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銀行賬戶及支付服務創新

交易銀行以互聯網思維及互聯網模式,圍繞客戶交易需求重構服務流程,提供隨客戶需求變化的迭代式創新,包括產品創新、終端創新、渠道創新、流程創新及管理創新等方面。本文以“共享、開放、協作、創新”的互聯網思維分析交易銀行賬戶及支付服務創新方向,包括數據創新、科技創新、合作創新、場景創新等新興趨勢及可落地性的創新實踐。

賬戶及支付服務是交易銀行業務的基石

交易銀行是以提高客戶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為目標,以電商為入口,以電子銀行為渠道,以現金管理和貿易金融為服務內容,集綜合化、生態化、互聯網化於一體的公司金融服務。

交易銀行服務於客戶交易活動,而客戶交易活動圍繞賬戶及支付展開,可以說賬戶及支付結算是交易銀行業務的基石。對企業而言,賬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依託,支付是企業參與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中資金往來的基礎。對銀行而言,在“以客戶為中心,以交易為導向”的理念指導下,交易銀行以開立賬戶為起點,以企業採購、銷售、生產研發、庫存、物流等金融服務為重點,為企業採購、銷售環節融資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對社會而言,支付是經濟活動中伴隨交易的資金轉移,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支撐。

支付結算業務以其輕資本、低風險、持續穩定收入等優點,正快速成為銀行對公業務轉型的重點研究方向。以中信銀行為例,交易銀行支付結算這項基礎金融服務包括對單位客戶提供賬戶開立、在線開戶及綜合簽約、搭建多級賬戶體系、集團賬戶報告、賬戶信息推送通知、電子對賬、批量付款、夜間支付、主動收款、推動賬單收款、跨行代理收付款、自動收付款計劃、多級現金池、本外幣現金池、利息管理、電子票據等豐富的產品及解決方案。隨著互聯網思維及互聯網模式的不斷髮展,支付結算業務模式加速創新,賬戶及支付服務呈現出科技創新、數據創新、合作創新、場景創新等趨勢。

賬戶及支付服務的互聯網思維創新實踐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利率市場化、銀行競爭加劇、不良資產飆升的背景下,銀行加速以互聯網思維及Fintech科技創新來發展交易銀行業務,以“共享、開放、協作、創新”的互聯網思維研究支付結算業務,開放資源合作創新。共享賬戶數據、多元支付體驗、跨界支付協作、支付場景創新等可成為當下商業銀行賬戶及支付業務的創新實踐方向。

共享雲端資源,賬戶管理大數據化

賬戶是銀行最核心的資源,聚集了客戶最全面的數據信息。開戶環節是客戶和銀行接觸的起點,銀行一方面以客戶提交開戶申請材料、客戶經理開展盡職調查、櫃員對客戶開戶資料進行合規性審查等方式瞭解並識別客戶;另一方面,通過客戶經理、銷售經理、產品經理等多維度與客戶溝通,為其按需定製交易銀行產品及解決方案。

開戶環節包含客戶提交申請材料、開戶資料審核、開戶意願核實、櫃面開立賬戶、賬務中心複審、人行核准備案等複雜人工流程。銀行開展客戶校驗需要人行賬戶管理系統數據、工商數據、違法數據、案件數據、反洗錢數據、可疑交易數據等內外部多維度客戶數據。以人工的方式開展賬戶開立及賬戶管理工作人力成本高、耗時多、效率低。因此,交易銀行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探索開戶及賬戶管理業務創新。

以賬戶為橋樑,聯通跨界數據資源。在大數據、雲計算科技發展成熟的背景下,交易銀行積極探索內外部數據共享機制。在合規前提下,建設集公安、工商、徵信、財政、稅務、法院、反洗錢及反恐怖融資等部門數據於一體的跨界交叉性數據資源體系,更高效識別客戶、拓展業務。

將大數據應用於客戶開戶和客戶信息管理。此舉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工錄入工作量,還可做到有效識別客戶、瞭解客戶和分析客戶交易,從而更精準地服務客戶的目的。通過集成的數據資源,結合人工智能分析等技術手段,實現數字化識別客戶,提高客戶識別的準確性,最大程度地遏制洗錢、恐怖融資等異常情況的發生;通過對賬戶資金性質、交易數據的分析,對不同客戶賬戶設置不同風險標籤,實現對賬戶的多維監管。

以賬戶數據挖掘反哺服務客戶。基於客戶交易過程中賬戶所承載的商品數據、物權數據、債權數據,應用客戶畫像、人工智能技術等手段,開展數據融資及智能信貸,高效甚至可在無人工干預的情況下為客戶提供信貸等金融服務。

開放多元體驗,打造支付科技創新

支付不僅是經濟活動所引起的貨幣債權轉移,更能夠反映出客戶當下及潛在的與交易關聯的諸多訴求。因此,交易銀行應不斷推動支付結算業務的創新,致力於為客戶提供生態的、開放的、互聯網化的綜合多元支付服務。

開展支付平臺全流程多元化創新。企業的交易將帶來支付,交易銀行順著企業交易的全流程探索支付業務多元化創新。在交易發起前,銀行加強支付准入及流程的管理,同時重點創新支付渠道及渠道之間的交叉支付服務,例如櫃檯、網銀、銀企直聯、電商網關、微信等渠道。在交易過程中,銀行在收付賬戶、收付時效、收付幣種、收付限額、收付體驗等方面加速支付創新。例如,基於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分戶管理、法院案款分戶收繳、電子招投標等多種場景,創新賬戶分層體系,推出資金登記簿分戶核算服務。在交易完成後,銀行在憑證、回單、清單、對賬、信息推送等方面推出創新應用。例如,基於代發業務公私聯動屬性推出B端到C端的微信、短信等個性定製消息提醒服務。

加速發展交易銀行智能引擎自動路由支付。交易銀行整合行內支付通道、銀聯及第三方服務組織等內外部支付清算通道,為企業提供“一點接入,全網收付”的支付結算及資金劃撥統籌管理。交易銀行能夠根據客戶的支付時效、成本、地區差異、定製信息服務等不同屬性,為客戶靈活選擇最優支付路由服務,提供包括但不限於實時支付、預約支付、批量支付、移動支付、跨行代付、跨行收款等跨行、跨境、跨幣種的收付款產品,全方位滿足企業的高效且低成本的資金收付需求。

智能支付衍生聯想支付能力。交易銀行可基於銀行龐大的支付數據體系,建立交易數據的機器自學習機制,以細節制勝服務於支付結算用戶體驗升級,深入體現交易銀行的服務能力。自學習機制可以基於支付數據挖掘,在支付信息的完整性、拓展性及智能聯想性等方面大有可為。例如,客戶通過人民銀行大額實時支付系統進行跨行匯兌需提供三個基本信息,即標準的賬號、準確的戶名以及規範的開戶行名稱,其中,規範的開戶行名稱是指與大額支付行號對應的開戶行名全稱。當開戶行名稱冗長時,交易銀行支付數據的自學習機制可以從海量交易數據中智能聯想開戶行全稱,為客戶提供便捷的貼心支付服務。

以公私聯動場景突破移動支付。近年支付寶、微信、銀聯在零售業務領域培育了用戶使用二維碼、NFC等移動支付的習慣,在餐飲、商超、便利店、醫院、交通等小額消費型業務場景中,居民已經習慣使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而對公業務的操作員具有個人屬性,對公客戶特別是中小、小微企業,已表達出對於對公移動支付的期待。隨著藍牙Key、手機盾等安全認證方式的不斷成熟,交易銀行應重點結合中小客戶、供應鏈客戶業務場景,探索移動收款業務的創新。此外,百貨、超市、電商平臺等快消品行業的個人消費端已打通移動支付,快消品行業存在巨量的應收賬款,也是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新型突破口。隨著支付場景的不斷豐富及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交易銀行聚焦公私聯動場景,移動支付將以厚積薄發之勢邁向全新的征程。

應用新型生物認證技術提升支付安全保障。傳統的客戶身份認證包含USBKey、短信等方式。隨著生物認證技術的成熟,聲波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等包含生物特徵的新型支付認證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和深入的應用。例如,指紋識別可應用於移動支付的身份校驗;人臉識別可應用於開戶核實、反欺詐等領域。交易銀行將不斷整合客戶身份認證、位置認證、口令認證等安全認證方式,加以數據加密、系統軟硬件安全等手段,全方位升級客戶支付的安全保障。

支付介質呈現出多元化、無質化、智能化的趨勢。支付介質在安全升級、便捷體驗、成本下降的驅動下不斷變遷發展。在互聯網科技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支付介質已從傳統的磁條卡發展到金融IC卡等芯片卡。隨著零售業務手機支付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適應脫卡支付,實體卡介質正逐步淡化。科技的高速發展加速了支付介質的智能變遷,而人體本身的生物特徵可以視為最獨特的載體和介質,未來交易銀行可沿著運用指紋、視網膜、虹膜、聲波、人臉識別等生物技術做“無質化”的支付介質探索創新。

多方協作共贏,升級跨界支付合作

互聯互通、協作共享的內外部多生態合作是交易銀行業務模式創新的趨勢。新時代下交易銀行致力於打造創新的生態金融模式,搭建開放多元的朋友圈。就支付結算業務創新而言,多方協作是支付結算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客觀需求。

內部資源協同創新,B端C端支付服務聯動創新。B2B對公支付結算服務的價值體現在企業供應鏈的上下游延伸,B2C對私支付結算的價值則體現在高度融入消費者的交易場景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消費者,B2B2C的支付服務模式將企業和個人的需求高效整合,在教育、汽車、生活服務等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交易銀行摒棄傳統部門銀行方式,從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國際業務等關聯部門加強跨部門業務協作,實現對公、對私支付結算產品的深度融合,以場景化的橫縱貫穿服務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積極探索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共贏。隨著網聯的落地,網聯承擔著第三方支付機構集中清算的職能,讓支付機構立足於小額、便民、快捷的網絡支付定位更加明晰。在網聯中立平等的架構下,交易銀行可重點與支付機構合作探索數據挖掘及公私聯動業務的合作創新。一方面,支付機構積累了大量基於客戶真實交易的數據及用戶行為信息,可在客戶定製信息服務、增值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度挖掘。其信用中介價值也可應用於大數據分析,支付機構的海量數據對交易銀行數據融資及智能信貸等業務創新起到數據支撐作用。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機構定位於小額零售支付,適用於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及個人支付場景,而交易銀行優勢在於大宗交易服務,交易銀行與支付機構可探尋服務合作,提供覆蓋大中型客戶、小微企業、長尾用戶等多層級用戶體系的支付服務解決方案。

聯通境內外資源,擴展多維度跨境支付業務。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自貿區等跨境業務的發展戰略,交易銀行應積極探索跨境支付領域的服務創新,落實跨境電商、自貿區業務、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跨境銀銀直聯等領域的支付創新,提供本外幣一體化支付、跨境匯款、國際收支自動申報、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FTN資金池等跨境、跨幣種金融服務,切實發展具有全球視角的國際支付能力。

聚焦客戶生態,發展內部標準化、外部差異化的支付服務。交易銀行基於企業採購、經營、銷售、回款等交易全鏈條對不同客戶不同階段的支付需求提供相應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交易銀行以“內部標準化、外部差異化”的模式,對內研發標準化的產品及接口,對外為客戶提供針對性強的差異化支付服務,以實現嵌入客戶交易場景的支付輸出服務。例如,對內應用銀行支付及代發標準接口,對外以SDK等技術手段,進行企業代發業務與貨幣基金等理財業務的綁定融合創新,實現“支付+投資”“ 支付+融資”等定製創新。

創新收付模式,嵌入場景創新支付

支付結算是交易銀行業務中最具有場景化特點的金融服務,發展交易銀行支付結算業務,應嵌入客戶支付結算交易場景並推出產品及服務創新。以支付場景作為紐帶連接B端及C端,為C端提供基於購物、消費、醫療、教育、社交等生活支付服務,為B端提供原材料採購、倉儲物流、產品銷售各環節的支付、採購融資、供應鏈融資及收款等金融服務,從而拉動金融機構、信息資訊、商業經營、倉儲物流等各產業鏈的有序循環,在支付的生態圈內形成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有機閉環流轉。場景化依託於生態化,交易銀行通過跨界生態資源合作進行創新,基於場景研究支付創新,切實服務於實體經濟,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交易銀行賬戶及支付創新的新使命

交易銀行的使命是服務實體經濟,迴歸商業銀行根本。對銀行外部而言,交易銀行的價值在於通過更先進的業務模式和“互聯網+”的技術,降低企業及整個社會經濟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的生產經營。對內部而言,交易銀行的價值在於其承載了公司金融業務向著“輕資本、零售化、互聯網+”三大方向的戰略轉型。公司金融業務以低成本負債、高收益資產、輕資本中收、批量化獲客和數據化風控為目標。

助力公司業務轉型。交易銀行憑藉豐富的支付結算渠道入口、便捷的在線支付結算產品、安全的支付結算保障、實時的配套消息提醒等服務優勢,在批量獲客、綁定客戶、增加客戶粘性、拉動低成本結算存款、創造持續穩定中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鏈式營銷客戶。賬戶及支付結算服務是現金管理業務的基礎,為集團現金管理的資金集中、投資理財等服務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支付結算成為鏈式營銷客戶的融資拓展基礎。以支付結算為基礎,綁定結算及融資業務,深度融合現金管理及供應鏈金融,更利於交易銀行業務的縱向深度發展。

數據反哺客戶。賬戶交易及支付結算業務積累下來的數據具有高度真實性,交易銀行應以賬戶及支付數據作為精準營銷基礎,升級風險控制,研究智能信貸及數據融資。通過數據分析精準細分市場營銷,基於客戶的差異化需求研發差異化的金融產品,以數據反哺客戶,用數據服務客戶,進一步拓展客戶服務的廣度及深度,實現交易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及不斷服務升級。

(作者單位:中信銀行交易銀行研究組,其中曹子楊的單位為清華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