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耶路撒冷追尋耶穌生前的每一個足跡

聖墓大教堂

離開西牆、結束了對猶太教聖地的體悟,又回到老城曲曲折折的小巷子中,在高低起伏的石階上沒走多遠,就發現自己已置身於另一個宗教心目的中心之地——基督教的聖墓大教堂。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其他一個城市會像耶路撒冷這樣歷史高度凝縮,這使得這個城市有一種奇特的魅力,令人著迷,卻又令人生畏。

來耶路撒冷追尋耶穌生前的每一個足跡

雖然天色已晚,但聖墓大教堂仍是人頭攢動。一進門的寬闊處,有一塊寬大的石板。很多人一進來,便快步上前,半跪下,無限深情地撫摸或者以臉貼石,還有人親吻石板一—在這些虔誠的基督徒眼中,這或許是他們能與基督在塵世間最能相通之地。耶穌受刑後,人們把他從十字架上解下來,安放在這塊大理石上塗抹膏油,準備安葬。這塊據說是透著耶穌血的石板於是成了基督徒朝拜之物。還有很多虔誠的教徒,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後帶回家供奉起來。

據歷史學家考證,耶穌是“三大亞伯拉罕宗教創始人中唯一一個曾在耶路撒冷街上漫步過的”,作為一個猶太人,他的宗教生活也以研究先知、遵守律法和去耶路撒冷朝聖為基礎。耶穌稱耶路撒冷為“偉大國王的京城”。

來耶路撒冷追尋耶穌生前的每一個足跡

聖墓教堂內部結構複雜,進門處還有很多人繞著一個環形小建築排上了大隊,隊伍外有專門的神職人員維持秩序。原來這裡就是耶穌下葬之處。公元33年,耶穌在耶路撒冷被抓,羅馬總督彼拉多在他的指揮部——也就是今天雅法門外的希律城堡的平臺上,公開審判他。耶穌死後,他的追隨者為他舉行了傳統的猶太葬禮,然後把他的遺體放在了這個石窟的墓穴當中,用一塊大石封住入口。按照信徒們的說法,三天後耶穌復活,向驚訝的追隨者現身。聖墓教堂的穹頂極盡華美,白天的時候有光線通過穹頂傾灑進來,寓意著耶穌自此昇天的。當然,考古學家們傾向於相信,耶穌的屍體只是被他的家人和朋友挪走,並安葬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個巖墓裡。這裡無疑是令信徒們狂熱的另一去處,很多人不惜排上幾小時的隊,只為能進去摸一下那塊原物。

來耶路撒冷追尋耶穌生前的每一個足跡

第二次進聖墓教堂的時候恰好人不多,我們也加入了排隊隊伍。裡面空間逼仄,門口的希臘東正教士雖然表情嚴肅,但也友好。每過幾分鐘他放幾個人進去,讓大家觸摸、祈禱或是拍照,然後又提醒大家趕緊離開,讓下一批人進去。川流不息,應該是一年的常景。

因為拿撒勒是耶穌的故鄉,所以當年追隨耶穌教義的人被稱為拿撒勒派。第二聖殿被羅馬人毀後不久,拿撒勒派從母教猶太教分離出來,形成一個全新的宗教一—基督教。耶穌遇難之處和下葬之處,成為基督徒們的朝拜之地。即使耶路撒冷一度被羅馬人改變成為多神教風格城市,基督徒們也還會潛入這些洞穴,秘密地讓這個基督教神龕生生不息。基督徒有時得到寬容,有時受到嚴厲的懲處。沒有了宗教的耶路撒冷不過是羅馬東部一個邊陲小鎮。人口下降到一萬人,城牆也千瘡百孔。

來耶路撒冷追尋耶穌生前的每一個足跡

31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後,立志要重建耶路撒冷,把它作為自己基督教帝國的中心。於是君士坦丁大帝拆除了哈德良的多神廟宇,他命令主教淨化此地,搗毀異教神廟,挖掘裡面原有的墳墓,並在那裡建造一個擁有“最美麗的結構、柱子和大理石,最昂貴耐用的、裝飾著黃金的”“世界上最好的”長方形基督教堂。

君士坦丁大帝還派自己深愛的母親、已皈依基督教的海倫娜來重建耶路撒冷。海倫娜在耶路撒冷發現了三個真十字架(True Cross)。為了確認哪一個是真的,據說皇太后和主教將這些木塊抬到一個奄奄一息的老婦床前。當第三個十字架放過去時,病婦突然睜開眼睛,恢復體力從床上坐了起來。海倫娜“把十字架的一部分和釘子一起寄給她的兒子君士坦丁”,皇帝用這些釘子製作了馬龍頭。此後整個基督教世界都渴求來自耶路撒冷的聖物。不管真十字架的故事是否為後人杜撰,海倫娜確實永遠地改變了這座城市,她後來在橄欖山上建造了耶穌昇天大教堂和艾琳娜大教堂,而這座最重要的聖墓大教堂花了10年才建成,那個華美的穹頂直到4世紀末方才完工。

來耶路撒冷追尋耶穌生前的每一個足跡

自君士坦丁大帝立基督為國教之後,耶路撒冷變成一座地地道道的基督教城市。朝聖者們可以在這裡追尋耶穌生前的每一個足跡。對很多虔誠的基督徒來說,“苦路”是他們來耶路撒冷朝拜時必會重走的一段路。苦路(Via Dolorosa)是耶穌生前走的最後一段路。這一路上他從判刑背上十字架到三次不堪重負而摔倒,再到最後在各各他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苦路”一共有14站,每一站的牆上都有黑色的金屬圓片,上面的羅馬數字標識是第幾站。而最後五站均在聖墓教堂中。每週五下午,來自意大利的方濟各會都會從第一站開始做彌撒,許多基督徒會跟在後面祈禱。可惜我們沒有機會一睹這樣的宗教盛景。

自此,與耶穌有關的一切都成了基督徒爭相朝拜之處。駕車駛出耶路撒冷不久,就會經過約旦河,是傳說中的耶穌受洗之地。如今這裡也成為一個旅遊景點,有很多旅遊大巴停在那裡。這一段約旦河河面並不寬。我們遇到了一組來自非洲的基督徒,他們顯然有備而來,到了河邊不由分說脫掉外衣,勇敢地走進河水裡,讓河水慢慢浸入自己。更有甚者,還憋住氣,把腦袋也埋了進去,讓河水全部淹沒,幾秒鐘之後再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本來就不甚寬闊的河面,中間有拉著一道警戒線,懸掛的小牌子上寫著“不許翻越”。原來這裡也是以色列與約旦的界河。不足百米的河對岸,就是約旦領土,有趣的是,彼岸站著的許多人,看來也是遊客,也正好奇地打量著我們這邊。

在基督徒眼裡,聖墓教堂才是世界的中心,於是,他們把聖殿山本身變成垃圾堆,以慶祝基督教對猶太教的勝利。與炙手可熱的聖墓教堂相比,聖殿山一片荒蕪,猶太人仍然被禁止進入耶路撒冷。基督徒允許猶太人每年一次可以登上聖殿山,但只是為了看到他們被命運嘲弄一—猶太人對著聖殿的基石,“哀悼並撕扯自己的衣服”。在基督徒看來,這一切證明了耶穌的預言,“聖殿將會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