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杭州等地「嚴格打狗」背後,是狂犬病大國的陰影

最近幾天,全國不少地方在開展一系列的犬隻清理行動,從限制居民養狗品種、限制外出遛狗時間、要求牽繩和清理排洩物之外,還有城管對無證的流浪狗進行「管理」。

成都、杭州等地「嚴格打狗」背後,是狂犬病大國的陰影

在微博上, #成都清理禁養犬# 已經有了超過 3 億熱度,杭州的相關話題也有多個超過百萬。有不少「據稱」是城管當街打狗的圖片在廣泛流傳,但隨後也有質疑和闢謠出現。

這事兒該怎麼看?

一、沒有任何虐待是符合道德的

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動物福利是有法律保障的,虐待動物的行為可能有直接違法的風險。但在國內,動物福利尚未提高到法律層面,仍然只是一種不具有普遍性的道德約束。

我們難以一一證實網上流傳的「城管打狗」視頻的真實性,但如果在清理無證流浪狗的過程中,確實有出現暴力行為的可能性,這不是沒有先例的,你可以想一想上個世紀的「除四害」景象。

毫無疑問的是,直接使用棍擊、摔打、淹溺等手段處死無證流浪狗是慘無人道的,在公開場合操作更是可能直接影響城市形象。

但是,合理的收容、飼養、絕育、免疫,需要有大量的經濟支持,這在流浪狗種群長期氾濫的國內,並不現實。 儘管有許多愛狗人士以納稅人自居,但支出也分輕重緩急,能否像西方國家在流浪動物福利上投入,不是拍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事兒。

但至少能做到的,是像醫學生在進行動物實驗前的必修課一樣,瞭解動物安樂死的方法。在不得不處死動物時,做到儘量快速、無痛苦且相對清潔的死亡——這樣做的成本並不高。

可能你會問,為什麼無證流浪狗一定要被處理?

二、中國曾經在治理狂犬病上有過出色的表現,但後來……

中國的犬隻管理,要從上個世紀開始說起。

在一篇名為 Human Rabies in China, 1960-2014: A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的研究中,作者回顧了 1960 年到 2014 年中國狂犬病死亡人數和發病率的統計,如下圖:

成都、杭州等地「嚴格打狗」背後,是狂犬病大國的陰影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狂犬病發病率極高,但在九十年代得到回落。新世紀以來又有抬頭的趨勢,並再次回到世界前列。

那麼,九十年代做了什麼?

在今年這一波的犬隻管理中,常被愛狗人士詬病的原因有幾點:嚴格實行養犬許可證制度,未經批准擅自養犬要沒收或者捕殺犬隻、在重點限制區域(常常是市區範圍)禁養大型犬、烈性犬,將中華田園犬歸為禁養,限制外出時間等等。並且有人考據:這些條文都二十多年沒改了,為什麼不能與時俱進?

以筆者所在的杭州為例,《杭州市限制養犬規定》就發佈於 1995 年,當年在杭州的養犬門檻,甚至遠遠高於目前的標準。上海、北京等地的管理規定,要更早於杭州。

——二十年多前的時候,這些條文剛剛發佈執行時,恰好與中國狂犬病管理最有成效的年代相吻合。

那麼,到後來發生了什麼,又讓狂犬病再一次氾濫?

筆者不敢多說,只引用新華社轉載法制日報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地方養犬管理規定形同虛設,文明守法養犬有多難》,發佈於半年前的 2018 年 3 月 24 日。

三、博弈

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有完善的動物福利,但對動物傷人或致病,也不會網開一面。在人的性命面前,即使狗與人類的關係十分親密,也會被作為嚴格管理的對象。

而我國被 WHO 劃為狂犬病高危地區,每年發病人數居於前列,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量世界第一,但狗的管理一直遠遠落後。

成都、杭州等地「嚴格打狗」背後,是狂犬病大國的陰影

假如,你曾經在今年七月份長春長生狂犬病疫苗造假案中義憤填膺,那麼,在這個時候,你才必須對嚴格管理犬隻的操作有更冷靜的看法。造假的疫苗可能讓你感到失去了保護、對狂犬病充滿了恐慌,讓你籠罩在狂犬病的陰影中。但嚴格的犬隻管理,正是對狂犬病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99% 的狂犬病,是被狗咬傷導致的。

世界衛生組織在 2015 年曾經提出「到 2030 年人類狂犬病零死亡」的目標,根據《全球消除狂犬病新框架》的描述,「依照國際獸醫局的政府間標準以及世衛組織建議採用的咬傷治療方法,實施大規模犬類疫苗接種,再加上寵物主人擔起責任以及流浪狗群管理,就可使人間死亡得到預防。」

據估計,當超過 70% 的狗接種狂犬病疫苗後,可以讓狂犬病的傳播得到控制,讓人類病例降到零。但在國內,因為無證流浪狗種群氾濫和守法家養狗缺乏管理,70% 顯得遙不可及。

一方面加強家養狗管理,另一方面減少流浪狗規模,就變成了眼下消除狂犬病恐慌最重要的任務——試圖逆轉這兩個大趨勢,既是對疾病的放任,也是對人類和動物的不負責。只不過,在效率和人道之間,從每個管理者、執行者到每個養狗或不養狗的普通人,都應該更加慎重地思考自己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