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模式?適度規模?

所謂適度規模,就是飼養頭數的多少要與養豬戶的經濟實力、技術管理水平條件想適應,沒有規模,總體盈利受到限制,盲目貪大發展,經營管理和技術跟不上,會影響整體養殖效益,導致養殖失敗。所以,養豬戶一定要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經驗,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條件確定發展條件確定發展目標,做好規劃、由小到大,逐步發展。適度規模養豬,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必要的機械設備和自動化儀器,創造適宜的畜舍環境,利用先進的科學方法來組織和管理養豬生產,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繁殖成活率、出欄率和商品率,從而達到養豬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豬場管理科學化、就要把土地、資金、市場、技術、設備、資源有機結合起來。現階段我國廣大農村比較適宜的養豬規模,因各地飼料資源、飼養技術和管理水平以及飼料和生豬價格等不一樣,規模養豬經濟效益也有高低,因而適度規模也有差別。在經濟發達地區,養豬以年出欄肉豬2000-5000頭適宜,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年出欄肉豬500-2000頭的規模,也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農民適度規模養豬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不需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況且適度規模養豬除夫婦經營管理外,加幾名勞動力就夠了。此外,農村適度規模養豬有利於實現農牧結合,可充分利用豬糞肥田,對保護環境和發展沼氣等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十分有利。

發展適度規模養豬的關鍵是轉變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特別是要積極推進農村散養向適度規模化轉變,推進傳統方法向科學方法飼養轉變,推進隨意化飼養向標準化飼養轉變,從根本上解決傳統養豬業存在的盲目性、隨意性和鬆散性等問題,養豬老闆要核算好自己的成本,關注市場信息,及時調整豬群數量。

適度規模養豬的優勢:

1、可以充分利用農家現有的各種精粗和青綠飼料,從而減少養豬業對糧食的依賴,這是集團化大型養豬場絕對做不到的。

2、可以利用數以億計的農村閒散勞動力。

3、能承受市場波動所帶來的衝擊,船小好調頭。

4、促進可持續性農業的建立。農家飼料和秸稈等通過養豬還田,提供大量有機肥,不僅可以降低農業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減少了汙染,促進了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5、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數以億計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務工或從事其他產業,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促進了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逐步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給適度規模養豬創造了條件。

6、部分飼草飼料自己種植,不全部依靠購買,不使用機械排汙和機械給水給料,不僱工,省煤、省電、省水、省人工,減少資金壓力,減輕了對貸款的依賴,在人工和能源大幅漲價的情況下,降低了飼養和環保成本。

未來模式?適度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