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人士:增加民企貸款不等於降低信貸標準 “125”是方向性指標

监管人士:增加民企贷款不等于降低信贷标准 “125”是方向性指标

近日,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民營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和它在經濟中的比重還不相匹配、不相適應。從長遠來看,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支持,應該契合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相應比重。因此,對民營企業金融服務,也會設定相應的政策目標,讓民營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

郭樹清提出,初步考慮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的目標,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消息一出,各方都很關注。有民營企業家歡欣鼓舞,認為以後銀行對民企的貸款都不再有所有制的顧慮,讓銀行對民企“敢貸、願貸、能貸”,民企貸款的可獲得性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有人擔憂,如果再給予一些前期盲目擴張的民企過度輸血,可能會產生大量的壞賬,導致銀行業不良率出現明顯反彈。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擔憂屬於片面解讀或者誤讀。中央提到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兩個不動搖”,金融部門對此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銀保監會重點是消除對民企的歧視政策,要求銀行業必須堅持對國有和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負債水平合理、履約記錄良好的民營企業提供和國有企業同樣的信貸支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銀保監會有關人士處獲悉,“一二五”的目標是監管鼓勵的一個整體方向,而不是具體監管指標,並不要求每家銀行都必須要達到。

該人士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家數眾多,類型也很豐富,各家銀行的目標客戶定位和經營方針、風險偏好都不一樣。監管的方向是鼓勵差異化競爭,更不會要求千行一面,每家都要機械地達到這樣的目標。”

據瞭解,這一目標是經過認真論證和測算的,具有可操作性,也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靈活性。監管部門也將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充分跟市場溝通,積極穩妥推進,保持政策的方向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也有銀行業人士認為,增加民企貸款就會導致不良反彈的論調站不住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實現“一二五”的目標增速,會引導銀行增加對民企的融資,但是並不意味著降低貸款標準。增加民企的信貸支持,並不能等同於降低貸款的標準,犧牲銀行的風控和貸款程序。

該銀行業人士表示:“現在各家銀行都是商業主體,都有自己完備的貸款評價體系和風控體系,貸款投向也需要符合監管標準。大家主要會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治理良好、負債管理水平合理,成長性極強、潛能巨大的民營企業。對於那些經營混亂、大肆擴張、甚至惡意逃廢債的,也不符合銀行的信貸政策,也不可能得到支持。”

其次,銀行業自身也面臨轉型,在解決金融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時,不斷優化信貸和客戶結構,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而民企無疑是銀行的戰略目標客戶,且民營企業具有分散化、多元化的特徵,也有利於銀行分散風險,提高風控能力。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現在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營企業貸款佔25%,而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超過60%。加大對民企的支持,無疑能扭轉這樣的不平衡。

也有民營企業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政策的風剛吹了,還需要雲,至於下雨還有一段距離,輿論不能把民企久旱後渴望的甘霖憋回去。銀行對民企的貸款,一定程度上也還在觀望狀態”。

前述銀保監會人士也表示,監管引導銀行加大對民企信貸支持的同時,也試點聯合授信機制,擠壓一些過度融資企業的規模,讓銀行業“騰挪”出更多資金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下一步,聯合授信機制將在總結經驗基礎上不斷完善。

該負責人表示,“很多企業效率比較低,過度佔用了信貸資源,還有的企業融資額已經遠遠超過其正常的生產需要。通過聯合授信的評估機制,解決銀行信息不對稱、盲目競爭的問題,各家銀行聯合起來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資產負債情況確立合適的授信額度。這一機制可以約束銀行對一些大型企業的過度融資,將更多的信貸資源騰挪出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