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華》:高配置文藝片“探險”中國電影市場

“巖井俊二說話時語調嚴緩,吐字很慢,和他電影的節奏如出一轍。”國內某新聞網站曾對他如此評價。

國內觀眾對於巖井俊二最早的印象,大部分來自於《情書》,而這部1995年的純愛電影作為其電影處女作,也將巖井俊二推上“神壇”。

書信元素、青澀暗戀、遺憾留白,以及年代感、文藝質感……這些構成了影迷對《情書》的最大印象。這部“很巖井俊二”的《你好,之華》,同樣與年少暗戀、信件往來有關,也因此難免有國內粉絲將其視為“中國版”《情書》,或者“中年版”《情書》。

不過,相比較《情書》,主創人員則更加強調《你好,之華》的獨特性與深刻性,但無論二者之間有怎樣的異同點,《你好,之華》更關注的,還是影片針對中國市場的“本土化”, 這也是所有海外導演執導華語片最首要的問題。

在陳可辛、嘉映影業以及周迅等一眾主創的“保駕護航”下,《你好,之華》儘管在審美上更加符合中國人的觀感,但也因此在體量上面臨著與國產文藝片相同的票房瓶頸。

本土化與導演個人風格間

難以取捨的“衝突”

巖井俊二無疑是一位個人風格極其突出的作者型導演,但對於像他這樣的導演來說,在創作華語電影作品時,在個人風格與電影本土化之間往往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也是幾乎大部分個人風格濃厚的導演在創作本土電影作品時,普遍遇到的難題。

類似《你好,之華》的設定,巖井俊二此前曾同樣以信為核心,針對韓國電影市場拍攝過《昌玉的信》,他認為:“本土化是難度最高的。”

“因為我不是土生土長在這個國家,也沒在那裡生活,就存在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標準到底對不對的情況。這方面我一般不會直接插手,而是讓當地的演職人員思考,讓他們去做,這樣最終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無論是在《昌玉的信》還是《你好,之華》中,巖井俊二都會通過當地主創團隊的輔助和建議,來使影片更具本土色彩,“我一定會確認是否符合當地人的口味。”

對於沒有經歷過五六十年代日本電影黃金時期,又錯過七八十年代以《追捕》《砂器》《寅次郎的故事》為代表的日本引進片熱潮的國內影迷來說,《情書》可以說是他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日本電影之一。

由於極具個人特色的鏡頭語言,巖井俊二被冠以“日本王家衛”的稱號。不過,相比較王家衛總是展現“時間與男女感情之間的關係”而言,巖井俊二則擅長用細膩的表現手法,去表達青春年少時的青澀戀情,與面對成人世界的迷茫。

《你好,之华》:高配置文艺片“探险”中国电影市场

在他的母題裡,青少年的世界總是孤獨的,並帶有某種隱忍,同時又常常與“死亡”和“物哀”聯繫緊密。而由於母題與個人風格的相得益彰,這令巖井俊二一直留在他最鍾愛、也最擅長的領域內,因此,這類個人風格化的題材是他最大的標籤,也是他被粉絲所“追捧”的原因。

但創作一部華語電影,無疑要在本土化與個人風格方面找到平衡點。在拍攝《你好,之華》前,巖井俊二與中國多少有些關聯,比如他的母親在大連出生並生活,而他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96年為《燕尾蝶》勘景。但是,這些多多少少的關聯,並沒有減少他在拍攝《你好,之華》時,在本土化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你好,之华》:高配置文艺片“探险”中国电影市场

據悉,因為巖井俊二聽不懂中文,所以他在拍攝過程中大多憑感覺來控制現場走向,同時他故意設置了一些重複的臺詞,演員對話中的一些臺詞錯誤或者重複的話語他也保留在了電影中,“人談話常常不走心,記不住別人的話,自己講過的又再重複”。他希望這種重複感和瑣碎感,能讓這部電影更加生活化,但對中國觀眾來說,這樣的臺詞可能會稍顯平淡和重複。

而在互聯網時代下,關於“之華寫信”這一核心,影片找到了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讓丈夫把她的手機摔壞。但中國觀眾可能並不完全能接受這個理由——手機壞了,再買一部不可以嗎?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一種認知的偏差。

作為影片監製的陳可辛提到:“《你好,之華》必須是一部不彆扭的中國電影,但是同時又不能因為要做一部中國電影,就把它變得非常不巖井俊二。因為巖井導演是一個非常作者型的導演,他的電影有非常獨特的氣質,不應該為了某一個市場,完全去改變。”

所以,在保留導演風格的基礎上,影片在本土化方面就顯得更加“點到即止”。《你好,之華》除了在演員陣容和監製上,使用了中國化的“外衣”之外,本質上,導演仍然在用一貫的敘述方式來講述自己心中的故事,只是這個影片放到了中國市場,那麼就要儘量去貼閤中國觀眾的心理;但當影片的本土化改造與導演個人風格產生激烈的衝突時,本土化無疑是要讓位於個人風格的。

因此,儘管這是一部啟用了中國演員的華語電影,但本質上,這並不是一部講述中國普羅大眾自身的故事。

文藝愛情片本土化改造的同時

還要面對票房體量限制

在當下中國電影市場,青春片與文藝愛情片有著明顯的票房瓶頸和體量限制是不爭的事實。

在劇本創作完成後,巖井俊二找到了多年好友陳可辛來擔當監製,為影片進行“保駕護航”。陳可辛的團隊面對的最大問題,同樣是本土化。

在這個問題上,陳可辛的團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試圖“解決”這件事,除了核心團隊,陳可辛還請來了《中國合夥人》的編劇張冀、《喜歡你》的製作人吳碧海,以及《七月與安生》的編劇李媛、許伊萌和吳楠等,來幫助本片在劇本與劇情方面完成本土化的轉變。

對於如何實現影片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巖井俊二表示,其實從劇本開始就在試圖向“本地化”而努力,陳可辛的團隊會在每一頁標註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在拍攝中也經常感受到不同文化的衝擊,但中國團隊給了他很多幫助和建議。

《你好,之华》:高配置文艺片“探险”中国电影市场

除了本土化與製作上的建議與輔助,陳可辛還給巖井俊二提出了選角建議,並幫忙牽線搭橋,為影片確定了一批具有文藝特質的演員,包括周迅、秦昊、胡歌等。

“我們還是要做一部巖井俊二的作品,我們只能使到他做的這件事情在中國能夠合理、不會違和,但是不能覺得不對就去改掉它。”關於個人風格與本土化的衝突,陳可辛也認為完全意義上的本土化是不“現實”的。

不過,剖除海外導演電影本土化這個因素,在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中,偏文藝向的愛情片通常票房體量並不大,並經常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情況。因此,國產愛情電影通常會與奇幻元素或是喜劇元素進行融合,來打破愛情類型片的票房桎梏。

《你好,之华》:高配置文艺片“探险”中国电影市场

作為愛情片導演中的楚翹,陳可辛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愛情本來就是很“傻”的事情,如果過於清醒、理智,就不是愛情,而是“關係”了。現在導演拍愛情片時,永遠都只有男女主角這一層矛盾,戲劇衝突比較單薄;但從人物角色出發,拍攝跟“關係”有關的電影,又會顯得不夠浪漫,年輕人感覺不“嗨”,這就是矛盾所在。

如今能被奉為經典的華語愛情片越來越少,陳可辛對於當下愛情片的市場表現現狀,有著自己的看法:“現在的愛情片不好看,可是真的拍一部探討關係的電影,年輕人會買賬嗎?”

但不管年輕人是否買賬,《你好,之華》是一部越過時間和死生的河流,探討姐妹之間、三代人之間“關係”的影片,同是也被看做是青春愛情片在中年時代的延續。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無論是青春片,還是文藝愛情片,票房體量都尚未有明顯的提升。那麼,《你好,之華》背後出品方嘉映又為何屢屢操盤文藝電影呢?

文藝片操盤手嘉映

為什麼還是沒有迎來“代表作”?

儘管看上去國產文藝片總是“不賺錢”,但嘉映影業卻總是青睞於投資製作文藝片。

嘉映影業成立於2012年,此前投資的電影包括《黃金時代》《親愛的》《使徒行者》《七月與安生》《你好,之華》等,另外還有尚未上映的《英格力士》及《風林火山》。而在《嘉年華》《大世界》等影片背後,也有嘉映的身影。

雖然嘉映在文藝片方面有著成熟的運作模式,此次啟用“頂級配置”的《你好,之華》也在本土化方面明顯有所傾斜,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國產愛情文藝片始終面臨票房瓶頸,並且未來探索空間仍然有所限制,而本土化的《你好,之華》在題材、類型方面也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局面。

不過,在文藝片收益模式方面,嘉映自有心得。由許鞍華執導、集結眾多明星的《黃金時代》最終只取得5000餘萬票房,曾被外界認為是嘉映影業“摔得最慘”的一次。事實上,嘉映在《黃金時代》中不僅沒有虧損,根據此前嘉映影業招股書顯示,在這個項目上嘉映的投資回報率超過200%。

《你好,之华》:高配置文艺片“探险”中国电影市场

作為電影《黃金時代》的發起方,嘉映實際只擁有25%的投資份額,剩餘75%的投資份額都溢價賣出去了,最終票房回款+版權、廣告收益共計4000餘萬元,投資回報率超過200%。

在《親愛的》與《七月與安生》中,嘉映同樣採用了“溢價”的方法來確保收益,這已經成了嘉映影業在電影操盤上的固定模式。

據數據顯示,在《親愛的》項目中,嘉映原本擁有35%的投資份額,又轉讓給星美10%,最終投資回報率超過700%;而在《七月與安生》中,擁有30%投資份額的嘉映同樣轉讓出6000餘萬,投資回報率達400%。

而在合作伙伴方面,陳可辛除了在電影方面與嘉映影業有深度合作以外,在資本上兩者也是合作伙伴,更有人曾直接用“嘉映三巨頭” 來形容嘉映影業創始人覃宏,以及陳可辛、編劇李檣三人與公司之間的關係。

《你好,之华》:高配置文艺片“探险”中国电影市场

關於嘉映為什麼熱衷於拍攝文藝片,就不得不提到公司文化以及覃宏個人的審美偏好了。覃宏曾在媒體採訪中提到:“我喜歡拍這種有點人文的(影片),相對來說比較厚重的(電影)。”除此之外,他對有探索性的電影也有濃厚的興趣。這也是為什麼嘉映接來下要做《英格力士》和《風林火山》的原因,前者有歷史厚重感,後者則帶有探索性質。

在覃宏個人審美偏好下,文藝片就逐漸成長為嘉映的一種公司文化屬性。2016年,嘉映在上海舉辦的發佈會上強調的“A+”戰略,描繪的是“電影+情懷+品質+創新+商業+共贏”的良性發展生態。覃宏當時稱,嘉映從來都不會以量取勝,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100個儲備項目轉化為10部電影,“並不稀罕”,而10個儲備項目能全部孵化成功,那就是100%的勝利。但是,對國產愛情文藝片來說, 在題材、類型、票房體量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瓶頸的情況下,所能探索的市場空間極其有限。

未來,國產愛情文藝片該怎麼突破體量限制,這已經不是單單一家公司所能解決的問題了。

聚焦精準受眾、巧用“自來水效應”

《你好,之華》讓營銷回歸內容

“你還記得你上一次寫信是什麼時候嗎?”這是《你好,之華》最新的宣傳賣點#看了之華想寫信#。

配合著鋼筆、明信片等電影周邊,電影官方巧妙地利用影迷對《情書》的回憶以及呼應《你好,之華》中寫信的設置進行宣傳營銷。滿是鮮明的巖井俊二導演風格和美學,每一次營銷瞄準的都是巖井俊二的垂直影迷觀眾以及符合該審美類型的年輕受眾,如一二線城市白領、大學生、文藝青年等。

《你好,之华》:高配置文艺片“探险”中国电影市场

之前的電影物料、營銷動作也都是瞄準了《你好,之華》的核心受眾人群,自始至終保持著同樣的“巖井美學”的審美風格,每個階段配合的營銷策略也是一以貫之地執行與電影內容和情感相一致的內容。

一改以往覆蓋大面積的宣傳方式,《你好,之華》的營銷動作和策略從一開始就針對核心受眾堅持走高質感的“巖井美學”路線,延續了巖井俊二作品的一貫氣質風格,不給人突兀感和跳脫感,抓住核心受眾。

之後,再利用《你好,之華》目前擁有不錯的口碑,通過這些核心受眾人群的“自來水營銷”,以及影評人和KOL對影片進行口碑擴散,促進口碑長線效應的產生,進而突破受眾圈層。

此外,官方營銷還嘗試帶給觀眾新鮮感和驚豔感。像是主題曲MV《樣子》一改以往“演唱棚拍+影片片段”的組合剪輯模式,而是由周迅開唱、巖井俊二彈奏鋼琴、陳可辛吉他伴奏展開。

目前看來,《你好,之華》的營銷是務實、有效的,隨著本週金馬獎頒獎的臨近,此前已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提名的《你好,之華》或許會迎來新的一波討論熱度,收穫更長線的票房。而即便拋開票房,這部由陳可辛和巖井俊二兩位導演跨國合作完成的電影,也已經為華語電影市場帶來了全新的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