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范进在中举前,乡亲们、老丈人、地主乡绅对他的态度可谓是180°大转弯。

解密《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中举前

当范进去乡试的时候,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乡邻们却无人问津。

老丈人胡屠户骂范进是现世宝,意味丢脸的家伙。后来范进因中举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结果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

解密《范进中举》

张乡绅就更不用说了,是高高在上的老爷,哪里认得范进这个穷酸秀才。

中举后

乡邻们从之前的不管不问,到范进中举后,帮忙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自愿帮忙范进家管待报子上的老爹们。又帮范进老母寻找得了失心疯的范进,可谓十分热心,与之前简直天壤之别。

解密《范进中举》

老丈人胡屠户对女婿范进的态度也是来了个大转弯,说自己的女婿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打不得骂不得。又说自己的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在接范进回家的路上,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解密《范进中举》

连以往八竿子打不着的

张乡绅也主动来拜见新中的“范老爷”,还攀起了关系,说自己和范进是亲切的世弟兄。并送了50两纹银作为贺仪,并送“范老爷”一套豪宅。

解密《范进中举》

张老爷拜见“范老爷”

自此以后,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每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产生了诸多疑问,为什么范进就中了个举人,乡邻们、老丈人胡屠户、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别呢?

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古代中举之后有什么好处呢?当上举人第一个好处是经济上的——赋税徭役豁免权。考上举人之后,他名下的土地就可以免除皇粮国税。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当官了。《范进中举》里面就说过,有一位乡绅中过举人,后来还外放过一任知县。另外就可以参加下一个阶段的考试会试,过了之后就是进士,就是可以当官了。第三个好处就是司法上有了特权。比如:见了县太爷之类的地方官可以不用下跪;打民事官司不用亲自到庭,派个下人应诉即可;如果不幸遇到了刑事官司,甚至是命案,也可以不用受刑,除非主审管报请上级有关部门革除了举人的功名,才能动刑。

这下大家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范进中举前后,大家对范进的态度的转变之大的原因了。那乡邻们可以依附“范老爷”,免除差役,要知道古代差役负担是相当重的,一个拥有二十亩田地的中农,一轮到差役,都可能倾家荡产。因此,免除差役对于时人来说,无疑是非常现实的受益。后来有很多人主动将土地“奉献给”范举人,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如此操作的结果就是土地所有者少交了国税,举人老爷还能得到一笔补偿收入,受损失的只有国家税收了。另外,范进中举之后可以当官,而且范进中秀才、中举人这么顺利,肯定是恩师在帮衬,见过世面的张乡绅肯定知道这里面的道道,所以猜测范进之后肯定会当官,所以提前巴结,提前“投资”,从后来《儒林外史》中可以看见,范进确实是中了进士,当了大官,可以看出张乡绅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这下大家该明白了,为什么大家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这么大的转变了,一切皆是“利”,正如一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之言,所言非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