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為金融注入“強心劑” 神州信息為銀行業開放賦能

改革開放40年,我國銀行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結構由一元中央銀行體系變為多元化銀行生態系統,在互聯網加速全球商業融合的背景下,國內銀行業的商業模式也越來越開放。

互聯網金融有效地利用了用戶在不同場景的金融需求,為用戶提供了存、貸、匯、理財等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滲透到餐飲、教育、零售、理財等各個生活場景中,如同熊熊烈火變革著傳統金融,而這背後是不斷成長起來的FinTech力量。在如此的互聯網大變革時代,這把火將燃向何方,以怎樣的姿態燃燒,需要從銀行的開放說起。

適應互聯網業務形態 打造開放式銀行

Brett King曾在其暢銷書《Bank3.0》提到,未來的銀行將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如何理解這種“行為”?眾所周知,銀行業的本質即服務,在無邊界的互聯網業形態模式中,對外開放銀行的金融服務,不失為一種創新“行為”。

神州信息互聯網應用架構專家陳宏鴻介紹,互聯網既為銀行業帶來了挑戰,也為銀行業信息化發展帶來了重要啟示,打造開放式銀行,對外開放自身的服務能力,是互聯網時代銀行轉型的必然。開放銀行服務,其自身不會失去對金融資源的把控,反而能“運籌帷幄”,吸引眾多第三方合作機構來幫忙招攬客戶。對於第三方機構來說,則能得到銀行的支付、貸款等金融支持。

實際上,服務開放正成為銀行業新的商業模式。早在2013年,中國銀行就面向各分行上線了開放平臺入口,其業務覆蓋了出國金融、生活繳費、校園繳費、就醫掛號等生活場景。在國外,西班牙BBVA銀行也通過將用戶賬戶的支付、信貸等業務向第三方機構開放,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開放銀行。

重構金融服務生態圈 激活銀行內生價值

開放銀行的核心理念在於銀行將自身金融服務開放給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在拓展自身業務的同時,又為銀行帶來客戶流量,銀行輸出的核心能力包括支付、電子錢包、理財、投融資等金融服務。而銀行的主要責任則轉移到提升自身核心業務能力上來,主要體現在對自身科技能力和數據能力的積累與應用。目前,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手段,成為了賦能銀行服務開放的核心要素。

開放銀行以扁平化的架構和開放共享模式,不僅為整個金融服務生態圈帶來了互惠共贏的局面,開放銀行模式將成未來銀行業重要的發展趨勢。目前,業內普遍採用金融互聯網開放平臺作為橋樑,以API或SDK服務輸出模式實現金融服務的開放。神州信息互聯網開放平臺Sm@rtiPlus是神州信息自主研發、基於分佈式技術的創新產品,對銀行“服務開放”模式的支撐、連接作用,是銀行打造場景化、互聯網化、移動化業務生態的橋樑,對加大客戶引流、拓展盈利模式、擴大數據積累、打造銀行生態體系等方面有直接作用。

該平臺已在多個銀行服務項目中得到成功實踐,並獲得了客戶及業界的廣泛認可。湖南三湘銀行藉助開放平臺,將其電子錢包和支付服務開放給三一重卡,在一次線上售賣活動中,實現了“46秒500臺卡車1.4億成交額”的佳績,與三一重卡實現了金融共享、利益共贏。除了在自身業務的幫助外,神州信息互聯網開放平臺對於銀行內部金融能力的助功,也可圈可點。四川新網銀行通過開放平臺的數據積累,深度挖掘、分析大數據價值,為進一步促進以用戶為中心的開放創新業務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獲得了IDC“2018年度中國金融行業創新獎”。

新技術持續進步 為銀行安全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業界已形成了對開放銀行模式的普遍認可與期待,但仍有觀點表示了對開放平臺數據和系統安全的擔憂,正如業界始終保持了對雲計算平臺安全隱患的關注。

在防控金融領域銀行體系的信息安全方面,神州信息陳宏鴻則從技術角度予以解答,表示對於開放銀行系統,我們依然可以利用基於AI和大數據風控營銷體系的金融科技手段,以及知識圖譜技術,幫助銀行實現金融服務的智能風控,既滿足開放銀行體系的包容性,又滿足安全性。

依託大數據、雲計算,藉助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前沿科技手段來保障銀行信息,已經成為眾多金融科技公司重點發力方向。如神州信息依照信息安全標準化體系來研發數據存儲、網絡互連、安全加密、數據交換、安全認證、客戶服務等應用系統,如近期推出的運維大數據監控系統。

實際上,不止是銀行業內,監管層早就對於開放銀行的建設給予同樣的關注與政策指導。中國銀監會較早發佈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提到,銀行需保持開放的態度,在保障安全和合規的基礎上逐步開放互聯網金融服務接口。這同目前國家擴大金融開放戰略方針一樣,金融開放是國家發展的戰略選擇,在開放中競爭與成長,將促使金融業優化和壯大,有利於打造更具效率、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體系,這對於銀行業態同樣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