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當我們提到電影史上的經典電影,就不得不提到由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之一《七武士》,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導演都看過這部電影,電影學院更是將它作為學生必看的電影之一。那麼,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在哪裡呢?它的經典之處有表現在哪些地方?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黑澤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導演黑澤明本人的人際關係。

蜚聲國際的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張藝謀、馬丁-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等都是黑澤明的粉絲和忠實影迷,他和約翰-福特、英格瑪-伯格曼互稱為偶像,他的同僚、搭檔是山本洋次、小國英雄,他的導師是山本加次郎,他欽定的接班人是北野武,還有,寫出《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和他是知己朋友,以上提到的人物皆是20、21世紀非常出名的人物,僅僅這些,就足以說明黑澤明的偉大。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七武士

黑澤明被稱為是“最會拍動作片的導演”,早在半個多世紀前,他就開創了一套獨特的動作片拍攝手法,現在的許多電影都有借鑑黑澤明的拍攝手法。黑澤明的電影比較注重情感的表達,經常借用慢動作的方式來輔以情感的支撐,目的是讓觀眾投入到電影的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電影的開頭,是一段七武士的帶頭人勘兵衛(那時七個武士還未相遇,還沒有組隊)救一個被小偷劫持的營救戲,勘兵衛首先將自己的頭髮剃光,想扮演成一個和尚去給小偷送飯糰,以削弱他的疑心伺機救出小孩。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勘兵衛

在這段戲中,從勘兵衛準備剃髮到將小偷殺死,花費了十幾分鍾,在一個看慣了漫威動作電影的普通觀眾而言這是極其致命的,因為被壓制住的劇情會讓他的心情變得壓抑,就像普魯斯特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一樣,用三十幾頁的篇幅來描寫一個人在睡前做的事讓人感到枯燥乏味一樣。

黑澤明並不直接將勘兵衛殺死小偷的細節完全展現出來,而是遮擋在建築物內,在黑澤明刺傷小偷解除了小孩的安慰後沒有直接將鏡頭安排在獲救後的孩子身上,而是讓被刺傷的小偷先出來,用慢動作特寫小偷在臨死前的狀態,身體搖擺不定後最終到底身亡。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即將倒地的小偷

這段戲觀眾完全看不到刺殺這個動作是怎樣發生的,而是用勘兵衛將帶血的刀扔在地上來讓觀眾明白小偷已經被擊中,威脅已解除。黑澤明反而將鏡頭都給了小偷,是想讓觀眾把注意力傾注到刺殺後的結果是死亡,而不像讓觀眾沉溺在刺殺的快感之中,讓觀眾感受到死亡的重量。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菊千次

電影中有一個人物塑造得很成功,那就是菊千次。他的父母是農民,被土匪所殺,他從小就是一個孤兒,所以他非常痛恨土匪,勵志成為一個武士,但是卻沒人可以教他武藝,他只好抱著一把劍當一個流浪的假武士。

當他看到勘兵衛輕輕鬆鬆就把小偷殺死之後,他既敬仰,想向他學習武藝,但由於骨子裡的高傲,不肯說出這個請求,於是就跟了勘兵衛一大段路才作罷。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菊千次雖然是一個粗人,長得很高大,又有一臉的鬍子,當七個武士準備抵達村子的時候,有農民擔心他們行為不軌於是將自己的女兒的頭髮剪短扮作男人。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但從前面的劇情中觀眾可以看到其他六個武士都是正直正派的,真正擁有傳統武士的精神,唯有菊千次會使觀眾有一絲絲的擔心。

但是這擔心多餘了,菊千次雖然表面上不正經,但是卻非常同情農民。在最後的那場大戰中。我相信有一個鏡頭會激起觀眾的淚花。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那就是菊千次救出一個父母剛被土匪殺了的嬰兒的時候,站在雨中仰天痛哭,因為他和這個嬰兒一樣,在幾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被土匪殺死。這並非為了賺取觀眾的眼淚而設置的劇情,黑澤明是想讓人們看到在那個時代,農民的命運如何。

曾有人問黑澤明為何他的電影總是很安靜,黑澤明回答說:“每一幀畫面都獨自成為一種藝術的存在。”而他在自己的電影中也正是這樣做的,他不辜負每一幀的誕生,極度渴望又似乎在剋制。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而現在,比如漫威的英雄系列電影,將鏡頭大肆用在主角英雄身上,這就會導致觀眾只看到英雄的動作,而看不到動作造成的結果。雖然這兩種電影所要表達的價值觀不一樣,並不能將他們相提並論,但是,就電影的藝術方面來說,這種拍攝還是存在弊端的,有待改進。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在《七武士》的最後一戰中,七個武士帶領農民反抗土匪的那一場戰鬥,在開戰之前,菊千代將他們自己製作的旗幟插在茅草屋頂上,那一段時長大約9分鐘,卻僅僅用了101次剪輯,黑澤明這樣做是為了著力打造鏡頭的完整性。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在與土匪混戰的過程中,即使場面的人物多而亂,黑澤明卻始終抓得住重點,比如,即使是數十人的混亂交戰,鏡頭卻能完整的跟拍每一個土匪從戰鬥中到陣亡的全過程,而且這多采用多機位拍攝和長鏡頭,有什麼作用呢?多機位拍攝會使演員的表演更全面、更自然,捕捉到的每一個畫面都足夠真實。而長鏡頭會使畫面更有動感,搏鬥更加真實。

這部六十四年前拍的電影,為何今天依然屹立在影壇成為影史經典?

當年《七武士》一經上映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隨後斬獲了七項國際電影大獎,而黑澤明的那套獨特的拍攝手法,也讓越來越多的導演運用到自己的電影當中,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