無賴,實際從小就是這麼被保護大的,被嬌寵大的,以至於到了成年人,仍然是隻有自己的規矩,而不遵守大家的規矩、社會的規範。

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實際上是與其社會發展水平以及文化、社會制度關聯的,不是獨立存在的,同時,也是有著複雜的體系共同維繫的,更是有前提條件的。

比如理念的先進,更多的人更重視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而不是功利選擇,其前提是高度的物質發展水平與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同理,對於學生個性的尊重,不是無條件的放縱,比如對於你喜歡什麼不過多強迫,但在規矩面前沒有例外,都是強制性的。對學生的尊重沒有問題,但對於老師的尊重,是沒有條件的,是必須的。中國很多的年輕留學生,被開除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頂撞老師。即便是公立學校對學生沒有體罰,但其他懲戒措施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比如關禁閉——在學生嚴重違反校規如打架時,會根據違規程度不同,把該學生關到一個沒有任何人的屋子反省;老師雖然不能體罰學生,但老師可以請校警把你拖出課堂的,至少保證不影響其他人。同樣,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也是有其他懲戒措施相匹配的,對於學生的一些嚴重犯罪,絕不會因為不足14歲或者16歲就放棄懲罰。

一位駐外的參贊夫人曾經給我講了她在美國的經歷。兒子入讀當地一所公立學校,不久因違紀被罰站,場合有點類似中國的週一升國旗的大會。聽說這一消息,她怒不可遏。這是美國啊!怎麼可以這樣。她到學校找校長質疑學校的這一做法,甚至認為它涉嫌歧視。但校長告訴他,這是學校的規矩,因為他兒子屢次違法校規,必須加重懲戒,如果再進一步違規將會把他關禁閉—在一個無人的屋子反省。

但遺憾的是,我們一些人只從點滴表象入手,如盲人摸象般表面化、標籤化地理解西方教育,甚至照搬,偏頗、沒有原則地強調個性、天性,一味強調鼓勵表揚而沒有懲戒,把粗魯、沒有教養當個性,豈不知,人的進步與社會化本來就是去掉天性、有效管控自己的過程,人的優秀與否也體現在這裡,而不是由著自己,放縱自己的天性與慾望,果真如此,我相信很多孩子更喜歡玩遊戲而不是學習,更強調自己想怎麼樣,而不是大家的規矩。這種對西方先進教育簡單化、標籤化、淺薄化的認知與理念,在幾十年中不斷擴散蔓延,誤導了眾多家長,也誤導了廣大的教育工作者。

在這種錯誤的認知與理念下,我們普遍出現了對孩子的過度嬌縱,家長一味強調孩子的天性、個性,而忘記了規矩,在學校教育中也過度強調錶揚、鼓勵,缺少規矩,少有懲戒,甚至排斥懲戒,於是,“熊孩子”越來越多,這些人長大了,也必然是更多的“熊大人”,更多的是這類超過我們想象的不知恥的違規違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