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書系|《升旗手》懸念層生迭起中激發孩子好奇心探知慾

設置懸念是小布老虎“好孩子”中國原創書系最為突出的藝術技巧,這既是一種巧合,也是這套書系幾位作者心照不宣的共同藝術規劃。

好孩子書系|《升旗手》懸念層生迭起中激發孩子好奇心探知慾

可以說,在敘事類文學創作中,懸念既可以成為營造故事情節的手段,也是開啟讀者閱讀動力的密鑰,成人文學如此,兒童文學亦如此。所謂懸念,就是讀者在作者所設置的故事中對未知情節的一種急切要探知其真相的強烈慾望,是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段。在春風文藝的“好孩子”這套書系中,四位作者全部都使用了懸念,讓讀者在一個個懸念的釋疑中感受人物生命歷程的跌宕起伏,真正達到了“懸念生輝”的藝術效果。

好孩子書系|《升旗手》懸念層生迭起中激發孩子好奇心探知慾

《升旗手》

在這套書系中,懸念叢生且設置得最為成功的是吳依薇的《升旗手》。在當下高度追求出版利潤的童書發行背景下,一部長篇兒童文學作品的篇幅往往被控制在十萬字左右,這樣既能減少出版發行成本,同時也能避免兒童讀者的閱讀審美疲勞,而這套書系中的《升旗手》則是個大膽的例外,其篇幅在二十餘萬字,這在近年來的童書出版中是較為少見的大篇幅。

在我看來,這部“大篇幅”非但沒有冗長拖沓的故事情節和連篇累牘的廢話套話,反而有一氣呵成的閱讀快感,原因就在於其懸念的設置。這部小說的懸念設置主要有四處:第一處是主人公唐小鹿父親的忙碌,為什麼這麼忙?甚至還因為忙得顧不上家而導致夫妻爭吵並最終離了婚;第二處是黃江路母親的去向,黃江路沒有關於母親的記憶,周圍的家人和保姆也僅是告知他母親早已去世,可後來黃江路卻調查出母親在中山並準備去尋母;第三處是班主任老師方圓圓寫給遠方鄉下查明明同學的信,查明明是誰?他和方老師是什麼關係?他最終怎樣了?這些疑問不但困惑著唐小鹿,也縈繞在讀者的腦海中;第四處是唐小鹿父母的未來,唐小鹿曾用過很多方法去緩和父母的關係並夢想一家人能再團圓,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

雖然表面上看只是四處簡單的懸念設置,但卻表現出了三種懸念類型:第一處懸念在設置後,作者於文中進行了釋疑,那就是唐小鹿的父親因公司技術攻關而疏於對家的照顧,一年後當公司步入正軌後唐東序又重新迴歸了家庭;第二處和第四處懸念在設置後,作者最終並未在文中進行釋疑,黃江路的母親是否還活著?唐小鹿的父母是否能復婚?這樣兩個疑問還是留給了讀者,但讀者只要真正走進了兩個孩子的心靈世界中,就一定會給出他們最希望的答案;第三處懸念的設置是整部小說中最為特殊的一個類型,其實讀者內心都明白查明明就是方老師根據唐小鹿的情況虛構出的一位遠方少年,她以查明明為唐小鹿的替身並通過書信的方式來間接地教育唐小鹿,這是一位老師的高超智慧,也讓讀者們在理解之後莞爾一笑,這種看似未解卻早已顯露真相的懸念設置是非常高明的。

可以說,正是這些懸念叢生迭起的設置讓這部小說長而不煩又長而不凡。

好孩子書系|《升旗手》懸念層生迭起中激發孩子好奇心探知慾

《穿過冬天來看你》

當然,除了《升旗手》外,這套書系的其他幾部作品也都有懸念的設置,比如《穿過冬天來看你》中羅冰沁的秘密便貫穿了小說的始終,懸念於小說開篇設置並最終在小說結尾處釋疑,讓整個故事連貫緊湊,也使讀者完全沉浸在探究真相的緊張情緒中;再如《摘臭皮柑的孩子》中冬林的失蹤、夏妹瘦削的身體以及《向陽花女孩》中孟晨陽的新同桌、劉棉襖不報跳高項目等等懸念的設置,在完成故事情節推進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時,又都成功地抓住了讀者的閱讀心理。

好孩子書系|《升旗手》懸念層生迭起中激發孩子好奇心探知慾

《向陽花女孩》

提到以懸念來抓住讀者,特別是兒童讀者的閱讀心理,我想這是與兒童的年齡心理特徵密不可分的,這個特徵就是兒童和兒童文學的遊戲精神。兒童讀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尚不成熟,好奇心強是其最為典型的心理特徵,遊戲則是其最主要的日常生活狀態,正如兒童文學理論家班馬所言:遊戲“既寄寓著兒童過剩的生命力,也有著兒童對未來生活的試探,是一種兒童的心理能量的發散形式”,兒童文學作品恰恰可以成為兒童遊的場地,兒童讀者通過閱讀使自己進入到由作者營造的遊戲場景中,一邊發洩著過剩的生命力一邊試探著未知的世界,而懸念則是最能激發兒童好奇心並使其跟隨主人公的經歷而完成遊戲,最終通過閱讀達成一種心理成長和心靈提升。在我看來,這套書系是完全可以擔得起這樣的文學使命的。

好孩子書系|《升旗手》懸念層生迭起中激發孩子好奇心探知慾

《摘臭皮柑的孩子》

作者王家勇,系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