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經典《項鍊》悲劇不在虛榮,而在於被一串項鍊限制了人生可能

文:影掠浮光

初讀《項鍊》,莫泊桑的那篇小說,還在為主人公瑪蒂爾德抱不平,那麼漂亮的姑娘,對奢華又充滿了嚮往,有什麼理由要求她竹林茅舍自甘心,又有什麼理由希望她甕牖繩樞過一生?後來看她一點點達成心願,終於要出現在舞會上,是想在文字外為她加油的,快去,快去,去找時機改變自己不喜歡的命運,待到看到看她在舞會上的表現,看到她自信只是靠一身光鮮的衣裳支撐,開心愉悅只是因為眾人的目光,覺得上天沒有讓她出生在富裕人家簡直是蒼天慈悲,如此愛慕虛榮又淺薄的年輕女孩,偏偏又漂亮,如果又是出生在一個紙醉金迷的場景,那才是害她沒商量。


重讀經典《項鍊》悲劇不在虛榮,而在於被一串項鍊限制了人生可能


那麼大家一直說的虛榮害她有錯嗎?沒有。只是讓她一生那麼悲催的鍋,都甩給”虛榮“,對”虛榮“這個詞都不太公平。且不說愛美並不等於虛榮,即便有一部分是,虛榮也可以變成動力的。女孩天生愛美,喜歡閃閃發光的珠寶首飾和漂亮衣服,那是天性,幾乎每個女孩都有的,也不見都人生悲催。

如果,瑪蒂爾德,不丟那串項鍊會怎樣?也不怎樣,不過一次舞會更加一分對下一次的嚮往,然後,每一次都不可以穿相同的衣裳,然後一次次勒緊腰帶為表面光鮮,然後一次次去借別的首飾,然後回來更加過不下去自己灰撲撲的人生,然後因為見過繁華又得不到,心裡更不平衡,所以,即便沒有丟失那串項鍊,她的人生也很難變成喜劇。

且不說她丟了那串自以為珍貴的項鍊,就算沒有,她想要那種自己嚮往的生活,不管是虛榮也好,拜金也罷,她想要就都可以要,她想要那種生活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去工作了。根本不用等到丟了項鍊。後來,在取到項鍊的那條路上,她那麼勤勞,又那麼努力,她本來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也經營成一串鑽石項鍊的。結果卻因為心心念念只有那一串項鍊,限制了人生所有的可能。十年,她的勞作都只是機械性的,沒有經驗的增加,沒有技能的提升,沒有任何的增值,那才是比丟了一串鑽石項鍊都要可惜。


重讀經典《項鍊》悲劇不在虛榮,而在於被一串項鍊限制了人生可能


是工作讓她憔悴如大媽?哈,這鍋工作可不背。工作可不是把一個女孩子累成大媽存在的,工作可以給一個女孩子帶來的有自立,有學習,有進步,每一個工作都鏈接一條路,一群人,一個世界。OK,她剛開始不知道,她做做還不知道?她不可以學,不可以進修,不可以換更好的工作?

不是一天,是十年功夫,她從事任何工作都可以做成精英了,她本來可以十年後帶著見識和眼界,帶著自信和精緻的妝容,變成捻一朵玫瑰都別緻風流的女子,偏偏只是心心念念錙銖必較只為扣出來一串項鍊的錢。她十年人生的苦難在,辛苦在,可是她的積累呢?她的成長呢?她的歷練呢?

她辛苦的目標,拼搏的意義,努力的進取,本來可以夠得到更好的自己,收穫更好的成就,本來可以十年後回頭覺得一串項鍊不管真假都雲淡風輕,波瀾不驚,但她,十年前被一串項鍊吸引,十年後為一串項鍊自以為釋然,從頭到尾讓一件首飾是鎖定了人生。

出身,並不是限制,同樣是西方,可可香奈兒的出身也並不比瑪蒂爾達好,LV包包的創始人起點也不比瑪蒂爾達開始做的純手工工作強多少,但他們成了傳奇。瑪蒂爾達,她就那麼都付給了一串項鍊,為了一串假的項鍊固然可惜又可笑,但是即便是為了一串真的項鍊,換十年光陰沒有好好過過一天,難道不可惜,不心酸?是,愛慕什麼她不能控制,丟失項鍊她不能不賠,可是即便是揹負青山一樣的重壓,也沒有規定人不可以抬頭去看看天高路遠,目光放在哪裡,可自始至終是她自己的選擇。


重讀經典《項鍊》悲劇不在虛榮,而在於被一串項鍊限制了人生可能


一個女孩子的出身很重要,但並不會重要的決定整個人生,嫁人很重要,但並不至於重要到決定人生,喜歡珠寶喜歡首飾喜歡美 喜歡眾人目光的吸引,甚至喜歡虛榮,都不足以讓代價是整個人生。但,眼裡就盯著那眼前一點物質,眼界太淺,既不肯思考,又不肯進步,被動的接受命運又不安於平淡,折騰出事情來自己又沒有本事承擔起來,那才是最大的悲劇 。

瑪蒂爾達如果人生的追求只是宴會上浮於表面的光華,只是珠光寶氣裡的豔羨,隨便她出生在誰家,隨便她嫁給誰,隨便她有多少真的珠寶,整個人生也是黯淡無光的,即便沒有丟”項鍊“,她也會弄丟本來比真的鑽石還要璀璨和寶貴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