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親批斬殺令 劉青山、張子善被處決內情

毛澤東親批斬殺令

1951年12月14日,河北省委根據調查和偵訊結果,向華北局提出了對劉青山、張子善的處理意見。

新中國成立之初,還沒有形成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對劉、張二犯的處理,既無明確的法律條文可以依據,又無現成的案例可以參照,而且劉、張曾是黨的高級幹部,有功於革命事業,因此對其處理必須慎之又慎。

中共中央華北局在接到河北省委關於對劉、張二犯“處以死刑”的意見後,對報告和其他材料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綜合各方面意見,於12月20日向黨中央提出了處理劉、張的意見。

在華北局的報告中,原則上同意了河北省委“處以死刑”的意見,但是增加了一句:“或緩期二年執行”。華北局第一書記薄一波回憶說:“當時之所以加了‘或緩期二年執行’,是考慮到中央決策時可以有迴旋的餘地。”

河北省委、華北局的意見,都彙集到了黨中央,彙集到了毛澤東的手裡。是殺?還是不殺?人們在等待著中央的最後決定。

據有關資料記載,當週恩來將華北局的報告送交毛澤東時,毛澤東看後許久不語。周恩來就問:“主席的意見呢?”毛澤東張口說出兩個字:“死刑。”周恩來又問:“萬一有人出面講情呢?”毛澤東還是兩個字:“不準。”

當劉青山、張子善將被處決的消息在內部傳開之後,在河北省各級幹部中引起極大的震動。一些幹部特別是當年曾和劉青山、張子善一起出生入死鬧革命的幹部,感到惋惜,有不少的議論……

這些意見和呼聲,集中地反映到了當時的天津市委書記那裡。他覺得有必要向毛澤東和黨中央反映一下,於是他找到了華北局第一書記薄一波。

在這種情況下,薄一波如實地向毛澤東轉達了“槍下留人”的意見。

毛澤東在聽了薄一波轉述的意見後,抽著煙,沉思了一會兒,對薄一波說了幾句話:“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二十個、兩百個、兩千個、兩萬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幹部。”

當時,周恩來總理還以中央名義給河北省委發來一份電報,要求從人道主義出發,妥善安排好二犯的後事。河北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和華北局的有關指示,詳細研究了處決劉青山、張子善的具體事宜,定出了四項具體措施,讓行刑人員和善後單位執行。這四項措施是:(一)子彈不打腦袋,打後心;(二)斂屍安葬,棺木由公費購置;(三)二犯親屬不按反革命家屬對待;(四)二犯之子女由國家撫養成人。

劉、張臨刑前共進晚餐

判決之前,2月9日,河北省人民檢察署檢察長孫光瑞和河北省委秘書長李子光來到看守所,與劉青山、張子善做了最後一次談話,向他們傳達了“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決定,詢問他們還有什麼話講,還有什麼要求。

張子善本來就體態文弱,被逮捕以來,吃不下,睡不著,更加瘦弱了。當他聽到“省委決定,華北局批准,開除你的黨籍”時,長長地吁了口氣,說:“我沒意見。”這個決定早在他的預料之中。“還有……”“還有什麼?”張子善頓時緊張起來,手緊抓著桌沿。“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聽到這八個字後,張子善的腦子裡一片空白,張大嘴巴,喘著粗氣,一句話也說不上來了。沉默了一會兒後,張子善問了一句:“能上訴嗎?”

在得知毛澤東已經批准後,他放棄了幻想,斷斷續續進行完了最後一次談話。其中說道:

“我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無意見。這對黨有好處,只有這樣做,才能教育全黨。因為我罪惡深重。”“我毫無意見。請轉告省委、華北局、中央,這樣處理我很感激。第一不罵黨,第二不喊‘共產黨萬歲’。”“和省委說一下,處決我自己,留下青山。”

劉青山是個工農幹部,平時說話辦事大大咧咧,罵人訓人時常有之,但他又是豪爽直率的性情中人。在審訊他的時候,他就說過:“反正我錯了,省委趕快把材料整理整理處理算了。在反貪汙浪費的今天,拿我當典型,可以教育更多幹部。南方北方幹部認識我的不少,把幹部教育一番,在歷史上說也有用。”他一旦知錯認罪,認賬也就不再含糊。

劉青山在聽到“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決定後,痛快地表示接受,只提出了一條:“我還有一句話,我的孩子上學問題。”

他得到的答覆是什麼?是這個大貪汙犯所期待的:“你不用管,孩子是國家的。你想的還不如組織上想得周到。你放心,你犯了法,孩子未犯法。”

劉青山感動了,抹了一把淚,又說:“我不求饒,死了比活著有價值。”並說:“告訴我弟弟,把屍體起走。津市局(指劉青山的住所)有大小皮包,亦是黨的財產,交給黨。”

當時,孫光瑞和李子光還告訴劉、張二犯:“明天省裡開公審大會,對你們進行宣判。組織上希望你們能表現好一點,不要再給共產黨丟臉。”

明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劉、張二犯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沒有想到這麼快,不由得腿發軟、心發慌。

張子善被押72天,劉青山入監69天。臨刑前的這天晚上,也是他們自被逮捕以來第一次見面,一起共進最後的晚餐。他們在獄中的生活比普通的犯人要受優待,特別是春節期間伙食比較好。當然,這最後的晚餐菜餚更加豐盛,而且破例地擺放了一瓶白酒。

屋裡的氣氛死一般地寂靜。看著面前的酒菜,劉青山閉合雙目,長出一口氣;張子善默默無語,潸然淚下。他們明白,這是他們的“辭陽飯”、“歸陰酒”。

劉青山嘆口氣,對張子善說:“毀了,看來咱倆得走了。”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接著又斟滿一杯,叫一聲:“老張,喝!”

張子善卻沒動酒杯,擦了把鼻涕,手指顫抖著,拿起桌上的一盒前門煙,好不容易才從中抽出一支。劉青山兩眼發紅,又一仰脖子,喝下了自釀的苦酒……

“拿我做個典型吧,處理算了,在歷史上說也有用。”這是劉青山最後的遺言。

“傷痛!萬分傷痛!現在已經來不及說別的了,只有接受這血的教訓!”這是張子善最後的遺言。

公審大會後被處決

1952年2月10日,劉青山、張子善貪汙案公審大會在保定市體育場舉行。

當判決書宣讀完畢時,公審大會會場立刻響起了一片口號聲。“擁護廉潔奉公的人民政府!”“擁護光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

聽到這樣的宣判,這樣的口號,劉青山渾身一顫,下意識地挺一下脖子,抬頭看了一眼,又無力地垂下了頭。而張子善則明顯地被“死刑”二字嚇癱了,雙膝一軟,直往下出溜,若不是兩個民警扶持著,肯定會癱倒在地。

宣判之後,劉、張二犯被捆綁起來,押赴刑場。刑車駛進大校場中央,民警將劉青山、張子善從車上押了下來。劉青山一下地,僵硬的雙腿似乎失去了知覺,雖然他想努力站穩,但還是踉踉蹌蹌差點跌倒。在民警的押解下,他自己走向土坑,跪了下來。而張子善幾乎是被民警抬下車的,兩名民警架拖著將他帶到土坑前跪下,人們看見他臉上溼乎乎的,滿是淚水。

刑場上肅靜無聲。人們靜靜地等待著……

時年,劉青山36歲,張子善38歲,正是年富力強、本可大有作為的年紀。在刑場,早已準備好了兩口通體紫紅的松木棺材,收殮了這兩個曾經的革命功臣,今日的人民罪人。

摘自《反腐風暴——毛澤東開國肅貪第一戰》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