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向巴菲特學什麼?

我們應該向巴菲特學什麼?
我們應該向巴菲特學什麼?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再次順利召開,全世界5萬多名股東現場參加了會議,據說有一萬人是中國過去的,朋友圈也看到不少人發了照片,可見目前國內的投資熱情是多麼的高。隨著國內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斷加強,大量的資金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渠道,這個時候,有著53年投資歷史,年化複利達到19%的巴菲特就成了大家朝聖的人物,能夠現場聆聽交流更是難得的機會。

我們應該向巴菲特學什麼?

不過,我們要感謝如今高度發達的互聯網,也要感謝國內過去的大量媒體人員,才有了我們能夠同步收看的機會。看了兩位老人妙語連珠的回答,不得不佩服投資家的知識和遠見,思維的縝密,見識的廣博。另外推薦大家看看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可以從巴菲特的親自講述的過去53年的投資經歷來學習一二。

巴菲特成長的三個階段

下面來談談觀會後我的感受,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對股市的思考,對投資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巴菲特的投資經歷主要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截至時間是1960年代末,在十幾年的合夥企業階段,他的主要思路是從導師格雷厄姆那裡學來的“撿菸蒂”階段。那個時候財務分析做的人還很少,大量公司的價值被低估,於是他就買入那些價格只有價值2成到4成左右的公司,然後等待股票回購,價值迴歸,就套現走人。

但是到了1970年代,這樣的公司越來越難找了,這個時候查理的思想開始起作用了,巴菲特的主要策略變成“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公司”,簡單說,這個策略就是成長股投資策略。所謂優質公司,有護城河的,有核心競爭力的,反應在財報上,就是營業收入和利潤不斷增長的公司。

這個策略,可以說是過去十年A股市場上比較適用的策略,曾經的牛股比如海康威視,科大訊飛,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等都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找到。

後來,隨著可投資金額的增加,投資策略進入了第3個階段。目前伯克希爾的股票投資組合已經有1700億美元,尋找的投資標的最好是一個項目能投入50億美元的公司。

所以,他現在的投資策略主要是以整體併購整合為主,把大量投資的企業私有化,產生協同效應。我們注意到,伯克希爾目前有了40家子公司,參股投資了40家公司,總共有80家公司需要管理,而總部卻只有25個人,可見管理的效率非常之高。

我們應該向巴菲特學什麼?

巴菲特的三板斧

在巴菲特的長期投資生涯中,有三樣東西是最重要的。當然,對於只是來股市“過把癮”的投資者可能閱讀後沒有什麼感覺,而那些想要長期投資股市,並且最終實現財務自由的朋友,一定會深有體會。

第一板斧:複利。他強調了複利的重要性,並且在不同場合,反覆的強調。這個才是投資的精華,依靠連續53年19%的複利,他從股市賺取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財富。我們普通投資者,可以把目標稍微定的低一點,未來十年,二十年,15%的複利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收益率。但要完成這樣的目標,最重要的是“不要虧損本金”。

一個年度的虧損,需要後面年度更高的回報來彌補,於是就要冒更大的風險。所以,巴菲特強調最多的就是:第一,不要虧損本金。第二,記住第一條。只有當你明白了複利的重要性,你才能夠記住“不要虧損本金”的真正含義。

第二板斧:買的夠便宜。巴菲特的估值邏輯其實是把股票當債券來看。撿便宜貨的市盈率不超過5倍,高品質的優質股不超過15倍。如果按照他這個標準在A股裡,也沒什麼特別好的機會,只有2005年和2008年大熊市的時候才有。

如果把標準降低一點,按證監會認可的新股上市標準是23倍市盈率,也許只有打新股才有好的買入機會。而新股上市後直接翻2倍,都是一字板,根本買不進,等到漲停板打開的時候,已經市盈率達到50-60倍了。目前整個A股市盈率中位數還是超過40倍,中小板、創業板的市盈率更高,估計巴菲特在A股也很難找到投資標的。

買高市盈率的股票不代表一定會虧損,但買高市盈率的股票大部分都會虧損,因為好公司太少,這麼高的市盈率它要對應非常高的增長,但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就是長時間的高增長。想從股市賺錢的你們,最好能嚴格按照巴菲特的估值標準來買股票。如果實在不行,可以降低標準,按新股上市的標準23倍市盈率,買對應增長20%-25%每年的股票。

第三板斧:人棄我取,逆向思維。歷史上,巴菲特投資H股和A股有2次典型操作。第一個是中石油。2003年,巴菲特花費4.88億美元於大舉買進H股中石油,買入價每股2元,巴菲特以當時的淨資產價格購買了中石油。在2007年,中石油A股上市,很多股民在48元搶籌A股,而巴菲特卻在14元附近大舉減持H股中石油,收益4年達到7倍。這個就是逆向思維的典型案例,眾人瘋狂的時候,就堅決出貨。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2.25億股比亞迪公司的股份,約佔比亞迪本次配售後10%的股份比例。當時全球投資者都在拋售股票,紛紛回籠現金,只有巴菲特在股災後大肆買入,積極貫徹“人棄我取”的精神。

其實,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去槓桿行情中,在2016年初也出現過一次很好的機會。當時一些白馬股的估值是低於歷史平均值的。格力只有10倍不到,茅臺也只有15倍左右。這種機會,幾年才會出現一次,運用逆向思維,大舉買入的話,也會有翻倍的收益了。所以,人棄我取的機會,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同樣都有,關鍵是要有一顆“勇敢的心”。

思 考 題

目前大家都在看多A股市場,你認為該用“逆向思維”看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