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適度的飢餓感,究竟有多重要

01

在縣城上高中的那三年,我在學校住宿。

學校伙食不是很好,老爸就趁假期帶我去縣城一個伯伯家串門,伯伯也很熱情叫我平時多回家(伯伯家)吃飯。

我通常週五會到伯伯家,待到週日才回校上晚自習。伯伯有一個在讀五年級的兒子,沒有女兒,所以視我如己出,待我極好。每頓飯都有老火湯,有魚,有我愛吃的雞翅。

知道我大考小考不斷,還總會趁早去市場買魚頭,煮魚頭湯,說是給我補腦。伯伯總在飯桌上教育我:一定要吃飽,吃飽了才能專心學習,才能解決其他問題。我一想,是啊,和飽暖思淫慾一個道理。

吃飽了,才不會想著自己的肚子,才能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於是拼命吃啊吃,飯量從一頓一碗半增加到兩碗半,一日三餐增加到五餐,下午不吃東西,晚上不吃宵夜就嘴疼。

到高三時,學校推出低價學生營養餐,姐姐也給我寄了很多補品,什麼核桃粉、芝麻糊、蓮子羹,每天中午晚上飯後來一碗。我的高考奮鬥目標,似乎變成了解決各種食物,補腦,補身體。

當然,我的體重也毫不客氣地蹭蹭往上漲,高一入學48公斤,高二53公斤,高三時已經到達60公斤,而身高只長了1釐米。看到別人挑燈夜讀,我惴惴不安,想著也要發奮圖強,3分鐘後……我睡著了。

不久前,去影院看《墊底辣妹》,看哭了。覺得沙耶加為了考上慶應大學,拼命努力那一刻,擁有了全世界,而我的高考似乎都拿去拼命吃了。

之前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在那麼多人努力的氣氛下,我還是努力不起來?還是不能拼盡全力?明明我腦子裡那個小人已經搖旗吶喊,要奮鬥,要努力,為什麼還是敗給現實的疲憊?工作經歷一些事後,才明白,一個努力不起來的人往往因為“沒有保持適度的飢餓感”。

保持適度的飢餓感,究竟有多重要

02

去年10月公司去青島辦活動,為了省錢,決定一部分人先坐飛機過去佈置場地,另一部分人坐公司的車過去。我和部門的領導坐同一輛車,車上還有經理的秘書、司機老陳、一個同部門同事。

坐了5個多小時的車後,中途停車吃飯,可能是餓久了,大家吃起飯來的動作都是狼吞虎嚥,碗裡的飯添了一碗又一碗,除了領導。他吃得很慢,吃了一小碗就停筷了。

我問領導:要不要幫您盛多一碗。領導:不用,夠了。我:是不是飯菜不合胃口?領導:不是。待會要開車,讓老陳休息下,吃太飽大腦供血不足,犯困。我以為他開玩笑,繼續埋頭苦吃。然後上車一會兒,我就睡著了。後來偶然上網查到

大量進食真的會使人睏倦。腸胃為了完成消化吸收任務會使血液流向消化道,外周組織和大腦的供血就會相應減少,特別是大腦,它不能儲存能量,一旦缺血缺氧,能量代謝就會發生障礙,直接影響到腦功能的正常發揮,使人感到睏倦

跟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同理,儘管知道保持適度飢餓能使人更清醒,更有鬥志,但知道的人多,做到的人少。領導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後,部門沒幾個同事願意在吃飯時少吃幾口,畢竟,保持飢餓需要與人的原始慾望對抗,這需要極大的自控力。

當然,領導那份飢餓感,是有人埋單的。公司欣賞、也需要一個控制力好,工作出色的人。

每天不論領導在公司加班多晚,第二天還是會元氣滿滿來到辦公室,查看工作進度,解決客戶問題,書寫工作報告……處理各種事情。

所以,據當時財務部小林的消息,領導的工資是我們的6倍……後來因工作關係接觸到不少人,發現不只領導,那些工作出色者或小有成就者,他們的飯量都不大,追求的是精緻的飲食和少吃多餐。

保持適度的飢餓感,究竟有多重要

03

一個朋友敏敏,在一家外貿公司任職。每次約見面吃飯,基本節奏都是我吃,她看我吃。她往往只吃一小碗就停筷,喝水。我驚訝於她的小鳥胃,她詫異於我的餓狗吃相。後來才知道,敏敏並不是天生小鳥胃,而是習慣飢餓。以前她也是個貪吃的胖妞,因為喜歡一個男生,男生嫌棄她胖,當眾拒絕她的表白,她才發誓要減下來。3個多月的節食和瘦身,她瘦了20多斤。成了一個苗條的“弱女子”。因為害怕胖回去,她一直保持“吃飯七分飽”的習慣。

果然,一個能減肥成功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習慣七分飽跟習慣飽腹有一樣的魔力”,她說。她嘗過“七分飽”的甜頭。敏敏的工作,不僅對外在形象有很高要求,而且她也常要整理繁雜的市場調查,日夜顛倒地回覆一些國外客戶的郵件。

“七分飽”不僅讓她保持苗條的身材,也提高了她的工作效率。“那點飢餓感,讓我清醒。比起飽肚後的腦袋空空,我能更快做好自己一天過一個月的工作計劃,能更好地做出一個報告。”華盛頓大學曾做過一個關於飢餓的研究,發現:

適度飢餓可以幫人戰勝疲勞,保持大腦清醒。因為人在飢餓時,大腦會忽略對睡眠的需求,工作效率更高,這與飽肚時的狀態相反。

這個習慣“七分飽”的姑娘,是為了用那“三分餓”,換得自己更佳的工作狀態。無怪乎同一年畢業,我還在吃土,而敏敏不論是在工作成績還是薪水上,都在公司部門遙遙領先。

保持適度的飢餓感,究竟有多重要

04

舞蹈界的傳奇——楊麗萍女士,一組在元陽梯田的寫真,仙姿綽約,美得超塵脫俗,我以為這是舞蹈對她的恩賜。

前幾天看到關於她的文章,知道她的午餐只有一小片牛肉,半隻蘋果,一個雞蛋。才明白她的靈氣也源於保持飢餓感的自律。

中國古人曾說:“若要身常康, 腹中三分飢。”《可蘭經》中的智者魯格曼有言:“飢餓會使人心如明鏡,才思敏捷,富於遠見。飽食會使人的思維麻木,智力減退,懶於功修。”保持適度飢餓是一種自控力,也是一種習慣。

很少人能做到“七分飽”,因為和原始慾望對抗太難,我們常常敗下陣來。高三那年,我沒能做好備考,不能說沒有吃太飽的責任。回想每次吃太飽的時候,都是容易給自己放鬆的心理暗示:好飽啊,先坐一會,待會再出門;好飽啊,還看什麼書,先睡會;好飽啊,今晚不能跑步了,對胃不好……

紐約州立大學對一群肥胖人士的研究顯示,過度飲食的罪惡感會帶來“那又如何”效應,造成惡性循環。減肥者在過度攝入脂肪後,會產生減肥計劃落敗的挫敗和自我失望感,從而產生反正如此,不如繼續放縱的心理。吃太飽容易讓很多事情陷入擱置的狀態,越擱置,越生疏,越健忘,身體越沉重,越沒控制力,越無法做成一件事,陷入惡性循環。

適度的飢餓感讓人清醒,工作越高效,身體越輕盈,越雞血,越努力,越容易有成就,保持一個良性循環。

最近給自己做了個測試,發現做事高效的時候,一是跑完步後;二是早上起床上完洗手間後。這兩個時間段,有一個共同狀態:肚子有點餓。

後來我強制自己午餐不吃飽,發現午睡更容易醒來,醒來後也更容易進入工作狀態。斯坦福大學教授凱利在《自控力》裡,提過當“控制的自己”戰勝“衝動的自己”,意志將會加強,更容易做成一件事。

我想,是時候來跟身體做一次交易了,用抑制的食慾來換取清醒的頭腦,保持適度的飢餓感,及早過上不被擱置的生活。

保持適度的飢餓感,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簡介:溫姬拉,富書專欄作者,90後職場小白,愛好讀書寫日記發牢騷,攝影,想成為超正宗文藝女青年,但目標是30歲之前參加一次鐵人三項,輕度人格分裂,異性戀。簡書、微博、知乎@溫姬拉。本文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