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十年,如何向死而生?

本文寫於兩年前,2016年1月21日發出來,那時候剛來北京,在一家自媒體公司寫稿子,當時也關注到了人人網的變化,隨即寫了一篇,如今發出來,仍然不過時。

原文如下:


“人人”十年,如何向死而生?



日前,久未發聲的人人網董事長陳一舟在媒體上透露,人人網已經轉型成為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了!

“今天的人人已經是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目前人人公司大部分員工都在做互聯網金融業務,做社交的團隊只剩下200人左右”。陳一舟如是說。

在業內陳一舟的商業嗅覺是為人所稱道的,2005年從王興手中接過“校內網”,隨後改名為“人人網”,帶領著人人前往納斯達克上市,一度成為僅次於百度的概念股,排在第二位。2013年中國互聯網100強中,人人網位列12,在京東之後。

人人的困境:善因結善果

但是2013年第三季度開始淨虧損持續擴大,此後至2015年第三季度,連續兩年營收持續下滑,根據公開的財報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總營收1240萬美元,同比下滑36.4%,而就在2015年的前兩個季度,總營收分別同比下滑41.1%和34%。

人人網在社交起步算是比較早的,2005年王興把人人定位於校園社交的時候,現下風靡全球的FaceBook還只有剛剛 拿到天使輪,前途未卜。新浪微博2009年才開始內側,經過七八年的發展,2013年底註冊用戶超過5億,微信是2011年推出的,至今不過才五年,今年 初,張小龍居然抱怨用戶花在微信上的時間太多。如今的人人網,不得不從社交轉向互聯網金融。

人人網雖然起得早,卻沒趕上集。

2009年,校內網改名人人網,把用戶定位從校園擴散到全社會。這應該是一款產品從小到大的正常的擴張之路,後來FaceBook走這條路證明是可行的,通過這種方式從哈佛走向了全民,但是人人網卻走得不是很如意,產品、內容、運營都被對手反超,最後在社交領域掉隊。

產品上用戶體驗不好,在知乎上早就引起“哇”聲一片,強行推廣自家產品和廣告;內容上無法產生優質的內容,定位於同學關 系,也沒有衍生內容輸出平臺,標題黨橫行,山寨和抄襲成風;運營上不能造“星”,使得流量轉向後來的微博,也不能維護好一個純淨的交友環境,這些人人網早 就知道卻拿不出有效的方式來改變。出網友說人人網定位於同學關係註定了用戶粘性不大,畢業後用戶都會自動離開,這個說法顯然是行不通的,2009年人人就 開始走向全民社交,後來FaceBook也證明了從校園起步到全民社交這條路是可行的的。

最後,2015年1月,不得已關閉站內信功能,人人一入金融深似海,從此社交是路人。

在納斯達克上市一時風光無限是果,起步早於同行是因,營收連續兩年同比下滑也是果,而用戶體驗沒有做到極致被對手反超是早就埋下的因。佛經曰:善因結善果。人人此時欲轉型走向互聯網金融,從目前市場態勢來看,卻不是一個種下一顆明智的因。

轉型互聯網金融:向死而生

根據陳一舟的描述,人人網要做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是六大互聯網金融垂直門類:學生貸款、房地產抵押貸款、個人信用貸款、商業地產、投資管理和特種金融等。

情況早已不是2012年人人網開始向互聯網金融轉型那麼樂觀,那時候互聯網+還未提出,互聯網金融還在萌芽階段,幾年過去之後,互聯網雖然蓬勃發展,但依然危機四伏。尤其對於人人網沒有龐大的流量入口和數據根據的中小型企業來說。

1、巨頭佈局競爭激烈

人人網在2012年就開始謀求向互聯網金融轉型,這個起步不算早也不算晚,相比於支付寶公司2004年就建立,顯得沒有阿里巴巴那般具有戰略眼光,相比於它現在的同類競爭對手趣分期和分期樂,還是先行一步。

馬雲早期籌辦支付寶公司的初衷時未必有想到佈局互聯網金融,他的初心是要改變電子商務的支付手段,打通商家與顧客的支付 渠道。不曾想無心插柳,互聯網金融近幾年迅速崛起,而馬雲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簡稱螞蟻金服)在2014年正式成立,旗下的業務包括支付寶、支付寶錢包、 餘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和網商銀行等,馬雲在互聯網金融的佈局框架初現。這是將一個龐大的互聯網金融帝國,不但惠及一大批中小企業,而且涉及到我們生活 的方方面面。

據陳一舟所講,人人網已經完成互聯網金融的轉型,主要垂直面向大學生的市場。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人人網除了沒有巨頭的資金優勢和巨大的流量優勢之外,細分的領域也受到競爭對手的掣肘,情況並不算很樂觀。

除了上面提到的螞蟻金服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度、京東在互聯網金融這一塊的佈局也初見成效,面向大學生信貸的趣分期和分期樂發展勢頭也不容小覷。

螞蟻金服、百度錢包、京東金融都具有很大的流量入口和強大的場景支付能力,這是人人網力所不能及的;而以趣分期和分期樂為代表的在垂直金融領域本身具有良好的市場和口碑,人人網橫刀殺入,難免直面競爭。

人人想要從互聯網金融裡面分一杯羹,至少看起來不是很容易。

2、虛火很旺風險未知

互聯網金融在去年2015年得到蓬勃發展,但是機遇總是與風險並存,2015年互聯網金融看起來很美好,卻也遭遇到各種挑戰,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良好,當前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互聯網金融不管是普惠金融(寶寶類理財產品、P2P理財、類資產管理產品和變相突破投資者資格的理財產品)還是O2O模式在2015年看起來火得發燙,未來也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但是當前只不過是虛火旺盛,還沒有到大量盈利的時候。

互聯網使得數據可以在網上“跑路”,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而且金融機構不必設立營業網點,減少了運行成本,提高了金融機構的工作效率。

但是,各個互聯網金融的徵信標準不一,各自立山頭,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合規和清收機制,容易發生各類風險問題。此外,聯網金融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准入門檻和行業規範,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此外,現階段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 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臺由於准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還有,網絡安全風險大。中國互聯網安 全問題突出,網絡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一旦遭遇黑客攻擊,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危及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

人人網沒有諸如螞蟻金服般大的流量進入以及支付場景,也沒有其他大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還要面對競爭對手步步緊逼,互聯網金融環境不太理想的情況下,想要在互聯網金融裡站穩腳跟,恐怕很難。

互聯網這個江湖,成也互聯網,敗也互聯網。有的從無到有,一夜成長為大型的互聯網企業,烜赫一時,也有的昨日風光無限,今日倒閉關門。人人網曾經錯過了美好的社交時代,面對今日前景大好的互聯網金融,到底是向生而死,還是向死而生呢?

作者:佔太林 浪跡互聯網的微信(zhantailin4067)浪跡於互聯網的偽自媒體人,長期關注互聯網和互聯網電商的行業動態,專注於商業評論。

本文系電商新知(微信ID:dsxinzhi)原創,首發於百略網(百略網-專注泛互聯網商業革新和科技創新),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