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2017年《絕地求生》大火,這個有著“大逃殺”、“射擊殺人”標籤的遊戲,因本身題材敏感其在國內的審查環境下並不好過,哪怕它只上了Steam,但也依舊受到了管制。2017年5月25日,《絕地求生》在一次更新詳情內容中寫道:“5月25日起中文語言界面玩家的血液顏色將以綠色顯示”。消息一出引起大量玩家吐槽:“第一次知道原來人身體裡血液的顏色是綠色。”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絕地求生》裡的綠色設定

並且不光是《絕地求生》,吃雞類國內熱度開創者《H1Z1》在《絕地求生》之前就將Steam國區版的遊戲血液改為了黑色,遊戲內的警車也變成了出租車。2017年9月份上線的《CS:GO》為了過審也難逃一劫,血液同樣變成了黑色。除了綠血,國內對於遊戲審查的種種不合理設定也被玩家拿來調侃與自嘲,不少玩家羨慕外國對遊戲的審查制度與分級制度,然而國外的月亮也並不圓,被玩家自嘲過的許多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他們也經歷過。

綠血?黑血?不能見血!

提起德國,你會想到什麼?希特勒?啤酒?二戰?好看的制服?嚴肅的國家?對於德國,可能許多人不能想象,他是世界上對遊戲審查最嚴的國家之一。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二戰德軍的制服多年來在影視、遊戲等作品中,都是很常見的元素,但也經常會出現因審查而做出調整的情況

國內在遊戲審查時,對於有關政治和戰爭方面會嚴加審查,比如《戰地4》、《秘密潛入2:隱秘行動》等遊戲就因此遭到禁售,而實際上這種嚴審在世界範圍並不少見。在阿聯酋《不義聯盟:人間之神》因為遊戲名稱違背了其信仰的教義,而遭到禁售;《幽靈行動:尖峰戰士2》因為遊戲內對於墨西哥人的刻板印象對其產生了醜化,墨西哥北部內陸城市有統治者下令禁止這款遊戲的發售並沒收了所有遊戲碟片。政治、宗教、歷史以及國家形象等元素,幾乎在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紅線。

但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德國在遊戲審查上卻比上述國家更加嚴苛決絕。受二戰這段特殊歷史的影響,在2018年以前,遊戲中只要出現了納粹元素,這款遊戲一定不會在德國上線,並且不論你遊戲中納粹元素的出現是對其美化或醜化,德國也依舊是不予通過的,哪怕是一個圖標,德國的審查機制也會對你說No。要想在德國上線,你只能修改掉遊戲中關於納粹元素的部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納粹一詞是德國的禁詞,德國還將“不得以任何形式對納粹執政時期的暴行與專政予以贊同、否認或者為其辯護”寫入了《刑法典》中,全盤否定的態度,比之國內還要嚴格上許多。

2017年《德軍總部2》因在德國的發行需要,將遊戲中的納粹符號進行全面修改,歷史中希特勒特徵的小鬍子也被“剃光”,引起大量海外人群爭論,對德國的做法表示不滿。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原版希特勒與德國版《德軍總部2》希特勒

此後《Bundesfighter II Turbo》的允許發售,才打破了這個狀態。這款帶著納粹元素的遊戲並沒有遭到德國的禁售和修改,它是自1998年《德軍總部3D》禁售後,德國通過的第一款帶有納粹元素的遊戲。再到今年8月,德國終於有消息傳來:“德國終於解除了遊戲使用納粹符號的禁令,不過仍對含有納粹元素的遊戲保持著最嚴格的審查。”但至少有改變了不是嗎?

另一方面,德國初期對於遊戲血腥暴力的審查比之國內也不遑多讓,早在《盟軍敢死隊》時就有了綠血的修改,前後更是有不少遊戲改成了不能見血,你開槍打在角色身上,直接沒有血液的存在。而對於暴力、性暗示、血腥恐怖元素較多的遊戲,德國也是各種改版,骷髏長肉、怪物變人,包括之前被中國玩家吐槽的《CS:GO》,國區將血液改成了黑色,德國則直接將遊戲中的殺人改成了投降,直接否認了生命的流逝。德國玩家的Steam庫裡,可能比中國玩家還要慘。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德國版《CS:GO》,被殺變成了緩緩下跪投降

更甚的是V社《半條命》德國版曾經將人類全換成了機器人才得以上架,這樣打鬥就不會有血液亂飛的場景出現,然而即使改成了這樣,《半條命》在德國的評級依舊是18+。

同樣的例子還有更多人的童年回憶《魂鬥羅》,人類開槍射殺另外一群人類,這在不少國家的審核制度中都會受到限制,德國也不例外,也因此《魂鬥羅》當年在德國的版本也是將人類換成了機器人。V社《半條命》做法的靈感很有可能就來源於此。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機器人版魂鬥羅對比

此外,德國對於遊戲還可以選擇“拒絕評級”,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一刀切”。而被拒絕的遊戲,只能灰溜溜的離開德國市場,暴雪、卡普空、育碧、任天堂……你能想到的遊戲大廠,德國都拒絕過。

分級並不能解決全部

曾看到過這樣一張圖片來描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的遊戲審查和諧機制。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圖中美國是全無和諧版本,日本馬賽克了最直接的血腥暴力畫面並對人物進行了些微調整,澳大利亞則直接把涉及到血腥的部分全部處理掉,被殺死的人變成了玩偶,腿上有血液的地方直接變成了彩虹光效。雖然圖片有一定的誇張成分存在,但用來形容澳大利亞對遊戲的嚴格態度卻顯得十分貼切。

澳大利亞在2013年以前,對於遊戲的分級制度最高是隻有MA 15+(Mature Accompanied)等級,要求15歲以上人群才能購買、遊玩。只要稍微涉及到血腥暴力、性暗示或者粗口內容,在澳大利亞就有極大可能遭到和諧,因為澳大利亞遊戲分級面向裡還包含著不少未成年人。這樣的情況一致持續到2013年,澳大利亞正式在遊戲分級中增添了R18+的分級代號,才算是有了面向成年人的等級劃分。

但增添了這樣的R18+分級也並沒有徹底改變澳大利亞對於遊戲審查的態度,對於帶有極端暴力、性愛、藥物使用的遊戲澳大利亞仍然會拒絕評級。可以說這個R18+分級其實是在澳大利亞此前允許的遊戲範圍內進行了再分級,事實上能進入澳大利亞遊戲市場的遊戲數量並沒有增添多少,並且對於評為M(適合於成熟的青少年群體)及M以上的遊戲,澳大利亞還留著隨時強制召回的權力,在澳大利亞發行後又被召回強制整改的遊戲數不勝數。

《紅犀牛:嘻哈狂潮》曾獲得澳大利亞MA15+的遊戲評級得以發行,可在發行三個月之後就被澳大利亞強行召回禁止,給的理由是:“遊戲中有街頭塗鴉的遊戲動作情節,對街頭塗鴉進行了美化。”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紅犀牛:嘻哈狂潮》裡的街頭塗鴉文化

2008年,《輻射3》因在遊戲內有“嗎啡”這項藥物的使用,被澳大利亞強制召回整改,直到將“嗎啡”改為一種不存在的藥物名字後,《輻射3》才允許再次上線。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南方公園:真理之杖》中有一段外星人欺辱的劇情,澳大利亞版直接將劇情替換為了一隻哭泣考拉和一段文字

至於《求生之路2》這類以喪屍為主題的恐怖遊戲,毫無疑問是難以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的,2009年發售的《求生之路2》,在澳大利亞增添了R18+分級後,才於2014年被允許正常銷售,不過要想玩到無和諧版本的《求生之路2》,玩家仍需要自行下載補丁,不然下載到的版本仍舊是那個和諧版本的遊戲。

甚至你在國內能看到的美女撲克遊戲,在澳大利亞也被禁售過。2009年一款名為《Sexy Poker》的遊戲因涉及裸體而被澳大利亞禁售。但這款被澳大利亞判為裸體的遊戲,其實是一款與AI打牌的遊戲,不過玩家贏了以後,女性AI會脫一件衣服,但到遊戲最後,AI仍會保留內衣,並不會脫到一絲不掛。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Sexy Poker》的極限脫衣

到了2015年,澳大利亞因面臨全新的分級試點改動,在2015年上半年的4個月期間就拒絕了220部遊戲的分級申請,此後澳大利亞遊戲審批愈加嚴格。期間《無主之地:前奏》的開發商2K澳大利亞工作室也宣佈關門,讓澳大利亞的遊戲界發展再次雪上加霜。

2017年澳大利亞自由民主黨參議員David Leyonhjelm在一場演講中稱,澳大利亞平均每月至少有超10款遊戲被拒絕評級,而澳洲政府也一直對遊戲行業採取雙重標準,對遊戲行業釋放的每個信號都是審查、不贊成與不鼓勵。


流綠血、強制改名……這些遊戲不合理設定國外玩家也經歷過


澳大利亞自由民主黨參議員David Leyonhjelm

除了澳大利亞與德國,國外的對遊戲的封禁理由,還有更難以讓人理解的。巴西因為消費者保護組織認為《EverQuest》裡的任務一會兒讓玩家做好事,一會兒做壞事,認為這容易給玩家增添精神壓力,於是《EverQuest》被禁了。希臘曾經把大量遊戲都“一刀切”過,2016年希臘因為國內的非法賭博行為難以禁止,政府又不能很好地將電子遊戲和賭博分離開來,乾脆直接立法禁止國內任何公共場合玩任何遊戲,當時你玩個飛行棋都可能會面臨罰款。

可見我們在抱怨國內對遊戲審查的時候,國外的月亮也並不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