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近四成媒體人胃糜爛

2017年11月8日,北京,第18箇中國記者節。

《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近四成媒體人胃糜爛

“關愛媒體人胃健康公益活動”項目啟動

據介紹,這個項目的實施是在國家衛生計生委頒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導下進行的,契合《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提出的防治核心由“疾病治療為中心”向“綜合的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突出“防控的效率”,核心目標是減少胃癌導致的過早死亡現象,在策略上做到“實施早診早治,降低胃癌高危人群發病風險”。

《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近四成媒體人胃糜爛

專家發佈報告。

在“關愛媒體人胃健康公益活動”籌備期,已有近300名媒體人接受了膠囊胃鏡檢查。檢查結束後,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教授、劉婧教授、李貞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李景南教授、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廖專教授、廣州南方醫院消化科主任劉思德教授、武漢協和醫院消化科主任侯曉華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地三甲醫院的權威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團,對檢查數據進行了彙總分析,形成了《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並在啟動儀式現場進行公佈。

《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82名受檢媒體人中,39.36%的媒體人胃部糜爛,結合媒體人填報的《媒體人健康生活習慣調查問卷》可以發現,壓力過大、三餐不規律或成主因。另外,有22.34%的媒體人出現了明確的胃部病變,急需接受診療,其中5.32%的人患有胃潰瘍,8.51%的人患有胃息肉,粘膜異常隆起6.38%,胃出血等其他佔2.13%。

媒體人胃健康狀況著實堪憂!對此,專家提示,媒體人工作壓力大,且長期保持不良生活方式,屬於胃病高危人群,大部分媒體人在面對胃部不適時大多持忽視態度,導致胃病高發。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以及時發現隱患,儘早治療。

據瞭解,醫學專家針對媒體人群發佈胃健康數據尚屬首次。此次媒體人胃健康數據的獲取,系通過我國自主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來完成。

《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近四成媒體人胃糜爛

專家做胃健康科普知識傳播。

“做記者的十胃九病”。有數據顯示,90%以上媒體人均有胃部不適症狀,有些人長期胃炎或胃痙攣,甚至有不幸者患上胃癌等重度胃病。


2016年1月,美通社發佈《2016中國記者職業生存狀態及工作習慣》白皮書顯示,超過8成記者表示處於加班過度、三餐和作息不規律的生活狀態。2016 年 6 月,財經記者社群平臺深藍財經發起中國媒體人健康問卷調查,胃病高居媒體人健康問題榜首。

此次收集《媒體人健康生活方式調查問卷》也顯示,約48%的媒體人感到“身心俱疲”,41%的媒體人從不運動,51%的媒體人飲食不規律,另外,11%的媒體人長期服藥,其中就有胃藥。

專家指出,我國胃癌高發,除了與其危險因素居多的原因有關外,還與檢查普及率較低有關,而檢查普及率的低下與公眾對胃健康知識瞭解甚少及對插入式胃鏡檢查恐懼等原因有直接關係。

《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近四成媒體人胃糜爛

專家報告PPT。

專家稱,除了傳統的插管胃鏡檢查外,更有安全無痛的安翰膠囊機器人胃鏡,其在20分鐘內即可全面查出胃部的疾病隱患。利用這項技術,可讓更多的健康或亞健康狀態媒體人把握住發現自己胃部病變的機會,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目前,北京的解放軍總醫院(301)、北京協和醫院等大醫院已開展這項技術為民服務。

活動主辦方透露,“關愛媒體人胃健康公益行動”將持續實施一年,將為國內700名媒體人提供免費的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將關愛落到實處。項目結束後,權威醫療機構將對檢查結果數據進行彙總分析,形成《中國媒體人胃健康白皮書》面向全社會發布,喚起公眾胃健康意識。

已接受膠囊胃鏡檢查的前新浪執行副總周錨說,十年前曾因胃部大出血面臨生命危險,“過去,我一直覺得胃病不是病,結果卻差點被胃病奪了性命。胃病是個隱形殺手,一不小心就會釀成大錯,大家一定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

《中華英才》雜誌副總編劉曉渡女士表示:“胃病不能拖,感覺不舒服了得趕緊去治療,這次活動讓我對胃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學到了不少科學護胃的方法,真的很實用。”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持人MAX也參加了這次活動,在進行過舒適便捷的胃部檢查之後,他說:“今天瞭解到許多關於胃健康的知識,讓我瞭解到早期篩查胃病治療的重要性,也消除了自己對做胃鏡的恐懼。”

《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近四成媒體人胃糜爛

善學博雅&情感機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