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塔吉克族群眾在跳塔吉克族傳統舞蹈鷹舞 金浩攝

一、塔吉克人的歷史、分佈和特點

塔吉克人是中亞地區的第四大民族,大約有830多萬,80%的塔吉克人居住在塔吉克斯坦,是該國的主體民族。其他塔吉克人分佈在中亞和阿富汗、俄羅斯、中國等國家。根據《新疆年鑑2010》統計,2009年末,新疆塔吉克族為4.72萬人,其中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為30882人,到2015年,中國塔吉克人口增長到51000多人。

塔吉克人的歷史較為久遠,在公元前若干年,一些操東部伊朗語的部落,就已分佈在我國新疆南部地區,其中分佈在帕米爾高原東部的部分,就是我國塔吉克族的先民。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王朝設西域都護管轄西域,在塔什庫爾幹一帶出現了朅盤陀國,朅盤陀人是中國塔吉克族的祖先。公元3-4世紀,他們已發展了灌溉農業,過半農半牧生活。唐朝時,塔什庫爾幹屬安西都護府管轄。開元(713-741年)年間,在此設“蔥嶺守護”。公元9-16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此地傳播。元朝時,塔什庫爾幹被稱為“色勒庫爾”。明朝後期到17世紀,帕米爾西部和南部的什克南、瓦罕等地的許多塔吉克人遷入色勒庫爾,逐漸成為中國的塔吉克族。17世紀中葉,清朝統一全國,設置色勒庫爾回莊,歸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管轄。

我國的塔吉克族除了聚居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分佈在新疆的莎車、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居住在山區的塔吉克族,以畜牧業為主;也有一些地區的塔吉克族兼營農業,他們在崑崙山和喀喇崑崙山的山間谷地種植耐寒的農作物,過著半遊牧、半定居的生活。

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塔吉克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新疆莎車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維吾爾語。塔吉克族的文學藝術豐富多彩,源遠流長,傳說《慕士塔格山》和《大同人的祖先》生動感人。塔吉克族能歌善舞,特有的樂器為納依(鷹翅骨制的短笛)和巴郎孜闊木(彈撥的七絃琴),舞蹈多為雙人舞。塔吉克族的工藝美術有刺繡、編織和補花等。塔吉克族信仰過多種宗教,最初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現在我國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

鷹在塔吉克人心目中是英雄的象徵,逐漸也成為塔吉克人的象徵。塔吉克族特有的樂器——納依,就是用鷹翅骨做的短笛。塔吉克族的舞蹈也是模仿雄鷹的動作,時而振翅直上,時而展翅迴旋,時而收翅降落,所以人們稱之為“鷹舞”。流傳甚廣的長詩《白鷹》,是對19世紀抵禦外來侵略、捍衛祖國尊嚴的塔吉克英雄的頌歌。塔吉克人民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長詩《不死的庫勒卡克》、《巴圖爾》、歌謠《驅猴》、民間故事《照妖的石鏡》、傳說《白衣勇士》中,也有充分的反映。長詩《古麗切赫萊》、《尼嘎爾·麥吉儂》、情歌《秋蔓荻》等,表現了塔吉克青年男女對理想、愛情、幸福的嚮往和追求,對封建婚姻制度的譴責和反抗。

二、塔吉克斯坦及其存在的歷史問題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簡稱塔吉克斯坦,位於中亞東南部,阿富汗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之間。“塔吉克斯坦”在民間傳說中為“戴繡花小圓帽的人”。塔吉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唯一主體民族為非突厥族系的國家,國家面積14.31萬平方公里,也是中亞五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截至2014年1月1日,塔吉克斯坦全國總人口816.04萬人,其中塔吉克人佔80%,烏茲別克人佔8%,俄羅斯人佔1%。此外,還有帕米爾、吉爾吉斯、土庫曼、哈薩克、烏克蘭、白俄羅斯、亞美尼亞等民族。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帕米爾人屬什葉派伊斯瑪儀支派。

公元9-10世紀,塔吉克斯坦民族基本形成。9世紀,塔吉克斯坦人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幅員遼闊、國力強盛的薩馬尼德王朝,塔吉克斯坦人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正是在這一歷史時期形成。10-13世紀加入伽色尼王國和花刺子模王國。13世紀被蒙古韃靼人征服。16世紀起加入布哈拉汗國。1868年,北部費爾干納州和撒馬爾罕州部分地區併入俄國,南部的布哈拉汗為俄國屬國。1929年10月16日成立塔吉克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12月5日加入蘇聯。1990年8月24日,塔吉克斯坦最高蘇維埃通過共和國主權宣言。1991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宣告獨立,並確定該日為共和國獨立日,12月21日加入獨聯體。

塔吉克族和烏茲別克族是中亞地區兩個最大的跨境民族,它們在歷史上結下的恩恩怨怨一直影響著兩個民族乃至兩個國家的關係。公元9世紀,塔吉克民族形成的關鍵階段-薩馬尼德王朝時期,王朝建都布哈拉,並以撒馬爾罕和赫拉特為陪都。因此,塔吉克人歷來將這3座中亞歷史文化名城看作本民族文化的遺產和聖地。16世紀後烏茲別克人南下佔據了這些重要城市,塔吉克人始終處於邊緣化地位。1924年蘇聯進行民族劃界時,大量塔吉克人連同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赫拉特3個城市劃入了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蘇聯解體後,兩國對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赫拉特3城市歸屬的爭議開始凸顯出來。

三、塔吉克斯坦內戰及影響

塔吉克斯坦境內多山,交通運輸極為不便,地區之間相對封閉,特別是北方列寧納巴德等州與南部偏遠的戈爾諾-巴達赫尚等州之間,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異。獨立後,南方部族對北方部族長期在政治上佔據主導地位不滿,多次發動反對現國家政權的運動,導致1992年塔吉克斯坦爆發內戰。

塔吉克斯坦內戰給國家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第一,塔吉克斯坦內戰導致的直接損失。內戰使6萬人喪生,100多萬人淪為難民,30多萬非塔吉克人離開塔吉克斯坦。他們大部分是俄羅斯人,大多是技術和科研人員,他們的離去勢必給塔吉克斯坦的經濟、文化教育事業造成重大的損失。大量的房屋毀壞,國家經濟損失達數百億美元。

第二,內戰給塔吉克斯坦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使國民經濟陷入崩潰的邊緣,同時還延誤了經濟轉型的時間。內戰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生產總值、農業生產總值、基本建設投資和零售商業總額等國內各項經濟指標基本上連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大部分超過十個百分點,直到1997年內戰結束後才使得大部分經濟指標開始上升。

第三,內戰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塔吉克斯坦在蘇聯時期,其居民的生活水平就處於全蘇聯的最低水平,內戰使國家處於混亂的狀態,大部分企業停產,國民經濟處於瀕臨崩潰的邊緣,再受俄羅斯放開物價的影響,導致通貨膨脹,居民的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

第四,內戰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內戰使國家處於無政府的狀態,即使內戰結束後仍有許多地方無法控制。而地方上卻由於地方利益集團的需要,處於半割據的狀態,使得國內的社會秩序混亂,各種社會問題突出。其中犯罪問題、毒品問題、恐怖主義等問題尤為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