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青楼最大头牌,杜月笙也礼敬三分,连总理都亲自接见!


董竹君,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海门市东灶港镇人。她近代知名女企业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董竹君13岁时,因家境贫寒,被父亲典当到青楼作“小先生”,就是只卖唱不卖身。她天生丽质,美艳清纯,不久就小有名气,渐渐地她成了头牌。但是董竹君不甘心这样的生活,一心想逃出青楼这个是非之地。偶然机会她结识了革命党人夏之时,夏之时经常来这里坐坐,听董竹君弹唱。接触多了,两人产生了感情。

当时他对已是四川省副都督的夏之时提了三个条件:1、不做小老婆;2、结婚后送到日本求学;3、将来从日本读书回来,组织一个好的家庭,我当你的内助。两人一拍即合!


图为1957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周总理接见董竹君 后来董竹君跟随夏之时回到四川老家,由于夏之时老家的各种旧式礼仪很多,他们对这个留洋的女人看不惯,董竹君在夏之时的老家过得非常压抑、心情忧郁。

董竹君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她勇于接受到新的思想和教育。在当时她想开办一个女子织袜厂,招收女工,帮助女人走向社会。于是,她计划并实施将后院的马厩、猪圈全部拆除,在院子里修了几间厂房,买了几台织袜机,办起了“富祥女子织袜厂”。附近居住的女子都纷纷报名来当工人,一时生意很红火。

由于夏之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1929年,董竹君毅然放弃夏家的荣华富贵,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上海,她开始从零打拼,两人协议暂时分居五年。

1934年秋,协议五年分居时间到了,董竹君与夏之时正式离婚。她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顾及当初情份,培养四个女儿大学毕业。但是后来夏之时并没有履行,还强迫其交出孩子,董竹君予以拒绝。

董竹君在上海滩白手起家,历经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苦。她依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勇气,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上海群益沙管厂等实业。1935年董竹君正式创立起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当时连杜月笙都来捧场,当时锦江饭店火爆,连杜月笙来经常要等位。


解放初期,董竹君无偿地将锦江饭店交由人民政府经营,后来经陈毅,潘汉年提议,将锦江两店和沙逊大厦合并,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锦江饭店”,董竹君任董事长兼经理,当时她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董竹君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执委,参政议政。1997年12月,董竹君安然逝世,终年98岁。她曾说:“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遭冷落而动摇信念,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更多正能量资讯,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正视”,欢迎留言点评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