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萨特存在主义思想来源思考历史发展方向

由萨特存在主义思想来源思考历史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几十多年里萨特在中国平民阶层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可以说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上个世纪刚刚摆脱十年动荡的中国,最首先译介到中国的就是萨特的存在主义作品,后来他的戏剧作品也被搬上了舞台,在1947年,罗大冈先生就翻译了萨特的剧本《恭顺的妓女》,并应他的好友、诗人卞之琳的建议,把剧本改名为《义妓》,于一九四八年发表了《义妓译本序》和《存在主义札记》。这一时期译介过萨特的思想和作品的法国文学学者还有吴达元、徐仲年和盛澄华等。六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一些译著,例如《存在主义简史》、《存在主义哲学》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等,而在20世纪的后半叶,柳鸣九主编的《萨特研究》曾经在国内的思想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而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萨特文集》七卷本,至此萨特成为我国文化界人尽皆知的人物。而在国内出版的关于萨特的著述和论著乃至他的译作,无一不是都重点关注萨特的自由理论思想,且各家的认识和看法解释各不相同,然而这些不同的观点却也是更加容易使我们去更好的对于理解和掌握萨特哲学自由理论的实质很有积极意义,在寻找萨特哲学的自由理论作为一种历史思想与现实的结合点,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还可以继续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更多合理的因素,积极投入现实的生活与实现人生价值。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试论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由萨特存在主义思想来源思考历史发展方向

谈到萨特谈到存在主义就不得不谈到克尔顿凯尔。存在主义哲学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现在一般公认的创始人是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他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己选择自己、自己创造自己的过程。克尔凯郭尔的反理性主义也在后来成为存在主义的共同起点。而克尔顿凯尔的哲学是以批判黑格尔哲学为基本前提的,克尔顿凯尔认为黑格尔的通过理性和逻辑推理,人类可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观点是错误的,假若只是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能得到的只是事物的抽象本质,人亦是无法认识自己,更无法把握世界,他认为只有通过领悟和体验内心才可以获得。克尔顿凯尔提出我们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物,就在于人具有个性,因而他反对黑格尔的关于任何个体都要融入整体的观点,认为这是非人道的思想,黑格尔的观点否认了个人。

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他同样反对,他认为我们的具体性的表现只能是我们个人、个体,而不是绝对理念,并且我们人,这个自我的人是具有无限的自由的,因而就决定我们所体现的个体性不具有机械的设定性。他还认为作为人,是否可以保持我们自己本真的模样,就要看我们是否保持着自由。他说到“自由是无限的……它本身不起源于任何事物”,然而他却认为当我们自觉地信仰上帝时就是我们自由的体现,而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则是意味着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投降和屈服,失去了自由。也就是说,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其实是解放,并且是摆脱式的,摆脱了对世俗世界和物质生活的迷惑,这样我们就是获得了自由。

由萨特存在主义思想来源思考历史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其实是一种专注自我并且认为自我即是达到自由的观点,而他的这一观点也是为后来的萨特的存在主义中的自由理论提供了基本方向,以人生问题为中心以及反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那么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到,其实克尔顿凯尔的自由理论是一个神学自由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过这个理论在一开始是对宗教的庸俗浪漫主义进行的批判,所以后来在他看来自由是击溃阻碍的武器,也就是说自由是击败阻碍的自由。在他看来社会价值和人生追求都是属于阻碍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个理论,对德国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批判的体现给萨特提供了极大的钻研兴趣,因为萨特说到“克尔凯郭尔比黑格尔进了一步”,正也是因为这样的认同,后来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的《方法论》篇说到了这样一段话“克尔凯郭尔之所以有理,则在于:人类的痛苦、需要、情欲、辛劳是一些原生的实在,它们是不可克服的,也不是知识所能改变的;固然,他的宗教性的主观主义很可能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是唯心主义的极点,但比起黑格尔来,他却标志着向实在前进了一步,因为他首先坚持实在不能还原为思维以及实在是第一性的这个观点,……在这个意义上,克尔凯郭尔式的存在,就是我们的内心生活的作用,――不断地旋灭旋生的反抗,不断的重新努力,被克服了的绝望,一时的失败和不巩固的胜利――就这种作用直接与认识相对立的时候而言,的确是这样的。克尔凯郭尔可能是第一个反对黑格尔又依黑格尔而指出实在和知识二者不可通约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确信,萨特对克尔顿凯尔的肯定以及克尔顿凯尔对萨特的影响来看,后来萨特的自由理论中夹有克尔凯郭尔的因素是必然,并且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思想渊源。

由萨特存在主义思想来源思考历史发展方向

当然,不仅仅是克尔顿凯尔一个人,在十九世纪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样为萨特的自由理论提供了渊源。这其中以尼采和柏格森最为突出。德国哲学家尼采宣称“上帝已死”,提出“反对上帝决定论”,主张要重新估计一切,颠覆上帝权威,而萨特后来则是进一步否定上帝辖制人们的形式,认为所谓道德拘囿自由,人类应该起来反叛,反对既定的道德束缚,并且主张自由不应属于理性更不属于道德,自由应该是凌驾于一切道德规范之上的。因而,萨特的无神理论主张就来源于此,彻底否认上帝的存在,并且这个否认来的比尼采更加透彻,而萨特也把这一点作为了后来他存在主义的起点,建立起无神论存在主义。而法国生命哲学家柏格森则提出生命是意识的绵延或者是属于意识之流的。是属于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一个整体,当人类的意识活动沉潜进入生命之底后,他的心中的意识自由流淌,才得的真正实现,一个深层的自我。“自由乃是具体自我对于它所做动作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可被界说的,恰恰因为我们乃是自由的。”自由应是与意识紧密相连的,并且凸显自由不被束缚的特点,柏格森所强调自由选择的主观性后来也就被萨特吸收,正如萨特的所说“人是一种无用的激情。”自由选择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预见性,因而自由选择有其盲目性,但是尼采、柏格森二人均认定非理性的意识的存在。可见,尼采、柏格森的自由思想是萨特自由哲学的重要源泉之一。而曾经游学德国的萨特在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论的学习中得到了启发,萨特把个人的存在作为一种意识的能动的存在,一种不断地指向未来的存在趋向。萨特和胡塞尔一把“意向性”看作人的绝对自由的一种本体特性,人的自由就是一种具有主观意向性的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