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推薦這7對“藥對”,配在一起,治腎病事半功倍,不妨一試!

2味或2味以上的藥物合用,稱之為配伍,有增效、減毒之用。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方面,有些藥對有明確的療效,我們總結以下7對“藥對”,供腎友們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病情給予辯證施治。

一、黃芪與地龍

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功能補氣健脾,益衛固表,利尿消腫。現代醫學認為黃芪可調整蛋白和脂代謝紊亂及保護腎功能,從地龍中提取的纖溶酶具有抗凝、抗腫瘤及抗免疫作用。黃芪與地龍相伍,可改變腎炎患者血液流變學,抑制腎小球局部血栓的形成,因而延緩慢性腎衰進展。

醫生推薦這7對“藥對”,配在一起,治腎病事半功倍,不妨一試!

對於慢性腎病,用藥強調平補,以免滋膩助邪。黃芪加地龍相配伍的方法,益氣開瘀,利尿消腫。黃芪每日用30~60g,地龍每日用10~15g。以黃芪充養大氣,調節肺、脾、腎三髒之功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同時兼利尿,以地龍為化瘀要品,能走竄通絡,利尿降壓,兩藥相伍,有益氣化瘀、利尿消腫、降低血壓等多種作用。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以兩藥為主組成方劑,服藥後常可收浮腫消退、血壓趨常、蛋白轉陰之效。

二、附子與仙靈脾,黃芪

由於慢性腎炎的主要證型之一為脾腎陽虛,所以其重要治則是溫補脾腎。附子、仙靈脾為對,不僅可以溫腎,而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又用附子、黃芪為對,以固表益氣培本,解毒利尿,改善微循環,且有助於腎功能之恢復。

醫生推薦這7對“藥對”,配在一起,治腎病事半功倍,不妨一試!

三、黃芪與益母草

黃芪、益母草配伍用於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證屬氣虛血瘀水停者。黃芪一般用量30克,益母草則要60克以上。黃芪補氣,益母草利水,兩者配伍,益氣活血行水,可治氣虛血瘀水停之證,若消水腫,益母草用量至90~120克效果始佳。

四、生地榆與生槐角

生地榆與生槐角為治淋之藥對。藥對中,生地榆涼血清熱力專,直入下焦涼血洩熱;藥對中,生槐角入肝經血分,清洩血分之溼熱。二者配伍治淋,能迅速緩解尿頻、尿急與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且有明顯的解毒、抑菌與消炎作用。

醫生推薦這7對“藥對”,配在一起,治腎病事半功倍,不妨一試!

五、大黃與大黃炭

兩者均能瀉下排毒,用於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大黃瀉下濁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對多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如服後大便在3次以上者,可酌減生大黃用量,以大便每日2次為宜。如加用六月雪、扦扦活、牡蠣各30克,石葦20克,可提高療效。

六、烏藥與金錢草

烏藥與金錢草相配伍,可解痙排石,緩解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引起的絞痛。烏藥一般用量為30克,金錢草用量為90克。因大劑量烏藥有止痛作用,再加上與金錢草配伍,則可解痙止痛排石,治療尿路結石屢收顯效。

七、雞內金與金錢草

雞內金與金錢草這兩味中,適合腎結石患者食用。金錢草有清熱利尿、消腫排石及破積止血之功效,通常需要較大劑量使用,對治療泌尿繫結石效果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